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难)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难)

当前测评试卷: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第6周)
适用对象:高一试题总数:15 考试时限: 20分钟姓名:套题难易程:难
一、选择题。

(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读“三种模式示意图”,图中排列顺序是
A B C
A、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
C、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
D、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
【答案解析】选B。

依图示可知,依次为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中
2、许多城市内工厂企业向城市边缘外移的原因是
A、企业转行开发房地产
B、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C、为了就近吸收农民工
D、国家政策鼓励外迁
【答案解析】选B。

由于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大多数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纷纷向市区边缘外移,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中
3、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原因是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比较好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答案解析】选B。

城市边缘地区工厂、建筑物较少,环境清新,加之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从而不断吸引市内高收入者迁移到此入住,形成高级住宅区,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中
4、关于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业区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B、城市外围因交通不便,流动人口少,不会出现商业活动
C、城市的商业中心都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D、商业中心的主要活动是商品交换,因此商业中心大多靠近商品产区
【答案解析】选A。

城市外围一些交通方便的地区也有可能形成次一级的商业中心。

商业区内也不是只有商业活动,还存在一些其它的服务活动,大多呈点状或带状条状分布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故选A。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中
5、下图为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图中四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答案解析】选B。

①处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好,地租最高;③处离市中心最远,交通也最不方便,地租最低;②处离市中心较近,交通方便,地租水平仅次于①处;④处比③处离市中心近些,交通通达度也高,地租水平较③处要高,但低于②处,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中
6、有关城市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地区城市的形态基本一致
B、城市形态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C、城市形态形成后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D、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别,不同城市往往有着不同的地域形态
【答案解析】选D。

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形态也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现今社会,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善,城市地域沿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不断向外扩张,城市的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故选D。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中
下图为“大城市区域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大城市的区域构成描述,正确的是
A.都市区+城市影响区
B.都市区
C.都市区+城市影响区+乡村腹地
D.主城区+内缘区
【答案解析】选A。

大城市的区域构成是都市区和城市影响区,故选A。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难
8.图中所示区域与城市功能区对应正确的是
A.商业区—主城区、工业区—最大通勤带、住宅区—内缘区、卫星城—城市影响区
B.商业区—主城区、工业区—内缘区、住宅区—城市影响区、卫星城—外缘区
C.商业区—主城区、工业区—外缘区、住宅区—内缘区、卫星城—城市影响区
D.商业区—主城区、工业区—最大通勤带、住宅区—内缘区、卫星城—城市影响区
【答案解析】选C。

根据同心圆模式分布图,商业区—主城区、工业区—外缘区、住宅区—内缘区、卫星城—城市影响区,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难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白天人来人往,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大厦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

据此完成9-10题。

9.“空心城”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B.内部分区明显
C.建筑物高大稠密
D.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
【答案解析】选D。

“空心城”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故选D。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难
10.“不夜城”和“空心城”说明纽约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
C.城市化速度快
D.城市经济活动畸形发展
【答案解析】选B。

“不夜城”和“空心城”说明纽约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难
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楔形模式
D.多核心模式
【答案解析】选B。

该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成反比,属于同心圆模式,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难
12.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答案解析】选C。

R1区域为中央商务区,地租昂贵,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难
13.R3区域主要属于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答案解析】选C。

R3区域人口数量最大,为住宅区,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中
读“某城市区域工业集聚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14-15题。

A.T
C.工业区由中心转向郊区发展
D.T5阶段各工业区的空间间隔是工业发展的预留地
【答案解析】选C。

T3阶段金融商业与工业争地最激烈,城市中心的工业规模先扩大后
减小,工业区由中心转向郊区发展,T5阶段各工业区的空间间隔不是工业发展的预留地,
而是地租和集聚的影响,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难
A.减轻市区环境压力和交通压力
B.缓解市区就业压力
C.降低城市经济实力
D.强化城市聚落功能
【答案解析】选A。

工业外迁的最大影响在于减轻市区环境压力和交通压力,故选A。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难易程度】中
【参考答案】
1-5 BBBAB 6-10 DACDB 11-15 BCCC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