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诊断学 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 PPT课件


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
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
大小不均
形态异常
球形细胞 口形细胞
椭圆形细胞 靶形细胞
形态异常
棘细胞
泪滴形细胞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染色异常
低色素性
染色浅,中央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减少 ID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高色素性
染色深,淡染区消失----平均血红蛋白增高 巨幼贫、球形红细胞
临床意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性
MCV MCH
N
N
MCHC N
常见疾病
急性失血、溶血、 再障、白血病
大细胞性


缺乏、珠蛋白肽 链合成障碍
单纯小细胞性


N 慢性炎症、尿毒症
形态学分类的优缺点
优点:从红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可以推测贫血的发 病机制和可能病因,对于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和 大细胞型贫血的病因估计,帮助较大。
婴幼儿: (11 ~ 12)×109/L
WBC分类:
杆状核粒细胞(Nst): (0~5)%;
分叶核粒细胞(Nsg): (50 ~ 70)%;
嗜酸性粒细胞(E): (0.5 ~ 5)%;
嗜碱性粒细胞( B): (0 ~ 1)%;
淋巴细胞(L):
(20~ 40)%;
单核细胞(M):
(3~8)%。
非白血性白血病:白细胞总数不高反而减低,其 白细胞可<1×109/L,分类时亦呈淋巴细胞相对增 多,此时只有骨髓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理化因素
因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生 成减少
在接触和应用期间每周应作一次白细胞计 数
脾亢
常见于门脉性肝硬化 其机制为肿大的脾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了
轻度贫血 HB>90g/L
中度贫血 HB 60-90g/L
重度贫血 HB 30-60g/L
极重度贫血 HB<30g/L
生理性贫血:
婴、幼儿 ;妊娠中后期;老年人。
▪ 病理性贫血:
important
1. 红细胞生成不足----巨幼贫、缺铁贫、AA
2.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3. 失 血---- ITP、外伤、肿瘤
▪ 凝血因子 ▪ 游离Hb
采血部位
毛细血管:微量法检查,婴幼儿、烧伤 静脉:需血量较大 动脉:血气分析
采血时间
空腹: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静脉血
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物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每次均在固定时间采血便于结果的对照比较
特定时间:口服糖耐量试验、激素、血药浓度 急诊采血:须注明采血时间
•大小便、脑脊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生物化学检查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
•免疫学检查
•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
4.实验诊断学的应用
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如:TBIL=IBIL+DBIL
为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为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提供资料 为健康普查和健康咨询提供服务
6. 学习实验诊断学的要求:
有核红细胞
存于骨髓,外周血出现:
溶贫、红白血病 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
红细胞相关参数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 PCV):
概念: 红(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参考值]: male :0.467±0.039 L/L
female :0.421±0.054 L/L 临床意义:
•2.广泛组织坏死: 外伤、手术、心梗 •3.大出血:
•消化道大出血后2-5h可升高 •4.急性中毒: 代谢性、化学性、生物性 •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感染因素
化脓菌感染,白细胞增高的程度取决于感 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 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
轻度感染,白细胞总数可正常,但中性粒细胞 比例有所增高;
1. 红细胞比容增高:血液浓缩(严重呕吐、腹泻、大面 积烧伤等)。脱水补液的依据。
2. 红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种类型贫血。
注: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体积不同,比容减少与数目减少不一定成正比
平均红细胞容积: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定义: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参考值] :手工法: 27~31 pg 仪器法: 27~34 pg
★ 1g=1012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定义:每升红细胞(血液?)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Hb
MCHC =
HCT
单位: g/L 。
[参考值] :320-360g/L
嗜多色性
淡灰蓝、紫灰色,1% 刚脱核红细胞----反应骨髓活跃 溶贫
染色异常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
细胞内嗜碱性点样物质---核糖体
铅中毒、溶贫
染色质小体
细胞内紫灰色小体---核的残余物质
晚幼红、溶贫、巨细胞 贫血、红白细胞
结构异常
卡-波环
细胞内淡紫色线状体 纺锤体残余物质? 细胞内蛋白质变性? 严重贫血、溶贫
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 并伴有轻度核象左移;
严重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109/L以 上,且伴有明显核象左移;
损伤因素
在较大手术后12~36h、急性心肌硬死后1-2 天内、急性溶血反应时,可见白细胞增多, 往往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这些可能与心肌损伤和手术创伤等所产生 的蛋白分解产生及急性溶血所导致的相对 缺氧等,促进骨髓贮备池增加释放有关。
某患者,女性,32岁,教师。 因“头昏、乏力1年,加重1月”入院。 平时饮食以素食为主,月经不规律,持续时间
长,量多。 体检:T:36.6℃,P:96次/分,R:20次/分,
BP:105/70mmHg。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 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 痛,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
血液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抗凝剂:草酸盐 枸橼酸钠 肝素 EDTA
及时送检和检测:
Glu ↓ 、乳酸↑ CO2 ↓ 、pH ↑
微生物检验的血标本:无菌
排泄物、体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标本采集后均应尽快送检
骨髓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快速涂片,保持干燥, 避免溶血。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病例】
病理性减少
important
白细胞减少症: < 4.0 × 109/L 粒细胞减少症: < 1.5 × 109/L 粒细胞缺乏症: < 0.5 × 109/L
粒细胞减少
感染:G-、病毒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理化因素:X线、化疗药物、氯霉素、抗甲状
腺药物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SLE
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 脱落细胞
方法
物理 化学 生物
诊断 鉴别诊断 观察病情 估计预后
2.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的区别
实验诊断学以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为目的 --临床医生为主;
检验医学以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目的 --检验科医生为主。
3. 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骨髓、血细胞形态
•体液与排泄物检查
急性大出血
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 高,常达(20~30)×109/L。
其增多的细胞也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
急性中毒
代谢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毒症 妊娠中毒症
化学性:
有机磷中毒
生物性:
蛇毒、毒蘑菇
可能与应激状态有关!
HCT
MCV =
×10^15
RBC
[参考值]:手工法 80~92 fl 仪器法 80~100 fl
★ 1L=1015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 以皮克(pg)为单位 。 MCH = Hb / RBC ×10^12
Hb: 成年男性:(120 ~ 160) g/L 成年女性:(110 ~ 150 ) g/L
新生儿:(170 ~ 200)g/L
❖临床意义:
(一)RBC、Hb升高: ▪ 相对性增多:
脱水----血液浓缩 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 出汗、多尿等。
▪ 绝对性增多:
1.继发性: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促红素增多
感染因素
革兰氏阴性菌:伤寒、副伤寒
病毒:流感、风疹、巨细胞病毒
可能是由于在细菌毒素及病毒作用下使贴壁的即边 缘池粒细胞增多而导致循环池中粒细胞减少所致, 也可能与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有关。
血液系统疾病
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呈“三少”表现。
此时白细胞可少到1×109/L以下,分类时几乎均为淋 巴细胞,乃因中性细胞严重减少所致的淋巴细胞相对 增多。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一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 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 参考值:
important
RBC:成年男性:(4.0 ~ 5.5)×1012/L 成年女性:(3.5 ~ 5.0)×1012/L
新生儿 :(6.0 ~ 7.0)× 1012/L
缺点:正常细胞型贫血中包括许多种不同原因、 不同机制产生的贫血,这一分类显得过于简单。
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
WBC计数:
important
成人: (4 ~ 10)×109/L
新生儿: (15 ~20)×109/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