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1.在施工管理、生产管理和环保管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紫金山金铜矿渗滤液污水处理系统未经环保部门批准自2009年9月停运,现场检查时仍处停运状态;尾矿渣渗滤液经收集池收集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后库。

环境设施设置不合格,应急池距江水只有20米,企业各堆场及各池底未进行硬化处理。

排污设备人为非法打通,缺乏环保监测,导致防渗膜破损未及时发现。

2.漠视环保执法
紫金矿业长期以来多次发生严重污染,当地环保部门多次执法检查要求整改都置若罔闻,直至被国家环保局点名批评,不把国家环保的行政执法当作一回事。

今年5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在被通报批评的11家问题比较严重公司的名单上,紫金矿业名列榜首。

5月28日,紫金矿业就环境保护部《通报》中所提问题发布整改公告,称紫金山金铜矿问题已经全部完成整改。

公告同时称,将以本次环保督察通报为契机,完善各企业环保设施建设相关手续。

言犹在耳,更严重的污染事故就出现在眼前。

3.污染信息披露违规
紫金矿业在环境信息披露中存在重大问题:
一是信息披露的延后,9天时间,距事故发生9天后才被动地发布公告,已对环境和公共健康造成威胁,如果及时披露信息,企业自身压力增大,但更利于各方调动资源,配合解决泄漏问题,及时控制污染源头,下游民众也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二是信息披露也过于简略,泄漏导致何种类型污染物排出、排放量多大、预期影响范围,以及下游防范措施等,均未详细披露。

4.对污染事故不引起重视,再次违规
继7月3日的污染事故后,17日晚紫金矿业再次发生渗漏事故。

7月3日发生重大渗漏事故的背景,正是“各堆场及各溶液池底未经硬化,防渗膜承受压力不均导致破裂引起渗漏”。

17日发生的渗漏事故,依然祸起防渗膜,此次渗漏事故的发生居然与上次如出一辙,只不过,此次紫金山金铜矿事故发生的地点,由“湿法厂”变为“3号应急中转污水池”。

5.危机公关失误
面对重大环境事故,紫金矿业采取的是避重就轻、误导公众、逃避责任的公关手法,不是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而是企图掩盖事件的真相,一系列不恰当的言论及不高明的谎言使得企业形象越来越糟糕,整个事件有越抹越黑的趋势。

不公布信息是为了防止群众恐慌
汀江污染事故自然灾害引发不可预料
污水对鱼有毒人体饮用无毒
面对二次污染,紫金矿业发布的公告,既未对二次渗漏事故的消息予以正面的回应,同时也未对“7·3”污染事故形成原因及后继处理向投资者予以明确的表态,并无实质性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