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扰素对重症肝炎治疗的影响

干扰素对重症肝炎治疗的影响

干扰素对重症肝炎治疗的影响(吴辉,韩晓艳,项莹,张鹏,刘玉辉,杜宏银)摘要【目的】重症肝炎是肝炎的严重临床类型,病情危重,多见于病毒性肝炎,也偶见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重症肝炎发病率不高,约占肝炎病例的0.2%-0.4%。

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凶险而复杂,黄疸急剧加深,肝脏迅速缩小,并发症多,如出现肝臭、出血、肝性脑病、脑水肿、肝肾综合征等,病死率高。

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1],本次研究通过对近20年的干扰素介入重症肝炎治疗的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方案提供循环医学依据。

【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学位论文集,收集关于干扰素治疗重症肝炎的中、英文文献。

检索年限1990年至2010年。

采用主题词检索和自由词检索相结合。

应用国际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

使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治疗组与对照组缓解率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并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系统评价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结果】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有8篇文献纳入本研究,以上纳入文献均为中文文献。

经齐性检验,P>0.05,具有齐同性。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用Peto法进行分析。

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干扰素为干预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反应率差值为 4.19, 95%可信区间为[3.01,5.85],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用干扰素对重症肝炎治疗的干预,能够明显的缓解病人的病情,使各项指标回复到正常值。

Meta分析为干扰素在重症肝炎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的支持。

但由于干扰素对重症肝炎治疗影响的相关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对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干扰素对重症肝炎治疗的影响有待于更多质量的临床试验以提供更为可靠的证据。

【关键词】干扰素;重症肝炎;Meta分析前言引起重症肝炎的病因较多。

西方国家主要为药物和麻醉品中毒引起,而我国80%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

病毒中还有HA V,HCV、HEV 和其它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其次药物、中毒(如酒精、四氯化碳)及肝脏代谢异常(如急性妊娠脂肪肝、Reye综台征)引起该病[2]。

因此对于多数HBV 感染引起的重症肝炎.应用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干扰素对HBV复制抑制而在重症肝炎治疗方面应用存有争议,部分学者对于肝炎病毒复制明确的病例,由于外周单核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3]。

血中干扰素水平低下。

期望应用α—干扰素有一定的疗效。

国外学者认为剂量非常重要,主张高浓度给药有效[4]。

由于肝炎病毒在发病过程中是激发免疫反应的始动因素,同时大剂量的干扰素可有效抑制体液免疫反应,所以有主张早期使用或联合应用。

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干扰素能增强免疫杀伤细胞的活性,加重了肝细胞损伤,从而使病情的恶化,因此慎用或不用[5]。

也有学者认为:重症肝炎发病主导机制是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而不是肝炎病毒复制所致,从而认为使用干扰素是无益的[6]。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就干扰素使用与否,其依据主要是那两方面。

总之,干扰素在重症肝炎治疗中的作用还有着继续去探讨和积累经验。

近年来,随着新的干扰素产品的产生,干扰素疗效的提高,干扰素和其它药物联合使用,各种研究单位相继进行了探究和试验。

国内不少文献报道了干扰素对重症肝炎治疗的效果。

临床报道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还没指定出一个统一的干预方案,且各种文献报道所观察的指标也不全相同,有些报道也无对照,缺乏足够的证据。

针对干扰素介入治疗的疗效这一问题,本研究系统检索了国内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期寻找干扰素介入重症肝炎治疗的客观、科学的循证医学证据。

1材料和方法1.1检索策略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学位论文集,收集关于干扰素治疗重症肝炎的中文文献。

另以各年度重大肝炎治疗会议资料作为未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来源。

1.2 检索年限:1990年至2010年中文检索:中文检索主题词为“重症肝炎”、干扰素,治疗性、转阴率,单独或联合,改善或存活率。

1.3 英文检索:severe hepatitis,interferon,therapeutic,the survival rate,improve最后,复查检出的文献及其中的参考文献,同时查找其他相关的研究。

2选择标准纳入标准:研究重症肝炎的治疗和护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独加干扰素进行干预或干扰素和其它药物联合进行干预,以常规治疗和护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除治疗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无差别;试验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

排除标准:研究肝炎早期或肝炎症状较轻;干扰素用于别的肝疾病的治疗;干扰素干预重症肝炎治疗中的观察中没设置对照组。

不以干扰素为主要干预因子。

3统计处理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学位论文集,以及引文回顾,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最后纳入的合格文献。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专用软件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的数据处理。

以风险差异(risk diference,RD)作为效应尺度指标,并进行齐性检验,如齐同,则用固定效应模型,采用Peto 法;否则用随机效应模型。

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

4主要结果共检出有关干扰素干预重症肝炎与常规方法治疗重症肝炎相对照的临床试验15篇。

剔除非随机对照及重复文献,最后基本符合要求的有8篇文献入选。

这8篇文献中,有2篇是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白蛋白及球蛋白、血小板水平为观测指标;有2篇为HBeAgl阴转率、HBsAgl阴转率等为观测指标,有1篇为精神、胃纳、黄疸症等为观测指标;有3篇为病死率为观测指标;但8篇都以病情得到缓解和改善为观测指标。

所以本研究主要对病情的缓解这一指标为主要观测指标,干扰素对重症肝炎治疗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

本研究纳入基本符合标准文献8篇,共计有72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干扰素干预组372例,常规治疗组353例。

所入选文献均为国内所著,国外文献在该方面的临床对照研究未检索出符合条件文献。

经经齐性检验,P>0.05,具有齐同性。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用Peto法进行分析。

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以干扰素为主的干预因素,重症肝炎得到缓解和改善率与常规治疗组的缓解率差值为 4.19, 95%可信区间为[3.01,5.85],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即可认为干扰素对重症肝炎治疗的干预有明显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 以干扰素为主要干预因素的重症肝炎病情的缓解和改善率与常规的治疗方案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图2 漏斗图分析显示,本研究入选的8篇文献的发表偏倚不是很大。

5 讨论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1955年由Beecher首次提出初步的概念,1976年心理学家Glass首次命名称之为Meta分析。

目前,Meta分析在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循证医学进行系统评价的最重要的统计方法。

Meta分析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强调广泛的检索(查全),强调制定明确的文献纳入和剔除标准(查准),在对纳入研究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合并,尽量减少偏倚。

Meta分析虽有它科学、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不少局限与问题。

由于Meta分析属于描述性二次分析,存在混杂偏倚、文献报道偏倚以及分析方法本身的一些缺点,尤其是存在分析方法本身不可避免的发表偏倚,因此,对Meta分析在医学实践和科研中应该正确认识和合理应用。

本研究对所有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符合随机对照试验数量很少,且总体质量不高。

所有纳入病例少数明确说明随机方法,没有1篇文献是采用盲法,大量文献仅是简单的病例报道,没有设立对照组,反映了临床研究的质量有待提高。

文献资料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将来系统评价的质量,对于那些设计很差、偏倚大的研究资料,Meta分析并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

高质量的系统评价结果与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同样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可以被循证医学列入质量最高的证据级别,并作为权威治疗指南最重要的证据基础。

重症肝炎病死率高,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其形成与病毒大量侵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亢进关系密切,而后者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抗体过剩的免疫复合物在肝组织内沉积,导致局部过敏反应,引起肝组织大片状坏死,导致肝功能衰竭。

由于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 主要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活力, 提高免疫功能, 增强抗病毒能力[ 7]。

所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适当的剂量,同时联合激素、中药、血浆等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阻抑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8]。

本研究Meta分析显示,以干扰素为主要干预因素在重症肝炎的治疗方面,比起常规的重症肝炎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使各项指标得到改善,提高了重症肝炎病人的生存率。

但由于干扰素干预重症肝炎治疗相关的文献质量不高,对Meta分析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干扰素对重症肝炎治疗的影响有待于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提供更为可靠的证据。

参考文献:[1] 沈耕荣,余书文.重症肝炎[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41~143.[2] 仇硕琴.重症肝炎药物治疗之争议,药剂[J],2004,8:123~124.[3]胡微微.临床肝胆病[J].2007,23(1):69~70.[4] Lai CL,Chien RN,Leung NW.et a1.A one-year trial of lamivudinc for chronic hepatitis B.N Engl J Med,1998,339(2):6l~68.[5] 周新民.中国实用内科[J].2007,(5):344~346.[6] 马红,尤红,尹姗姗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年的临床疗效.中华实验与临床病毒学[J],2001,15(2):147~149.[7] 朱毫秀.急性重症肝炎的治疗.见叶维法主编.肝病治疗学[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63.[8] 徐学俊.河北中医[J].2002,24(7):491~4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