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文学原理-第6章 土壤水与下渗
水文学原理-第6章 土壤水与下渗
2、毛管水移动速度较快,能及时满足作物根系吸水要求 3、毛管水具有溶解、输送养料的能力,满足作物对养料的需
求 4、是地下水和作物根层水分间的桥梁 毛管水含量影响因素:土壤质地、结构、地下水含量
2020年2月1日
27
吸湿水
薄膜水 毛管水
紧束缚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吸湿系数
松束缚水,薄膜水达到最大→最大分子持水 量
粘粒 强风化区土壤
养分高,团聚性强,保水 耕性较 保肥力强,通气性差,易 好 板结
2020年2月1日
13
④土壤结构 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土壤矿物颗粒与有机质颗粒
相互作用,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 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的产物。 不同的土壤及其发生层都具有一定的土壤结构。 土壤团聚体:土壤颗粒通过有机质、水等胶结在一起,形成 团粒,称为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土壤团聚体有利于水分与养 份的长久保持与稳定。 土壤团聚体内和团聚体之间是连通的毛细孔隙与非毛细孔隙, 构成土内水分传输的通道网络。
2020年பைடு நூலகம்月1日
7
液相存在于土壤固相物质构成的孔隙网络中,由溶质与胶体 组成的溶液和悬浊液构成。
毛管水
可分为
重力水
土壤颗粒所吸附的液态薄膜水
气相占据土壤中没有被液态水所占据的土壤空隙。气相的体积 随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及土壤通气性而变化。成分与大气成分接 近。
2020年2月1日
8
②土壤中各相的体积与质量构成
2.膜状水所受的土粒表面分子引力较小,能在土粒表面缓慢移动
3.膜状水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但不能满足作物需求,只有根系 周围的膜状水才能被植物吸收
膜状水含量影响因素: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 土壤质地越粘重,膜状水含量越高
2020年2月1日
24
(3)毛管水:由于毛管力作用而赋存在土壤毛管网络内的水分 所受土壤吸力为0.08~ 6.25个大气压,可自由上下左右移动, 有溶解养分的能力,是植物生长需水中最有效的土壤水分。包括 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
土壤的持水力与作物的吸水力基本相等,作物吸收不到水分, 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
【最大分子持水量】:膜状水的水膜达到最大厚度时的土壤含水 量。 包括全部吸湿水和全部膜状水,受力0.63MPa 。
2020年2月1日
33
【毛管断裂含水量】(生长阻滞含水量):当土壤中的悬着毛管 水因作物吸收和土表蒸发而发生断裂时的土壤含水量。相当于 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部分悬着毛管水。
2020年2月1日
10
③土壤颗粒大小、质地
通常对2.0mm以下土壤颗粒分三级:粘粒、粉粒、砂粒 土壤颗粒的表面积总和很大,可吸附其它离子与胶体。 为什么有砂土、粉土、粘土、壤土之称:由土壤质地决定:砂 粒,粉粒和粘粒的相对百分组成所决定,下面看几张土壤剖面
2020年2月1日
11
粘土 滞水
砂土 粗颗粒 易排水
体积 VS
VW
VA
Vf
质量
M S 16
MW
忽略
土体 VT
Mt
土壤孔隙比: 土壤孔隙所占总体积与固体物质所占体积之比
e Vf Va VW
VS
VS
孔隙度(率):土壤孔隙体积与土壤总体积之比,一般0.3~0.6
n Vf Va VW
VT
VT
项目 土壤颗粒 液态水 空气 孔隙度 土体
体积 VS
【上升毛管水】是指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 毛管水,即地下水沿着土壤毛管系统上升并保持在土壤中的那一部 分水分(与地下水有直接联系)。
毛
管
上
升
水
土粒
示
意
地下水位 图 2020年2月1日
上升毛 管水达 到最大 时的含 水量为 毛管持 水量
25
毛
②毛管悬着水(有上凹形液面与下 管
凸形液面)
项目 土壤颗粒 液态水 空气 孔隙度
体积 VS
质量
MS
VW
VA
Vf
MW 忽略
土体 VT
Mt
2020年2月1日
9
土壤总容积(Vt)是土壤中固体颗粒的容积与土壤中各种大小孔 隙容积的总和。Vt= Vs+V+V式中, Vt为土壤固体颗粒容积, V为土壤空气容积, V为土壤水容积。 土壤孔隙的数量一般用孔隙度(简称孔度)表示。即单位土壤容 积内各种大小孔隙容积(V+V)所占的百分数,它表示土壤中 各种大小孔隙度的总和。
2020年2月1日
3
(2)包气带和饱和带 包气带的定义: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也称非饱和带。 是大气水和地表水同地下水发生联系并进行水分交换的地带; 三相系统:土壤颗粒、水分和气体; 饱和带的定义:在地下潜水面以下,土壤处于饱和含水状态, 是土壤颗粒与水分的二相系统。
2020年2月1日
4
(3)土壤水 土壤水:土壤中各种形态水分的总称。(环境科学大辞 典) 存在于非饱和带土壤孔隙中及土壤颗粒所吸附的水分。 (中国大百科全书) 储存和运移于地表,向下延伸至潜水面以上的土壤水分 (包括固态水、气态水和液态水),称为土壤水。 水文学上土壤水是指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
吸湿水达到最 大时的含水量 为吸湿系数
受土壤表面分子的强烈吸引,为无效水,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具有固态水的性质:密度大,热容量小,冰点低,没有溶解能
力,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高温下气化。 影响吸湿水含量的因素
(1)土壤空气湿度:土壤空气湿度愈大,吸湿水愈多,土壤空 气湿度达到饱和时,吸湿水达到最大
VW
VA
Vf
VT
2020年2月1日
质量
M S 17
MW
忽略
Mt
2、土壤水分的作用力和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作用力: 分子吸附力(主要):土壤颗粒表面附近的液态水受到土 颗粒静电场的作用而受到的力,即粘附力(液体分子与固体 分子之间的相互引力),在水文学里称为分子吸附力。 重力:土壤水分在地球重力场中受到的地球引力。赋存在 非毛细空隙(土壤大孔隙或通气孔隙)中的水分主要受到重 力的作用。 毛管力
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 下渗水的垂向分布; 下渗要素; 天然条件下的下渗(难点)
2020年2月1日
2
一、土壤水的存在形式 1、土壤的水理性质 (1)土壤的定义
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from《环境科 学大辞典》)
成因:由岩石风化和母质的成土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它由 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蚀产生的有机物质以及水分、空气等固、液、 气三相组成;
2020年2月1日
重力水:
受重力支配不能被 土壤所保29 持的水分
二、土壤含水量与水分常数 1、土壤含水量:单位土体中所含水分的数量
(1)重量含水量m :单位质量土壤中所含有的水分数量。
土壤含水量(重量%)=(原土壤重-烘干土重)100% /烘 干土重
m (m水 m干土 ) 100%
注:基数用烘干土,不能用原状土,便于相互比较
一般以一定厚度土层中所含的水层深度来表示土壤所含水量, 称为土壤蓄水量。
水层厚度(mm)= 土层厚度(mm)* v
2020年2月1日
31
【土壤水的相对含量】: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或全持 水量的百分数
旱地土壤相对含水量
%
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
100 %
水田土壤相对含水量
%
土壤含水量 全持水量
2020年2月1日
6
液态水
固相 固相骨架:土壤矿物质颗粒和有机 质颗粒构成固体骨架,称为土壤基质
( soil matrix)。
土壤矿物:由土壤原生矿物和土壤 次生矿物构成,矿物的化学组成与岩 石类型有关。 土壤有机质:包括生命体和非生命 的有机质。 土壤腐殖质:是扣除未分解和半分 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 物质的总称。胡敏酸 、富敏酸 、胡 敏素
100 %
2020年2月1日
32
2.土壤水分常数:指每种土壤各种类型水分达到最大量的含水量。
【吸湿系数】: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的最 大量,即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 包括全部吸湿水,受力3.1MPa
【凋萎系数】: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包括全部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受力1.5MPa
有效水(容易 被植物吸收利 用的)
2020年2月1日
28
(4)重力水
【重力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土壤吸持水分的能力时,多余的水分由于 不能为毛管引力所保持,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大孔隙向下流失,这种受 重力作用而下移的水分称为重力水 分类:自由重力水和支持重力水
【自由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进入地下水层, 成为地下水补给来源的水分 【支持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的水分被 不透水层阻挡并停留在不透水层上成为滞水,这部分 水分叫做支持重力水
第六章 土壤水与下渗
一
土壤水的存在形式
二
土壤含水率与水分常数
三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
四
下渗的物理过程
五
下渗理论与公式
六
影响下渗的因素
2020年2月1日
1
学习重点及难点: 1、认识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重点掌握) 2、掌握土壤水分常数的概念(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 3、了解土壤水势的存在形式及其达西公式,为后续的学习打 基础。(了解) 4、了解下渗的概念; 5、掌握下渗的物理过程(重点)
悬 着
【悬着毛管水】是指不受地下水 水
源补给影响的毛管水,即当大气降水
示 意
或灌溉后借毛管力而保持在土壤中的 图
水分。(与地下水无关)
土粒
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含水量为田间持 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