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秦楠凤凰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课件,引出课题。

1、引导学生复习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风车是怎样运动的?(旋转)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爱玩的年龄特点,激
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举例。

旋转这个词,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认识过,谁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我们比一比谁知道
得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答。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

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旋转还隐藏着什么知识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三要素及性质。

2、会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三、学习探究新知
1、下面老师想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谁是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怎样旋转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生答。

(引出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含义。

)板书
师:这个点或轴,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叫“旋转中心”或“旋转点”。

(板书:旋转中心)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
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钟表和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种物体旋转的区别,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3、我发现同学们眼力越来越好了,并且脑子也越来越爱思考问题了,下面我想再试试同学们的眼力如何?准备好了吗?
(课件)请看大屏幕,请大家仔细观察,指针是怎样旋转的?预设:
1)指针是按顺时针旋转的。

2)指针是绕着一个点转动,这个点不动。

(师补充;这个点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旋转中心,用字母o表示
3)指针顺时针旋转30°,从12到1。

(30°你是怎么判定旋转了30°)
(板书:旋转角度)
4)谁能把旋转的这三个要素完整的说一遍。

(生答)
接着出示2、3个表,学生观察汇报。

(可同桌互相说一说)4、师: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了吗?(会了)
哦,小精灵看老师难不住你们了,也想考验你们一下,你们能不能经受的住小精灵的考验。

(这一次咱们来个同桌比赛怎么样?)
请看大屏幕,仔细读题要求,看谁先拨出来。

咱们拨完以后,
同桌互相对照一下,不一样的要勇敢地把手举起来,好吗?(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旋转,为后面学习旋转的特征做了很好的铺垫。


5、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般要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个方面去描述图形是如何旋转的,那么如果给你一个基本图形,该怎样去画呢?你们想不想试试?好,我们拿出提卡1,认真审题哟。

师: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对照一下,答案不同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线段的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时已经由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上升到图形的旋转。

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

这里教师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让学生先模拟“转”再“画”,通过操作,看清楚旋转后图形位置,再讨论怎样画,由此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画图方法。

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6、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一条线段的旋转,那如果给你一个平面图形,它又会怎么旋转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借助三角尺探究一下。

(我们快速读题要求)请拿出一个像图上这样的三角尺,摆好方格纸,在方格纸上摆好三角形,按要求旋转,在旋转的时
候,我们要带着问题去操作。

(看屏幕)
注意事项:是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旋转,不是用笔画三角形,不拿笔。

同桌可讨论一下如何旋转?会的同学可以帮一帮不明白的同学,看我们谁会当小老师,我们要互相帮助。

师:好,同学们旋转好了吗?观察一下你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旋转的? 。

介绍发现。

(设计意图:借助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为下节课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做准备,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概念,得到知识。


预设:
1)我发现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

2)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是怎样判定三角尺旋转了90°呢?(看三角尺连o点的两条直角边或一条边)连o点的两条边旋转的方向相同,旋转的角度相同。

每个顶点旋转前后到o点的距离都没变。

3)旋转后的三角尺,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四、小试牛刀
同学们掌握有关旋转的知识了吗?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课件展示)
五、谈收获,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妙的旋转无处不在,就让我们带着收获,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中更有趣的旋转现象
,更美的运动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