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PPT精品课件
①热带→两极 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海拔高度增加 物种丰富度减少 ③随水深增加 物种丰富度减少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二、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捕食 个
体
B
数
A
1 时间
二、种间关系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 空间等。
竞争 个
体
A
数
B
2 时间
生存能力不同
个
体
数
竞争
2 时间
互影响,彼此之间以物质和能量为纽带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组成了生物群落。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
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优势种 、群落 的演替、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
不同群落的丰富度有差别。其规律为:
3.(2010年吉林长春模拟)白蚁的消化道中生活着多鞭毛虫,能分 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饿死。 而多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白蚁与多鞭毛虫的关系 是( C ) A.竞争 B.寄生 C.互利共生 D.捕食
4.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D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利用了土壤动物趋__暗__、___趋__湿__、___避__高__温的特性)
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 分析→讨论
2021/3/1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由于种间关系而形成了生物群落。 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功能类群是相互作用相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实例 羊与草 水稻和稗草 蛔虫和人 蚂蚁和蚜虫
数量
数量
数量
捕食 0 A 时间
竞争
0
B
时间
互利共生 0 C 时间
2021/3/1
10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⒈垂直结构
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
动物的分层现象(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
⒉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 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 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 呈镶嵌分布。
A. 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 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 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 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
反馈形成
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D )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B.无菌培养基被污染后长出的许多菌落 C.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中所有生物 D.无菌培养基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3/1
20
二、种间关系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 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 维持生活。
二、种间关系
4、互利共生: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
此有利。
A
个
B
体
数
共生
3 时间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Hale Waihona Puke 一般特征 捕食者得利, 被捕食者有害
彼此抑制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14
2021/3/1
15
( 2006江苏卷)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 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 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A
(2008年广东生物)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 壤中螨类孳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
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