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评估与审查审批标准银行贷款审查审批人员遵循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进行风险评估并决定是否叙做一笔贷款。
但是,如何进行风险评估,风险与收益相平衡原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贷款审批有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股东要求银行风险管理政策一般会强调,董事会代表股东整体利益,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股东对利益及风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一)资本回报高股东投入资本,追求回报。
股东对资本回报率(ROE)有目标要求,越高越好。
假设一家银行的ROE目标是不低于15%。
(二)亏本概率小银行在追求高回报时,可能过分冒险而资不抵债,将股东投入的资本“赔光”。
为保证资本安全,银行一定要降低发生资不抵债的可能性。
对资不抵债的发生概率,股东有容忍度要求,叫股东风险偏好。
实际上,也是股东希望银行达到的外部评级结果。
假设一家银行的股东风险偏好为BBB- (99.69%),即出现资不抵债的可能性不能高于1-99.69%=0.31%。
这个数字越小,表示股东对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要求越高。
用式子表示是卩{资不抵债}<0.31%,或资产彡0}彡0.31%通常情况下,银行经营不会资不抵债,发生资不抵债只能是特殊情况,因此是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0.31%有多大?全国每年发生死伤交通事故约有10万起,每个人每年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0.008%。
因此,一个三十多人的单位,每年有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大约是0.3%。
这家银行可能出现资不抵债,但股东要求,通过审慎经营,要保证可能性不超过一个三十多人的单位每年有人遭遇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股东对利益及风险要求,总结如下:二、审慎经营贷款银行怎会资不抵债呢?负债不会无故增减,只能是资产方出了问题。
最主要 的原因,是贷款发生损失,把净资产“吃掉”了。
贷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
为使卩{资不抵债}<0.31%,自然要求贷款损失“吃 掉”净资产的概率不能高于0.31%,即P{全部贷款损失多银行净资产}<0.31%银行如何才能保证这个式子成立?答案是,通过审慎经营贷款,确保银行资 本覆盖贷款风险。
(一)何为贷款风险?风险指可能发生的损失。
贷款创造收益,贷款也带来风险。
当出现不利情况时,贷款会发生损失;越是通常很少发生的不利事件即小概 率事件,一旦发生,越容易造成大的损失。
即使通过设计和运用担保、账户控制 等风控措施,尽量控制损失的发生,但防不胜防,不利情况一旦发生,至少会出 现一定量的损失。
如何度量贷款风险?设定小概率水平a ,假设贷款损失值L 满足下式:P{贷款损失多L}=a即L 表示当出现小概率等于a 的不利情况时,贷款至少损失多少。
贷款风险越大,L 也越大;反之亦然。
因此L 可作为衡量贷款风险大小的一 种指标。
亏本概率小一般赋予a特定的含义,即 a =1-股东风险偏好=0.31%这时的L也叫受险价值,以下所称风险就是指受险价值。
(二)资本覆盖风险全部贷款的风险大小是TL,即 P{全部贷款的损失彡TL}=0.31%因此,只要TL<银行净资产,即银行资本覆盖贷款风险,就能保证: P{全部贷款损失彡银行净资产}<0.31%。
示意图如下:贷款是一笔笔做的。
一笔笔贷款加起来,如何保证资本覆盖风险,且总收益达到ROE目标?具体说来,要做到:在正确评估单笔贷款的风险大小及收益多少的基础上,把所有单笔贷款的风险加在一起,保证不超过银行净资产,即资本覆盖加总风险。
简单加总的风险不一定等于总风险,怎么办?还要运用行业、相关性等手段进行组合管理。
最后,保证单笔贷款占用资本的ROE达标。
银行如何通过审慎经营贷款,满足股东风险及利益要求?总结如下:银行资本覆盖贷款风险■ 知丨仏脇I 加总风险■■本的收位达标银行资本总额与风险偏好高低,共同决定了一家银行能够承受的风险总量大小;资本回报率大小与风险容忍度高低,共同决定了一家银行开展贷款业务时进行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原则。
不同银行,会有不同要求的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
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评估一笔贷款的风险和占用资本的大小。
三、贷款风险评估(一)贷款分析战国时乐毅说“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对一笔贷款的分析要做到可测、可控,不能凭侥幸叙做。
可测,指了解客户优势及其所以然,并分析贷款所有风险点在哪;可控,指设计可行的授信方案及其风险控制措施,通过贯彻落实,尽量降低风险。
“知其所以然■_■知_客户优势表现在\ [•知道所有风险点在哪^\ 一/ y承担风险并不可怕,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风险可测。
这些优势?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还要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手段,降低可能损失,并评估风险大小。
^^在贷款审查审批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先想到不利情况,然后再看能否设计和运用一定的风控手段,将损失控制到最小”,即“坏的方面着手,好的方向着想”“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危中见机”。
如果“从坏处再往坏处想”,那么所有的贷款都不能做;相反,如果“一切都往好处想”,那么所有的贷款不用评估都可以做。
在贷款分析的基础上,方能进行风险评估。
(二)风险评估综合贷款优势、风险点和控制措施,根据自身审批经验和对已有审批案例的了解,归纳该笔贷款的主要风险特征。
将具有相似风险特征的贷款,归为一类。
在同一类贷款内,还可以按照行业、区域、产品等维度,进一步细分成若干小类。
通过对已有同类贷款的分析,结合适当前瞻性判断,评估一笔贷款的风险大小。
假设一笔贷款有650笔同类贷款,其损失数据如下:笔数频率损失率640 0.98462 05 0.00769 13 0.00462 21 0.00154 31 0.00154 5可以算出,平均损失是1.7。
有2笔贷款的损失分别为3和5,概率都是0.00154,因此 P{贷款损失彡3}=0.00154X2=0.00308~0.31%该类贷款的风险是3。
现在问,这样的贷款该不该做?有没有明确的标准?四、审查审批标准(一)通过对风险与收益的两级平衡,决定是否叙做一笔贷款。
包括分类贷款层面上和单笔贷款层面上的两级平衡。
5上例中,同类贷款的平均损失是1.7%。
假设平均利润是2%,则平均损失< 平均利润,接着进行下一级的比较。
(三)再看“资本”收益是否达标:贷款会“占用”资本,大小等于承担的超过平均损失的额外损失,即风险- 平均损失。
计算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此笔贷款的利润-平均损失)/此笔 贷款占用的资本此笔贷款占用的资本是3-1.7=1.2,假设利润是2.7,则RAROC=(2.7-1.7) /1.2=0.83此笔贷款RAROC 远小于ROE 目标15%,因此不能做。
总之,RAROC 彡ROE ,这是贷款审批的终极标准。
虽然由于风险计量的限制 等原因,目前它还不能成为贷款审批的实际标准,但实际的审批标准应尽量向其 靠拢。
贷款决策图如下:(二)平均损失多平均利润平均损失<平均利润平均说来,或在通常情况下,同 类贷款的损失大于盈利,得不偿 失,因此,不能做。
该类贷款有净收益。
但此笔贷款是否可做,还要比较资本占用与收 益。
RAROC< ROERAROC > ROE 承担风险没有获取目标收益,因此不能做。
承担风险获取了目标收益,可做。
审批的核心是否决,审批标准主要是否决标准。
世界上有没有什么都能通过的审批?如果都能通过,还叫什么把关?审批就是不让一部分项目进来。
凭什么不让进来?关键要有否决标准。
随便拿来一个项目,我们都能审,但要让我们说出背后能把关一类业务的审批标准,可能并不容易。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做审查审批,关键是进行分类归纳,以总结出分析重点及否决标准。
五、不太精细的做法(一)管制利率下的简化在管制贷款利率下,所有贷款不论收益大小,都在最低收益水平之上,因此只要风险足够低,都可以做。
审批标准从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简化成主要考虑风险水平。
(二)粗略的审批标准在量化模型不支持时,可进一步简化为,评估是否有很大把握认为该笔业务不会发生损失,即使发生损失,损失率也会很小。
只有都肯定回答时,才能做。
还可以用参照法。
已知"更有经验”或"更权威”的审批人同意叙做一笔同类贷款时,就可以评估是否有比已批准的同类贷款更大的把握,认为该笔业务不会发生损失,即使发生损失,损失率也会更小。
都肯定回答时,也能做。
这里对"很大”、"很小”,在程因此,大家要多看贷款报告及其他人是如何审批度上如何把握,又如何把握的。
要成为"老中医〃,必须见过足够多的病人,损失,是需要依靠经验的。
要不断积累并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教训。
当主要向银行没有贷款定价能力的客户贷款时,这种简化的贷款审批方式是有意义的,虽然不太精细,可能有一些本可以叙做的贷款被置之门外,但至少能保证安全。
银行没有定价能力的客户,一般说来也是银行的优质客户。
当银行拓展客户范围,向高风险高收益的客户群如小企业发放贷款时,这种简单审批方式的误差就太大了。
六、向何方转变?信贷业务是银行每天必须面对和处理的业务。
审查审批人员从专业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防控和处理,平衡风险与收益,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适应经济环境和竞争形势的需要,银行信贷业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利率市场化加速发展、小企业信贷和理财投资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贷款审查审批要尽快从不太精细的传统做法,向以下方向转变:从单纯控制风险,转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平衡风险与收益;从侧重定性分析,转向定性与定量并重,不断提高精细化水平;从仅关注单个项目,转向在关注单个项目的基础上,加强组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