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X—2020 年)规划文本第一章............................ 规划背景 4第二章........................... 目标和原则10第三章............. 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设置15第四章................. 专业公共卫生计生机构19第五章..................... 卫生计生人才队伍23第六章....................... 卫生计生信息化24第七章......................... 医养结合试点26第八章....................... 医联体和医共体28第九章................... 功能整合与分工协作29第十章............................. 保障措施31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全面深化,XX县进入实现医疗卫生现代化的关键期。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满足公立医院改革、“医养结合”和多元化就医需求,构建科学、公平、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编制《XX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X—2020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 1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卫生计生基本情况一、发展现状XX县属于XX省XX市,位于XX腹地,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近XX万,人均 GDPXX万元,辖XX个乡镇,是国家XX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
201X年,全县共有卫生计生机构XX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XX 个,全县卫生系统共有病床 XX 张,卫生技术人员XX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XX 人。
城乡居民实际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人数为 XX人,农民参合率为99.7%。
婚前医学检查XX人,婚检率 93.47%;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完成XX针次。
全县产妇住院分娩率 100%,孕产妇保健覆盖率 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100%;7 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 XX%,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3.92%,婴儿死亡率4.18‰,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XX‰,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例。
二、卫生资源状况(一)卫生机构201X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为XX个,其中:医院 X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X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X个。
医院:公立医院X家,民营医院X 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X个,乡镇卫生院X 个,村卫生室X个,门诊部X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X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个,卫生监督所X个,农合管理中心 X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1 个。
(二)卫生人员201X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共有X 人,卫生技术人员X 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X人、注册护士XX 人。
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 5.33 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75 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 1.87 人;全县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在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分别为 X人和XX人、在民营医疗机构执业分别为XX人和XX人。
(三)医疗机构床位201X年末,全县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 X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X张。
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X 张(占91.36 %),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X 张(占8.64%)。
(四)大型医疗设备201X年末,全县拥有乙类大型设备 X台,其中: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3 台,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1 台。
三、卫生服务状况(一)医疗服务。
201X年全县医疗机构诊疗人数达X人次,出院人数达X人次,县域就诊率在 72%。
(二)疾病预防控制。
初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完善了以“一案三制”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 3 —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取得较好成效。
全市连续多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
顺利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
全面实施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常规免疫接种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各苗接种率均达 90%以上。
(三)妇幼保健。
201X年末,我县 2 家县级医院没有复建爱婴医院,201X年要求 2 家县级医院复建爱婴医院。
没有一所乡镇卫生院达到爱婴乡镇卫生院标准。
201X年,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4.92%,住院分娩率 100.00%,产后访视率 98.41%,0~3 岁儿童系统管理率 93.92%。
(四)健康教育及促进。
全县各疾控机构都已落实专兼职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纵向健康教育网络,在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
(五)采供血服务。
我县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于无偿献血,201X 年,成分输血率达到了 99.8%。
四、居民健康状况(201X年)1.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为 0。
2.婴儿死亡率为 4.18‰,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18‰。
第二节主要问题一、医疗资源匮乏XX县 201X年的千人口床位数XX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XX人,千人口注册护士XX人,医疗服务能力没有明显提升;县人民医院规模仅XX张,专科服务能力较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增长速度逐渐跟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我县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和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等指标均处在全省中等偏下水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患者外流比例高由于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弱,XX县 201X年 28%患者选择在县外住院治疗,其中 9%在市住院,19%选择在省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三、卫生技术人力资源不足由于地方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不佳、人员待遇不高等问题,不但难以吸引优质医学毕业生就业,现有医务人员外流的情况比较严重;千人口医生数和注册护士数都低于周边地区,成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城乡差别、区域差别问题仍很突出。
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所在地。
学科发展上,专科发展相对较慢,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老年康复等专科仍较为薄弱,其他专科优势不明显。
中西医发展上,中医发展滞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没有彰显。
人员结构上,医护比 1:1.06,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公共卫生人员严重不足。
办医结构上,201X年全县社会办医床位数仅占8.64 %,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
四、卫生服务体系的系统性不强,效率不高— 5 —乡镇卫生院的职能定位还不清晰,发展参差不齐,服务效率普遍不高;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社会举办医院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合作,存在医疗资源重复建设和无效竞争的趋势;虽然通过医改加大了财政投入,但体制机制僵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五、分工协作机制不够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依旧存在,以医院为中心的服务提供模式仍未改变,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仍需加强,资源、信息联通共享不足,在应对慢性病等问题上缺乏有效的一体化安排,亟待建立健全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六、体制、配置与服务能力方面有待提高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公平性和绩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
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强卫生计生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建设,提升卫生软实力的要求更为迫切。
第三节形势与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 2020 年全国贫困县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要在“病有所医”、“健康脱贫”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对医疗服务需求预测2020 年XX县常住人口达到XX万,年住院率(医疗机构数据)将达到 17%左右,年住院人次为 XX万人,其中XX万人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平均住院日在 7 天左右。
县级公立医院、社会办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占比为 5:2:3,病床使用率分别超过 80%、60%和 70%,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急慢病分治和分级诊疗模式基本成型,服务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
二、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改变对卫生计生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必然带来老龄人口、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这将从总体上改变XX县人口结构。
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首要因素。
据调查,目前因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已经成为XX县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死因,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死亡率分居第三位、第四位。
同时,传染病防治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艾滋病等传染病已构成新的威胁,老年疾病对卫生资源的消耗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
这些新的情况要求卫生系统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以满足社会不同群体对医疗保健的多种需求。
三、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对卫生工作产生了新的挑战近年来,XX县通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大增强,城乡卫生保健水平差距有所缩小。
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主要表现在: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集中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卫生机构没有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学历和适用技— 7 —术的人才队伍,适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尚不完善;县级大型设备总量增长较快,而农村基层卫生单位仍然难以及时获得适宜配套设备。
在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上,城区医疗机构过于密集,而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城乡结合部相对缺乏医疗网点,滞后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滞后于各辖区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卫生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卫生服务功能的错位和供给的失衡,县城大医院病人拥挤,承担了本应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卫生院诊治的常见病或健康检查工作,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总体上降低了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四、信息技术带来医疗模式的转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XX县可以充分利用远程诊断手段,提升县域内医疗机构的诊疗手段,转变诊疗模式,留住患者。
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国家出台了医改的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医改深入推进,必将打破阻碍XX县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分配的体制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在健康保障、服务提供、健康状况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提高XX县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第二章目标和原则第一节规划目标一、以在全县实现全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全覆盖为目标,满足县域内 90%以上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