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禽病防治
十三、传染性支气管炎
1、流行特点,仅感染鸡,各种年龄的鸡均可 感染,以3-4周龄的雏鸡最严重,l~4日龄鸡 最易感。病死率为25%-90%。6周龄以上的 鸡死亡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末至春 季多发。 2、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 科。 3、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也能经种蛋 传播。
十四、鸭瘟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 败血性传染病。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 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 称大头瘟。早在1923年荷兰首次发现本病, 直到1940年命名为鸭瘟。我国1957年在广东 首次发现,随后武汉、上海、浙江、江苏、广 西、湖南和福建等地陆续发生。1957年以来, 本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华南、华中、华东养鸭业 较发达地区。
七、禽霍乱
1、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可发,以散发为主,育成 鸡、成年鸡易发。 2、病原,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3、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也可经损伤的皮 肤粘膜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 (1)、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往往无任何 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2)、急性型: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离群 呆立,高热、呼吸困难、口流粘液,鸡冠、肉 髯发绀,鼻和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的粘液,病程 1-3天。 (3)、慢性型:肉髯肿大、关节炎、鼻窦肿 大。 (4)、肝脏质地变硬,布满灰白色针尖大小 坏死点。肠道出血,特别是十二指肠出血严重, 心冠脂肪出血。 5、防治,药物治疗: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 庆大霉素、奎诺酮类药物。
九、禽伤寒
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21日龄以上的鸡。 2、病原,鸡伤寒沙门氏菌。 3、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精神沉郁,食欲下 降或废绝,饮欲增加,体温升高,排黄绿色稀 便,慢性表现消瘦,鸡冠苍白。剖检可见肝脾 肿大2-4倍,肝表面呈黄色或古铜色,肝和心 肌有淡灰白色的坏死点,胆囊肿大。 5、防治,药物治疗:氟苯尼考、甲枫霉素、 庆大霉素、氧氟沙星、阿米卡星。
六、大肠杆菌病
1、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可 发。 2、病原,大肠杆菌。 3、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垂直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 (1)、鸡脐炎型:脐部发炎、腹部胀满、病灶呈紫 红色,拉稀、粪便灰白黄绿色。 (2)、肠炎型:淡黄色粪便,小肠粘膜红肿,有大 量出血斑点,肠内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有的肠粘膜 溃疡。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 (1)、高致死型:突然爆发,无任何症状死亡。 病程稍长者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废食;呆立不 动,冠、肉髯呈紫色,头肿,流泪,呼吸困难。 神经症状、运动失调。剖检:最急性无肉眼病变。 病程长的,口腔粘膜、腺胃、肌胃角质层、十二 指肠前段出血,泄殖腔出血,胰腺出血、坏死, 脾肿大坏死、脚鳞片出血。 (2)、低致死型:排绿色稀便,个别肿头、肿 眼。冠出血、发紫、发黑、鼻孔有分泌物。采食 量下降,产蛋率下降,畸形蛋增多,心肌、腿肌 出血,腺胃出血,腺胃与食道交界处呈斑状、条 状出血,胰腺出血或者坏死。
十二、鸡球虫病
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内的鸡,15-45日 龄易感,雨水较多的春夏季易发,鸡舍内湿度大易发。 2、病原,艾美尔球虫。 3、传播途径,消化道。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1月龄左右多患盲肠球虫, 鸡冠苍白,排血便,剖检盲肠肿大充血、出血。2月龄 左右的多患小肠球虫,精神不振,垂翅缩颈,羽毛松乱, 排大量棕褐色粘液性粪便,剖检肠管暗红色肿胀,粘膜 面有大量出血,肠管充满血液或血凝块。慢性球虫常见 于成年鸡,表现为消瘦、贫血、间隙性下痢。 5、防治,药物治疗:氨丙啉、马杜拉霉素、地克珠利。
十一、鸡慢性呼吸道病
1、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鸡可以发病,一年四 季可发,尤其是秋冬季易发。 2、病原,鸡败血支原体。 3、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垂直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流泪、流鼻涕、打喷 嚏、咳嗽、呼吸啰音。眼脸肿胀,眶下窦肿胀 (一般单侧)。肺部灰红色炎症。 5、防治,泰诺菌素、泰妙菌素、罗红霉素、地 米考星、阿奇霉素。
五、鸡痘
1、流行特点,不同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育成鸡、 成鸡最易感,一年四季可以发生,但是以秋季多发。 2、病原,痘病毒。 3、传播途径,经损伤的皮肤粘膜传染,如蚊子叮咬。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 (1)、皮肤型:冠、眼皮、嘴角等有灰色小结节。 (2)、粘膜型:口腔咽喉部、气管有坏死白色假膜。 (3)、混合型:以上两种同时发生, 病情较重。 5、防制,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预防接种为主, 还可用中药进行防治。
5、防制,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预防接种 为主,一旦发病,要封锁、隔离、扑杀。
三、马立克氏病
1、流行特点,鸡、火鸡易感,一般发生于2-5月龄。 2、病原,Ⅱ型疱疹病毒。 3、传播途径,空气和消化道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 (1)、内脏型:消瘦,精神萎顿,腹泻,内脏肿大有 坏死点,有肿瘤结节。 (2)、眼型:一侧失明,瞳孔缩小,边缘不齐,虹膜 褪色、混浊。 (3)、神经型:运动失调、瘫痪,一腿向前一腿向后 呈“劈叉”姿势,坐骨神经肿大。 (4)、皮肤型:皮肤上由大小不等肿瘤结节。 5、防制,本病无特效药治疗,1日龄马立克氏疫苗颈 部皮下注射。
八、鸡白痢
1、流行特点,2-3周龄内发病率、死亡率高,成 年鸡感染后呈慢性经过。 2、病原,鸡白痢沙门氏菌。 3、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病雏闭目昏睡,尖叫, 呼吸困难,排白色粘性粪便、粘肛,怕冷成堆, 肝肿大肝、脾、肺、盲肠、出现坏死或结节,心 肌灰白色肉芽肿,肺出血,成年鸡卵泡变形,可 出现卵黄性腹膜炎。 5、防治,药物治疗:氟苯尼考、甲枫霉素、庆大 霉素、氧氟沙星、阿米卡星。
(3)、急性败血型: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腹 膜炎;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增厚,严重者心包与 心外膜粘连,腹膜内有黄色渗出物,肠管粘连。 (4)、气囊炎:囊膜混浊增厚,附有纤维性黄白 色干酪样渗出物。 (5)、关节炎型: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粘液或 脓性分泌物。 (6)、腹膜炎型:腹腔内部有淡黄色液体和破碎 或凝固的卵黄呈恶臭。 (7)、肉芽肿型:肝脏、脾脏、十二指肠、盲肠、 肠系膜等处出现典型肉芽肿。 5、防治 (1)、接种:蜂胶苗 (2)、药物治疗: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氟苯尼 考、庆大霉素。
四、传染性法氏囊病
1、流行特点,发病日龄2-15周常发,2-6周龄最易 发,本病常并发、继发。一年四季可以发生。 2、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3、传播途径,接触性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松乱,排白色米汤样粪便, 早期有自啄现象。法氏囊肿大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 有出血带。大腿外侧肌肉、胸肌有片状、条状出血。 5、防制,以预防接种为主,发病时可注射高免血清 或者卵黄抗体。
2.症状及病变,潜伏期3-5天,分最急性、 急性和慢性三型; (1)、最急性型: 病鸡常无任何症状突然死 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2)、急性型: 病初体温高达43-44℃,突 然减食或不食,鸡冠和肉垂呈深红色或紫黑色。 精神萎顿,离群呆立,垂头缩颈,翅膀下垂, 嗜睡。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 有血液。病鸡口、鼻、咽、喉头积聚大量粘液, 摇头频咽,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喘鸣声和 咳嗽。嗉囊内充满液体和气体。有的鸡出现翅、 腿麻痹等神经症状。病的后期,体温下降,不 久死亡。病程多为2-5天。 (3)、慢性型:出现神经症状,腿、翅麻痹。 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动作失 调,瘫痪。经10-20天死亡。
油乳灭活疫苗对鸡安全,可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 另外不会通过疫苗扩散病原,但是注射后需10~20天才 产生免疫力。
5、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的抗 病力和对免疫的应答。严格隔离消毒,切断传播 途径。大中型鸡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度,谢 绝参观,加强检疫,防止动物进入易感鸡群,工 作人员、车辆进出须经严格消毒处理。
常见禽病防治
江西生物科技学院 欧阳清芳
一、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 性、烈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 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1、流行特点,各年龄的鸡都能感染,幼鸡和 中鸡更易感染,两年以上的老鸡易感性降低。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传播途径 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 粘膜侵入体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和 死亡率可达90%以上。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本病传播迅速,一 旦感染,可很快传播全群。潜伏期50天。表现 为呼吸困难、气管罗音、咳嗽、打喷嚏和流鼻 涕。产蛋鸡表现为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肾 传支表现为拉米汤样白色粪便。病鸡精神沉郁、 脱水,羽毛松乱。病理变化:气管、支气管、 鼻腔和鼻窦黏膜充血,内充有浆液性、卡他性 或干酪样渗出物。未成年母鸡可导致输卵管发 育不全。产蛋鸡可见卵泡充血、出血或血肿。 肾型传支病鸡可见肾脏肿大、褪色,输尿管扩 张变粗,内有尿酸盐沉积,又称花斑肾。根据 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 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 鸭均易感,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感染 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另外还可经交配、眼结膜 和呼吸道粘膜感染;水是很好的传播媒介。一 年四季可发,夏秋两季多发。 2.症状及病变,潜伏期3~4天。病初体温升 高到43~44℃,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 口渴,垂头缩颈,羽毛松乱,翅下垂。两脚麻 痹,伏卧不起。病鸭排绿色、灰绿色稀粪,不 愿下水。流泪和眼睑水肿,病初流出浆性分泌 物,以后变成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睑水肿、 外翻,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部分病鸭的头 颈部肿胀。鼻分泌物增多粘稠,叫声嘶哑,呼 吸困难,常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