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赵霞省编家长学校教材3、4课教案

一年级赵霞省编家长学校教材3、4课教案

省编家长学校教材小学一年级第二次授课(3、4课)教案北席小学赵霞第三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了解孩子缺乏学习兴趣的成因。

2.掌握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家教策略。

3.灵活运用策略培养自己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目标2、目标3教学用具:学员准备: 《家庭教育手册》、笔记本。

教师准备:《家庭教育手册》、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提纲:一、表彰(30′)二、授课:第三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30′)三、授课:第四课:今日事今日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30′)四、疑难解答,班务交流。

(30′)教学流程:一、表彰(30′)对做的比较好的家长进行表彰,经验交流。

二、授课:第三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30′)1、引——谈话引入。

前几天去朋友家串门,正遇到她正在为管孩子发愁,她家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很不喜欢学习汉语拼音,感觉很吃力,孩子很讨厌学语文。

朋友告诉我做为家长很着急!可是却不知道应该怎样教他。

上次语文测验,孩子好多题没有做,考试不及格。

老师说这样下去会跟不上的,都快急死了。

问我该怎么办?我给她说,那不如就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吧!2、测——对照自测。

这位家长正在为孩子的学习发愁,您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有什么问题呢?请打开书上第三课的自测题(32页),请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一下测评。

得分较高,说明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较浓;反之,则说明孩子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培养。

我们现在就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3、议——讨论对策。

首先请学习兴趣较差的的孩子的家长来说说,您有什么困惑?接着请学习兴趣较浓的家长说说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4、点——点拨支招。

大家刚才都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

那么我也想把课本上的内容帮大家梳理一下,首先看书上的案例案例:小林撒谎逃学为了玩电子游戏。

厌学症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小林为了玩电子游戏而撒谎逃学。

归因:1、听不懂,落下功课;2、逼着学,压力太大;(不做完作业不许吃饭)3、教法死,缺乏兴趣。

师:针对此类学生,专家给出的方法策略是:1、多询问。

(询问学校班级的事情,让孩子当小老师,让他觉得学校生活有乐趣。

)2、爱学习。

(家长要读书、看报,讲故事、检查作业。

)3、宽松氛围。

(家长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奖励肯定表扬)4、自由求知。

(种子发芽,动物生活习性、博物馆、科技馆、风土人情)5、学习游戏。

(玩中学。

朗诵比赛,写字比赛,速算比赛。

)6、学习主人。

(让孩子出题考自己,他肯定拿最难最拿手的,家长故意多错一道,让孩子体验成就感。

)7、巧排时间。

先做作业,再看电视;也可以先看喜欢动画片,在写作业。

师:很多家长都在为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郁闷,我从网上看到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我个人把觉得不错的观点梳理了一下,希望对各位家长能有些许帮助。

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尤其对小学生更为重要。

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

只有当孩子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地学习,持久地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

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钻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

而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

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

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

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

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

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第一、陪伴孩子学习。

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

多表扬,少责怪,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带动孩子一起进步,如果感觉是一切为了孩子,自己就要做出努力,只要孩子不是庸才,蠢材,一定会被调教成人才的!第二、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可以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同以后个人的前途和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

做父母的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愿望就会增强而且持久。

第三、鼓励表扬。

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孩子都有自尊心。

当孩子的点滴成绩被大家认可时,他们倍感自豪。

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会因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

提高孩子成绩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家长应该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哪怕是某一科的成绩。

第四、家校携手培育祖国的花朵。

教育专家们认为,同学校联系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家长都有关爱孩子之心,学校管理者应利用家长的这种需要开展某些活动例如家长会、家长进课堂陪读、教师家访等。

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流意见,取得共识。

学校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第五、安排好时间和空间。

一份关于美国儿童的调查表显示:把上课的时间都加起来,一人一年用于上课的时间只有51天,而且要假设这51天是昼夜不分地上课,不睡觉、不吃饭、也不玩耍,其余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我国的儿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到处是时间浪费的现象。

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和空间。

孩子应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平时的作息时间应与周六和周日有所不同。

在家里孩子应该有一个使他感到舒服的学习地方。

第六、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要有所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是行动之一。

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

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共同做作业,这样可以互相帮助,有些孩子不听自己家长的话,但愿意听同学家长的话。

第七、惩罚孩子要适度。

奖励与惩罚是树立行为规范的手段。

在是否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施加不是太过分的惩罚办法。

但是,惩罚不应该是家长感情用事时的行为。

只有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或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惩罚才是有意义的。

更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进行耐心教育而施加过分的惩罚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和报复心理,那样反而会事与愿违。

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行动,家长每天应至少抽出1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做,并坚持下来,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大作业:日安排:1、放学回家,询问孩子,让孩子给你讲讲高兴的有意思的事。

2、让孩子自己主动写作业。

3、晚饭后检查孩子作业。

4、看课外书、做游戏、学习竞赛:朗读、写字、速算、互相出题。

周六日安排:户外活动,参观旅游,调查研究。

附:成功案例拓展阅读:一年级家长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女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首先我要让她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

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在家中,刚开始的时候,我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

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她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经过半年的训练,女儿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我并及时根据她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

半年以来,女儿在一次次的鼓励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年级的女儿,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

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

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

“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

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

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

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三、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地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

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旧苞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有一苞米。

我就是用这个故事告诉女儿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虽然她懂得了复习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复习才能事半功倍的问题,却并没有引起她足够的重视。

如:一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认读400个生字,孩子认为:复习嘛,太简单了,一遍又一遍的读,一遍又一遍的记就是了。

结果是“读卡片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合上卡片什么都忘掉。

”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

还需要家长的指导,为了搞好课后复习,需要她做好二件事:一试图回忆、二认真看书,而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生字会写了?那些生字还不会?二认真看书。

复习时的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

看书时,还可以不时的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还得让孩子知道不会的内容应该主动地询问,及时补上没有学习好的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