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金融中介理论

第三章 金融中介理论


金融中介制造金融产品的优势
减少搜寻信息的成本
专业化生产的规模经济
更容易以低成本获得大量信息
正是规模经济和降低交易成本优势成为 金融中介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各种不同观点之罗伯特.莫顿
默顿(R.C.Merton,1989)注意到 了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金融中介 几乎可以进行零成本交易,因此更 有能力实现资产的多元化。
4、各种不同观点之艾伦等
艾伦和桑特莫罗(F. Allen & M. Santomero,1998)认为就资产评估的
固定成本而言,金融中介比个人更 具优势,因为中介能使成本得到分 摊,从而比个人更容易降低交易成 本。
5、各种不同观点之弗雷西斯等
X. Freixas &J.C. Rochet,1997 在理想的无摩擦的完全金融市场上,投资 人和借款人都能很好地得到多样化选择, 而一旦交易技术中出现更小的不可分性, 则理想的多样化状态不再存在,就需要金 融中介的参与了。 因而金融中介机构可视作单个借贷者在交 易技术中寻求规模经济的联合,结果个体 得到几乎完美的多样化选择。
(一)交易费用与企业 交易费用:完成市场交易所花费的
全部费用
交易费用是企业存在的最合理的解释
企业的最优规模取决于市场的交易费 用和企业的内部管理费用的大小。
(二)交易费用与金融中介
金融中介存在的理由:投资者和企业通过 金融中介完成金融交易的成本要低于不通 过金融中介机构直接完成金融交易成本。 金融交易的费用: 签约前的搜寻核实费用 签约中的谈判费用 签约后的监督、保证和强制实施合同发生 的费用。

对同一事物的不确定程度因承受主体而异 利益主体可以采取措施降低不确定性 降低不确定程度需要成本 不确定性可分为个人不确定性和社会不确 定性。
一、不确定性与金融中介
假定无论社会不确定性还是个人不确定性都是 经济社会所固有的,从某种意义讲,个人并 不能通过其他资源的使用就减少这些成本。
金融资产跨期交易的不确定性会产生流 动性风险,金融中介的“流动性蓄水池” 可以降低交易双方的流动性风险,即所 谓流动性保险。
20世纪70年代前后形成的金融中介理论是现代 金融中介理论的直接渊源之一,视金融中介机 构的存在为既定的前提,认为包括金融中介机 构在内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另一直接渊源是新古 典经济学中的“金融中介机构多余论”, 从完美市场的前提出发,否定金融中介机 构存在的必要性。
三、信息成本说
7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对金融中 介的理论研究视角产生了很大影响,由此产 生了金融中介的非对称信息理论。 Stiger 得出一个经典的定义:“信息成本是 指从无知到无所不知转变的成本,而很少有 交易者能够负担全过程的成本”。 金融中介具有信息处理的比较优势,能够有 效地减少资金供求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 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逆向选择导致的成 本为:在贷款之前,贷款人在逆向选择环 境下对合适的投资项目和借款人进行搜寻 和核实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成本,即搜寻 成本和核实成本。 解决道德风险的办法是增加监督,而监督 是有成本的,如果由大量的小额贷款人直 接监督借款人,成本会很高,而且同样会 产生“搭便车问题”。
(二)交易费用与金融中介
从整个社会的储蓄投资过程看 ,中介手段有 助于提高储蓄和投资水平以及在各种可能的 投资机会之间更有效地分配稀缺的储蓄 ,这 被称之为金融中介的“分配技术”。 金融中介通过协调借贷双方不同的金融需求 而进一步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 ,并且依靠中 介过程创造出各种受到借贷双方欢迎的新型 金融资产 ,这被称之为“中介技术”
(二)交易费用与金融中介
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技术上的规 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指一个企业随着生产或服务规模的扩 大,产品或劳务平均成本下降的特征。
Bigger is Beautiful
范围经济指随着企业经营范围和产品组合的扩 大企业成本降低、收益增加的特征。 金融中介业务经营范围的变化:专业化分工向 综合化经营转化
在DD模型中,金融中介为存款人提供 活期存款合约并向借款人提供非流动 性贷款,因而承担着将非流动性资产 转化为流动性负债的流动性转换功能。
在不发生存款挤兑的情况下,银行通 过存款契约的设计可以实现早期消费 者和后期消费者之间流动性风险的共 担
Bencivenga & Smith ( 1991 )认为当事 人随机的或不可预料的流动性需要导致 了金融中介的形成,其作用是提供流动 性而不是克服信息没擦,即交易中介作 为流动性蓄水池可以降低交易双方的流 动性风险。
期望消费路径不一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随 机的。除非他们通过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 消费冲击,否则满足这些随机消费需求会要求 消费者提前结束投资。 DD 模型模型认为金融中介提供的存款合同可 改进市场配臵。实际上, 金融中介为个人投 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保障。投资者可以利用金 融中介来提高自己在孤立状态下备用投资的可 能性。一方面,可以避免投资机会中固有的风 险;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消费需要中固有的风 险。
三、托宾的观点
1963年《作为货币创造者的商业银行》
银行集中从事融资活动具有规模经 济效益,能够降低交易成本 银行的支付清算功能使其能够获得 政府的严格监管和保证,从而能够 降低风险,减少不确定性。
托宾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经济学的 各个领域。在经济计量方法、风险理论、 家庭和厂商行为理论、一般宏观经济理论、 增长理论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实用分析等方 面都取得了成果。 最突出的研究贡献是金融市场理论中的资产 选择理论及其与消费和投资决策、生产、 就业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即传导机制分析。
第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最具规模效率的银行为招商 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 均为 新兴股份银行。 第二, 五大商业银行( 包括工、农、中、建及交通银 行) 的运营效率在规模无效时表现为规模报酬递 减, 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即使在规模无效时也 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占有银行业比重很大的五 大商业银行有规模过大之嫌, 而股份制银行需要 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扩大规模。 第三, 五大商业银行中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和交通银行在规模效率上表现良好, 说明股份制 改造以及海外上市以后, 对银行的业务发展起到 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将金融中介视为一个整体, 从总体上对金融中介的功能 和作用进行分析。
第一节 金融中介理论的早期发展
一、费雪的理论
费雪发现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跨时消费效 用函数,在缺乏外部交易的情况下, 每个家庭的消费信用函数将在两个时 期间效用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同两个 时期间家庭内部“生产”的边际转换 率的某一点达到均衡。
流动性保险
金融中介之所以能够为个人和非金融企业 提供流动性保险,是因为根据大数法则, 投资者不会同时遇到流动性冲击,因而金 融中介面临的风险总是小于单个投资者所 面临流动性风险; 金融中介总是能够利用流动性资产的形式 持有一部分投资,以其流动性使得国民经 济从整体上能更有效的管理流动性风险。
第三章 金融中介理论
金融中介理论的早期发展
不确定性、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与金融中介 风险管理、参与成本、价值增加与金融中介 动态视角的金融中介 金融中介理论的新进展
马克思主义与古典经济学中的货币金融理论是 金融中介理论的最早渊源,早期的货币金融理 论主要论述货币、信用和银行与经济的关系, 这里的银行是最早的和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
随着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 等经济理论的发展,一些关于金融中介存在 和发展的理论模型被相续提出,形成相对独 立的金融中介理论。
历史演变框架
传统的分析 将其视为货 币政策的一 个传导通道, 理论上侧重 分析货币政 策的传导、 效果等方面。
将金融中介视为一种企业, 并采用对其他企业进行分析 时使用的微观分析工具。


金融中介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很强的特殊 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 规模经济更容易形成。 若存在与任何金融资产交易相关的固定交 易成本,那么,和直接融资情况下借贷双 方一对一的交易相比,通过金融中介的交 易就可以利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中介尤其是银行类中介经营的对象具 有同质性, 决定了在不存在资源约束的条件 下银行具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Diamond ( 1997 )发展了一个包含
银行和证券市场的模型,考虑了在市 场上代理人有限参与的情况。文章的 重点是关于银行流动性的提供和市场 深度的相互作用。代理人参与证券市 场越多,银行提供额外流动性的能力 越弱。
二、交易成本说
格利和肖以及托宾等人很早就论 及了金融中介在降低交易成本方 面的优势,后人运用交易成本理 论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更系统和更 深入地阐述。
信息不对称
金融中介
风险管理
基于不确定性 的流动性保险
价值增加
第二节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
主要从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 不确定性等方面展开分析,分 别从不同角度分析金融中介存 在的合理性。
一、不确定性与金融中介
不确定性是指怀疑自己对当前行为所造成 的未来结果的预测能力。 (1921年经济学家
奈特在其经典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 消费者每得到额外一单位商品甲之后要而 必须放弃的商品乙的数量。 在帕累托最优情况下,任意两种商品的边 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产品A的边际转换率就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品A,会使产品B的产 量减少多少。
费雪分离定理
引入消费者信贷,则会使家庭消费 储蓄的个量和总量的轨迹发生改变, 且这种改变具有帕累托最优改进的 性质(托宾,1987)
1、各种不同观点之Klein等
Klein(1973) 认为多样化成本是出现金融中 介的必要条件,并且注意到这“提供了一种 聚合资财的经济刺激,而中介机构则是如此 聚合资财的合乎逻辑的工具”。 Kane & Buser(1979) 研究了美国商业银行持 有证券的多样化程度。金融中介的规模经济 还表现在它能更好地开发专门技术来降低交 易成本。互助基金、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开 发了计算机专门技术,使之能以极低的成本 提供多种便利的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