第七章 保险类金融中介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公民由于 年老退休、生病、工伤致残或失业造成工资 中断,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生活费用保障的 计划安排。具有政策性、强制性。 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不同,目的也 有所不同,有的侧重于其国民收入再分配的 功能,有的侧重于维护社会安定的功能,视 社会保障为一种“社会安全网”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是指一个国家—定时期内 (通常为1年)的保费收入总额与总人口的比率; 保险深度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保 费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一 国保险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重要指标。 世界平均保险深度是7.84%;世界平均保险密度是 385.4美元。1980年我国保险深度仅为0.1%,保险 密度仅为0.47元。到2001年提高到2.2%和168.8元
第七章
保障类金融中介
保障类中介的实质与职能 保障类中介的金融中介性质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保险业的衡量标准
一、保险的经济与社会功能
经济与生活日趋复杂推动了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保险公司的两个基本作用:
一是提供有形的经济补偿。 二是提供无形的、精神上的“安全保障”。
保险的实质
从经济方面理解,保险具有防范风险、转 移风险、化解风险的功效,是一种独特的 风险管理技术; 从社会方面理解,保险的最终目的是:使 少数人的损失由多数人共同分摊,并为企 业经营、个人和家庭生活提供经济补偿和 安定保障。
保障类机构经营的特征
保险业经营面临更广泛的风险。
资金运用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
充分并集中体现了社会经济的互助性。
保障类机构的职能
积聚风险、分散风险、降低个体损失。
融通长期资金、促进资本形成。
稳定经济运行与社会生活。
金融中介机构性质属性
不管是商业保险公司还是社会保障机构都具有金 融中介性质: 从资金来源看,保费收入来源于企业生产与资金营 运过程中的闲置部分以及个人储蓄的一部分。 从资金运用过程看,不但向企业、居民、家庭提供 了一定经济保障,而且将大部分保险资金投向市 场,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的转移以及个人储 蓄向投资的转化,重新配置了资金资源。
图9-7 社会保障体系的一般构成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优抚
养老保险 疾病保险 失业保险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对无依靠的老人、残疾人和贫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照顾 救灾救济
优待军人及军人家属 抚恤伤亡将士 褒扬阵亡将士
工伤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