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类
玉米的起源和分布区域
玉米的起源
在墨西哥、秘鲁以及智利、哥伦 比亚等地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以 及古代众多的建筑物上,都发现 有古代印第安人遗留下来的玉米 印迹,昂第安人崇敬地把玉米植 株和果穗的图象绘画在庙宇上, 塑造在神象上,绘织在衣物上, 镶嵌在陶器上。墨西哥传说中的 特拉洛克神(Tlaloce),就是印第 安人崇敬的玉米神,广义上说, 就是肥沃之神,雨水之神,丰收 之神。许多印第安部落以玉米命 名,称之为“玉米族”、“青玉 米族”。
自然驯化和人工选择的威力是巨大的!!
人工栽培穗轴的进化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关于起源中心仍有不同的观点: 1. 瓦维洛夫等认为玉米起源地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 拉和洪都拉斯; 2. 达尔文等认为玉米起源地在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沿岸的 半荒漠地带; 3. 曼格斯多夫等认为玉米有两个起源地,初生起源中心在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包括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 等地,中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则是第二起源中心; 4. 叶卡索夫等认为玉米有多个起源中心,软质型玉米起 源中心在哥伦比亚,硬粒种玉米起源中心在秘鲁,马齿 型和爆裂型玉米起源中心在墨西哥,甜质种和有稃种玉 米起源中心在巴拉圭; 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云南、广西一带也可能是玉 米的起源地之一。
玉米的起源地、传播路线和分布区域
关于玉米传入我国的年代和路径,目前还没有定论, 目前比较公认的玉米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16世纪初期, 农史学术界认为,玉米可能沿着3条路线传播到我国: 第一条路线:由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过中亚 细亚传到我国的西北地区,从西北再传到内陆各省份; 第二条路线:先从北欧传到印度、缅甸等地,再由印 度或缅甸引种到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尔后向北传到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向东传播到广西、 湖南、湖北、浙江等地; 第三条路线:先从欧洲传到菲律宾,再经海路传入我 国东南沿海各省。 从现有的资料看,玉米最早从东南沿海传入我国的可 能性不大,从西北陆路传入的证据也不足,玉米从西南陆 路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最大。
三、 分类
玉米(Zea mays L.)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禾本科玉米 属,学名玉蜀黍,也称作苞谷、苞米、玉茭等。
(一)按生育期分类:
1. 早熟种: 生育期春播85-100天,夏播70-85天,积温
2000-2200℃,植株较矮,叶数较少,一般14-18叶, 籽粒较小,千粒重约150-250克,如烟单15号等;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类
一、 起源
关于玉米的起源有着多种学说: 1. 蒙哥马利共同祖先学说:认为玉米、大刍草、摩擦禾来 自共同的祖先,以后在不同的条件下发育成不同的种族; 2. 圣希莱尔有稃种学说:认为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
3. 阿谢森大刍草学说:认为玉米起源于大刍草;
马齿型玉米
半马齿型玉米
不同籽粒类型玉米果穗形态比较
(二)按植株形态分类: 1. 紧凑型:株形紧凑,叶片上举,穗位上茎叶夹角小 于15° ,受光姿势好,适应密植,如郑单958等; 2. 平展型:株形松散,穗位上茎叶夹角大于30°,不 耐密植,如沈单7号等; 3. 半紧凑型:处于上面二者之间,如农大108等。 (三) 按籽粒结构及形态分类: 1. 硬粒型 4. 甜质型 7. 蜡质型 2. 马齿型 5. 糯质型 8. 有稃种 3. 半马齿型 6. 爆裂型 9. 粉质型
第一节
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类
• 人类最早把玉米作为栽培作物种植的时
候,可能是无意识地就开始对玉米果穗 进行人工选择了。 • 玉米有一个坚硬的、不易腐烂的木质穗 轴。不同时期的玉米穗轴化石,可以看 到一部完整的进化史。 • • • • • 野生玉米 穗轴长2.4cm,
人工栽培后 穗轴增至5.5cm; 16世纪初 现在 穗轴增至13cm。 穗轴增至22cm
4. 曼格斯多夫三重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大刍草 不是玉米的祖先,而是玉米的后代,大多数现代玉米都具 有大刍草或摩擦禾的遗传种质。
第一节
Hale Waihona Puke 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类大刍草植株细小,茎秆瘦弱,丛生,植
株顶端有一个很小的穗状花序,籽粒 在一个脆弱的花轴上排成对生的单行, 易脱落,种子上却着生一层极硬的、 发亮的、象甲虫似的外壳,保护种子 免受鸟兽的危害。大刍草还有一种十 分特殊的功能,就是它的根部生长着 极为强大的、密集的侧枝,尤如今天 栽培玉米强大的气生根一样。
2. 中熟种 :生育期春播100-120天,夏播85-95天,积温
2300-2500℃,植株高度一般处于早熟种和晚熟种之间, 一般16-20叶,果穗大小中等,产量较高,千粒重约 250-300克,适应地区较广,如豫玉1、2号等; 3. 晚熟种:生育期春播120-150天,夏播96天以上,积温 大于2500℃,植株高大,叶数较多,一般21-25叶,籽 粒大,千粒重约300克,如掖单13号等。
二、 传播
1 6世纪之后,玉米沿着3条路线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一条路线:由美洲大陆首先传到西班牙,然后沿地 中海航线传播到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经此由比利牛斯 山传入法国和德国,1562年玉米传入英国,其后由土耳其 再传入罗马尼亚、波兰等一些东欧国家,大约17世纪末传 入俄国; 第二条路线:16世纪初,伴随着各国的商业往来,玉 米从突尼斯传入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其后沿 着贩卖黑奴的路线,传入南非许多国家; 第三条路线:大约16世纪30年代,玉米一路通过陆路 从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传入东亚,另一路通过东方航线 传播至印度和东南亚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