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PPT培训课件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准PPT培训课件


组织机构
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承诺函
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6分)
全力支持建设与认证 对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签署联合救治协议 与基层及社区机构签署协议 实施培训计划 对救护车救治能力进行改造(非必须条件)
单项扣分,每缺1项扣1分
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流程图及标识
划和措施
报名参加 强化培训会
报名参加 认证培训会
申请 认证
建设过程中 同步上传认证材料
五大要素及其主要目的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
1 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 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 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 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 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协调员。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心血管专科条件(基层胸痛中心)选择PCI策略
导管室基本条件:与PCI医院相同 导管室从启动到开放(最后一名介入人员到达导管室)月平均时间
小于等于30分钟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心血管专科条件(基层胸痛中心)选择转运策略
基层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
转运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心血管专科条件(基层胸痛中心)选择溶栓策略
有专用的溶栓场所,具备抢救能力,常备溶栓药物,最好备用特 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训练有素的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 ,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溶栓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 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处理 以及心肺复苏能力
合作协议 联络机制 培训、演练实施记录 改进效果(传输心电图及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比例)
合作协议 统一的再灌注流程图 联络机制及转诊预案 培训记录 考核机制
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实施记录
联合例会、定期质量分析及典型病例讨论会记录 流程改进机制 改进效果
社区人群教育提高急 救意识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评 估改进效果
胸痛中心委员会、总监、协调员 运行机制 各类管理制度
录入全部急性胸痛患者数据 建立数据核查和管理制度
标识与指引 时钟统一及时间管理方案 急性胸痛快速诊疗机制(分诊流程、诊疗流程、优
先及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ACS的评估流程 STEMI再灌注流程(一键启动及导管室激活机制) 全员培训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标 准
目录
建设流程 认证标准五要素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 站() 注册成为机构会员
成立组织机构 制订管理制度 启用云平台数据库
建立急性胸痛诊疗院 内绿色通道
与120合作实现院前 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 接
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 实施统一的救治方案
与至少1家以上具有急诊PCI能力且 导管室全天候开放的医院建立常规转 诊机制 具备全天候转运STEMI患者的救护车 STEMI患者能在首次医疗接触后30 分钟内转出
具有急诊PCI能力 导管室全天候开放 STEMI患者在120分钟 内完成转运PCI
急诊科基本要求(核心科室-前):
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
5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
观察室等区域;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
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认证标准: 要素一---五解读
要素一 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 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 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 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
权重最大,占40%,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红头文件
录入数据 1个月
录入数据 3个月
录入数据 6个月
CPC任命文件
全院培训
合作医院培训 联合例会
120合作协议
质量分析会
质量分析会
质量分析会
本院胸痛 中心成立
同时
1个月
与5家合作
3个月
6个月
支持与承诺函
医院签署协
典型病例讨论会
质量改进计
总部网站注册 录入急性胸痛患者数据
议并制定培 报名参训加计划 基础培训会
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人员资质(基层胸痛中心)
至少有2名取得中级职称资格且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3年以 上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师
若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具备行急诊PCI的能力,则要求至少有一名 以上具备急诊PCI能力的介入医师,要求接受过规范的介入诊疗 技术培训、年手术量不低于75例
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
3
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
等。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4
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基层胸痛中心):(核心科室-后) 一般条件 设有开放床位不小于20张的心脏专科病房或心脏病患者专用床位 应配有不少于2张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ICU或EICU)或心脏重症专用床位 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于30例 选择PCI策略 导管室基本条件:与PCI医院相同 导管室从启动到开放(最后一名介入人员到达导管室)月平均时间小于等于30分钟 选择溶栓策略 有专用的溶栓场所,具备抢救能力,常备溶栓药物,最好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训练有素的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溶栓 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心 肺复苏能力
(若基层医院胸痛中心不具备急诊P分)
心血管专科条件(基层胸痛中心)一般条件
设有开放床位不小于20张的心脏专科病房或心脏病患者专 用床位
应配有不少于2张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ICU或EICU) 或心脏重症专用床位
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于30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