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来探讨我国环保政策失效的原因和对策【摘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我国很多地方较为普遍,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本文通过分析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分析环保政策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对策,来探讨我国环保政策的缺陷,找出其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对我国的环保政策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紫金矿业;污染;环保政策;公共政策失效的原因和对策一、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概况(一)紫金矿业集团概况:紫金矿业集团是我著名的黄金矿业企业,中国500强企业。
2006年位居《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排行榜第17位、最具有投资价值的海外上市公司第16位(矿业企业第1位);2007年位居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第二位。
公司以金、铜等有色金属开发为主,核心企业紫金山金矿近几年已成为国内单体矿山保有可利用储量最大、采选规模最大、黄金产量最大、矿石入选品位最低、单位矿石处理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黄金矿山,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世界级金矿。
紫金矿业集团矿产金产量约占全国矿产金产量的10.4%,利润约占29.25%。
公司先后在福建、新疆、贵州、内蒙、吉林、青海、西藏、黑龙江以及河南等二十多个省和海外八个国家投资组建了近百家下属公司,是目前中国矿业企业中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
(二)、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主要经过:2010年7月3日下午15:50左右,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岗位人员发现储存待处理的污水池水位异常下降。
调查发现:污水池中酸性废水(主要含铜、硫酸根离子)外渗,通过排洪涵洞排入汀江。
紫金山“7·3”金铜矿湿法厂污染事件以来,经过环保部门监测,汀江上游水质受到严重污染,pH值最低达到4.66左右,铜浓度也明显超出正常水平。
受污水团影响的下游网箱养殖区,特别是汀江流入棉花滩库区的河段出现大量死鱼,当地政府紧急采取措施对汀江流域上杭段与棉花滩库区死鱼、中毒鱼和放生鱼全部进行收购,并对打捞的死鱼和中毒鱼,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经过当地政府采取积极有效应急措施,加上河流自身净化作用,汀江水质逐步恢复正常。
自7月13日起,棉花滩库区及以上水域未再出现死鱼情况。
(三)、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发生原因:1.直接原因①.防渗膜严重渗漏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通过对渗漏观察井的监测发现,矿区内绝大部分渗漏观察井水质超标,说明各堆浸场、富液池、贫液池、萃取池、防洪池、污水池防渗工程均有破裂,污水渗漏造成地下浅水严重污染。
②.6号渗漏观察井与排洪洞被人为非法打通,为污水直接排入汀江提供了通道。
③.污水池防渗膜发生突然破裂是造成这次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紫金山矿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造成水量大量聚集,压力发生变化,致使7月3日污水池防渗膜发生突然破裂渗漏,污水大量渗入地下,并通过6号渗漏观察井与排洪沟之间的非法通道直接外溢至汀江。
2.间接原因①.企业未及时报告延误了最佳处置时间。
7月3日15时50分,紫金矿业集团公司发现污水渗漏,虽然该公司采取了紧急处置措施,但因自身应对能力不足且未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致使大量污水外排。
事故发生近4个小时后,当地政府接到群众举报立即组织环保、安监部门排查污染源,于当夜23时确定了肇事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至7月4日14时30分外排污水才得到控制。
②.汀江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损坏且未及时修复,致使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发现水质变化情况。
(四)紫金矿业集团补救措施:1、确保当前台风季节安全渡汛。
精心测算、统筹规划、科学调度,组织完善严密的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不惜一切代价抵御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确保不再发生环保安全事故。
2、对环境安全问题作出特别决议,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全面、彻底的环境安全大检查。
检查的重点是各矿山企业的环保安全系统,尾矿库设施和排污、排洪系统是重中之重。
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3、全面提升以环保安全为重点的环保设施建设和设备管理水平。
4、全面落实环境安全问责制,坚决执行环境安全“一票否决制”。
5、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建立应急抢险工作队伍。
6、对紫金山铜矿环保处理系统进行重新规划,高标准设防,严要求改建。
7、适时开展对紫金山金铜矿矿区的环境安全评估及水文工程地质评价。
8、积极做好善后各项工作,妥善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并根据政府有关部门调查认定的结果,承担应有的责任。
(五)环保部门处罚意见:1.肇事企业全面停产整顿,污水不能达标排放前,不得恢复生产。
2.对肇事企业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缴排污费。
3.肇事企业对此次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进行赔偿。
4.依法追究肇事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刑事责任。
5.向福建省证券管理部门发函通报事故调查情况。
6.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部门及有关人员责任。
7.对发生渗漏问题的防渗系统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全面调查,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二、通过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探讨环保政策失效的原因:(一)紫金矿业集团环保意识淡薄,环保政策执行上存在偏差。
近年,紫金矿业集团不执行相关环保政策,屡受污染质疑。
有关紫金公司“有意”、“偷偷”、“放纵”排污的信息和质疑,这几年在上杭县却屡闻不绝,包括“从不敢喝上杭自来水”等说法,在当地也尤其盛行。
2008年11月,据位于紫金矿区江对岸的上杭县珊瑚乡彩坑村群众反映,他们村9个养鱼户也曾发生鱼类异常死亡现象,紫金公司并未承认这次事件跟他们有关。
2010年6月23日,汀江下游养鱼户就向当地政府报告,发生了鱼类异常死亡的情况,怀疑有企业污水排放,初步确定致鱼死亡的污水来自紫金矿区。
这已经不是这家矿产企业第一次发生类似的污染问题。
环保部今年5月的通报则显示,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下田寮渗滤液污水处理系统在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情况下,自2009年9月停运,现场检查时仍处停运状态;尾矿渣渗滤液经收集池收集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后库。
同样是今年5月,环保部曾经发文通报批评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企业,紫金矿业为第一家。
通报称,紫金矿业7家子公司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环保问题。
“这些公司不仅背离了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应诚实守信的原则,而且放任环保问题可能酿成重大的环境风险,污染环境,损害投资者利益。
”环保部的新闻通稿说。
更早的2007年,在首批“绿色证券”试点被核查的37家企业中,有十家未能通过或暂缓通过,其中便有紫金矿业。
(二)环保制度性缺陷①.环保监管止不住企业污染《法制日报》记者发现,在此次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故发生前的10余年间,紫金矿业频频爆发污染事件,尽管每一次污染都把紫金矿业推向风口浪尖,环保部门每一次都作出了监察、处罚的决定,但这个在当地名声并不太好的企业每一次都能破财消灾,平安度过,而“下一次”污染依旧接踵而至。
7月3日爆发的污水泄漏事件,同样是在企业和环保部门的博弈之间,悄然发生。
②地方政府过于看重GDP,跟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管成为“空谈”。
据了解,上杭县财政局数据显示,2009年,紫金矿业对上杭全部财政收入贡献达到近60%。
而据媒体曝光,上杭当地官员与紫金矿业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县政界大部分退休官员,成为紫金矿业的抢夺对象,被委以闲职后,年薪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正因为紫金矿业“贡献巨大”,上杭县政府从一开始就在努力“报答”这份恩情。
在紫金矿业上市之初,由于当时黄金价格低廉,上杭县委、县政府曾动用行政手段,要求下属各行政单位购买紫金矿业原始股。
在紫金矿业每一次遭遇环保事件时,上杭县政府都及时地站出来收拾残局,正如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所称,“围墙内的事情,企业自己负责;围墙之外的事情,由政府负责。
”以至于有媒体评价:“上杭就是紫金,紫金就是上杭。
”这种GDP的诱惑绝不仅仅止于县一级,就在紫金矿业公开污染事件当天,7月13日,国家环保部在其网站上公布通知称,根据中国证监会和环保部的规定,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文件中应当提供环保部的核查意见,未取得环保核查意见的不受理申请。
但部分地方环保部门现场检查不够充分,对上市公司的环保后督查不够深入,极个别省级环保部门甚至违反分级核查管理规定,越权为企业出具上市环保核查意见,严重干扰了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秩序。
据了解,近年来,环保部门也曾顶住各方压力,毅然地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刮起了“环保风暴”,一方面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对严重违法的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另一方面,开始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如对严重违法的地方以及企业集团实施“区域限批”等措施,将环境保护列入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等。
然而,有环保人士分析称,在污染事件接二连三发生的今天,举措上的变更、做法上的创新都显得太过势单力薄,一场彻彻底底地环保制度变革似乎更让人期待,也更切合实际。
③.环保制度的缺陷致使环保工作难取得重大“突围”。
紫金矿业自成立以来,污染事件就陆陆续续发生,环保局均曾前往检查执法,要求整改,但“说了不算”。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道出了其中的行政逻辑:“现在是环保部门负责监管,但是环保部门从属于地方政府,而非垂直于中央领导。
所以这使得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相对不独立,不能将环境保护法和相关的法规落在实处。
”在财权、行政权和执法权都控制于地方政府手中的现实制度下,实现横向监督太过艰难。
有时环保部门还会流为“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罪人,不仅在私下交往中受到排挤,在行政岗位的升迁上也容易受到限制。
“‘不换脑筋就换人’,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逻辑了。
”一名环保官员说。
(三)存在公共权力腐败,官商合流使官员和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
官商合流的趋势,到了泛滥的地步。
从国家部委到省级关键部门,再到地方衙门,均有官员参与利益均沾。
各级官员各就其位,企业和官员已成莫逆,权力和资本水乳交融。
就像被污染的汀江之水,舀上一碗,你说不清哪部分是干净的,哪部分是肮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它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这些明明都是违法的行为,可是我们的监管力度跟不上,法律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三、透过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对我国环保政策的反思(一)要健全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不按规定公开环境信息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紫金矿业集团不及时向公众披露污染和处置的具体情况,污染事件发生在7月3日下午,直到7月12日晚才发表公告,整整延后了九天。
没有及时准确披露公众尤其是投资者所关心的信息,譬如排出废水是否有毒,到底毒死了多少鱼等等。
在出现如此恶劣的环保事故之后,公司未正常公告且停牌,既是对社会公众知情权的漠视,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