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o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3.阅读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7.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8.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9.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10.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洛夫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________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它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2.影响练习的因素有________和练习方式。

3.我国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________反馈。

5.心智动作的形成阶段中________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智慧技能活动的简略、压缩和自动化。

6.原型操作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________阶段。

7.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有关________的各种信息和与________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8.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__为基础。

4.原型内化五、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2.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3.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7.4.如何培养智力技能?5.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六、论述题1.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 【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2.C 【解析】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3.C【解析】阅读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4.D 【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5.D 【解析】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6.B.【解析】学生学习体操的过程属于操作模仿。

由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可知应为动作结构。

7.C 【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ABCD 【解析】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实际出发,整合了有关研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3.ACD 【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4.BD【解析】见大纲相关内容。

5.ABC 【解析】练习曲线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6.ABD 【解析】C型为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7.ABC 【解析】由操作技能的定义可知ABC选项均对。

8.ABCDE【解析】见大纲相关内容。

9.ABD 【解析】根据练习途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10.BCD 【解析】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等。

三、填空题1.技能 2.练习量 3.原型定向 4.外部 5.内部言语动作 6.物质与物质化活动 7.操作动作本身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8.认知 9.身体运动时 10.动力定型四、名词解释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3.原型操作: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4.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3)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

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2.【答案要点】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其动作特点有:(1)动作品质: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2)动作结构:比较协调,能有意识地将分解动作联成整体,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3.【答案要点】(1)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2)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3)提供恰当的反馈。

4.【答案要点】(1)形成程序性知识;(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

5.【答案要点】(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

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

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

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

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这时言语已转变成为动作的体现者,成为加工动作对象的工具。

所以,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答案要点】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

由于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之中,由此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

用模拟法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

因此在培训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心智技能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培养工作中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缺漏:独立性主要是指从主体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

概括性是指要变更操作对象,以利于活动在直觉水平上的概括。

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影响活动的定向映象,进而影响活动方式的执行顺序与迁移。

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心智动作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