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对策。
方法:摘选94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糖病患者,以数字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7),开展常规降血糖药物口服干预,研究组(n=47),开展药学服务干预,总结分析两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效果、服药依从性以及服务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FBG、2hBG以及HbA1C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也明显更高,P<0.05。
结论:对于接受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对其开展药学服务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其各项血糖指标控制,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积极作用,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口服;降血糖药物;药学服务;干预措施糖尿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全身性的慢性病症,有着极高的临床发病率,发病原因主要是机体胰岛素分泌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3.2%,且仍呈现为逐年升的趋势[1]。
糖尿病是一种以中老年人群为高发群体的疾病,但近年来,受到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发生正向着轻化的方向发展[2]。
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尚未找到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控制血糖为主,且大部分的患者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口服降血糖药物以控制病情进展,而药物服用过程多伴随一些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普遍较低,在很大程上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此外,口服的降血糖药物种类繁多,而且用法、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糖尿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极容易因为服用药物不当导致药物疗效不佳甚至病情恶化,而开展药学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确保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3-4]。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药学服务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摘选94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糖病患者,以数字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7):男25例,女22例;年龄:40-79岁,年龄均值(57.12±3.22)岁;体重:49-72kg,体重均值(62.11±2.34)kg;病程2-10年,病程均值(5.11±0.45)年;研究组(n=47):男26例,女21例;年龄:41-79岁,年龄均值(57.08±3.18)岁;体重:50-72kg,体重均值(62.15±2.29)kg;病程3-10年,病程均值(5.16±0.47)年;此研究已获院伦理委员会授权,且组间患者一般数据比较差异均(P>0.05),对比可行。
入组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给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5]:FBG≥7.0mmol/L或2hBG≥11.20mmol/L,HbA1C≥6.5%;所有患者及(或)家属均表示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以及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有出血倾向者;合并胃肠重度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精神或认知异常,无正常沟通能力者。
1.2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降血糖药物口服干预,即:向患者详细讲解降血药物的服用时间、用量以及方法等,并将糖尿病相关相关的知识宣传手册发放到患者手中。
研究组开展药学服务干预,详细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疾病知识、饮食、运动、药物使用、低血糖紧急处理以及自我监测血糖等知识,通过健康教育让早期发病的糖尿病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患者病程较长则加强药学知识服务指导,告知患者遵医服药对其疾病治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进血糖水平控制,减少对疾病有不利影响的因素产生,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指导患者遵医用药,促进血糖控制,大部分的患者只关注疾病的治疗效果,而对于疾病本身有着许多的认知误区,经常出现不合理的用药行为,导致病情经常反复,对此,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有关知识,包括降血糖药物的种类、用法用量等,确保患者合理服药,提升药物降糖效果,提醒患者必须严格遵医服用药物,禁止私自增减药物用量、更换药物用法甚至停药,提升其用药依从性。
(2)合理选择降血糖药物。
当前,临床中常用的降血糖药物主要包括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双胍类以及格列奈类等,护理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药物,其中的磺脲类为中等降血糖药物,药物机制刺激患者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为第一代降血糖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多,而第二代磺脲类的药动学、药效学均得以改善,降糖效果明显提升,不良反应也明显减少,第三代磺脲类中的格列美脲除了降糖效果理想,而且用量更小、见效更快、药物持续时间也更长,患者肝肾功能不全仍可服用;格列奈类药物机制与磺脲类降类似,但格列奈类可以选择性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药物安全性更高,不易发生低血糖,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明显更优,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联用,但禁止与磺脲类药物联合。
双胍类包括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其中的苯乙双胍容易引起乳酸性中毒,而二甲双胍在合理用药范围不易中毒,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联合与胰岛素使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也可与磺脲类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提升药物疗效,是高血脂、高血糖等患者的首选降血糖药物。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对双糖、多糖进行延缓,将其转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的葡萄糖,降低患者餐后血糖水平。
(3)指导患者正确口服降血糖药物。
降血糖药物的种类较多,每一种药物的用法均不相同,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各种药物的正确用法,如磺脲类药物适合在用餐前的30min口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可在其进食第一口饭时同时嚼碎口服;二甲双胍类最佳的口服时间为餐后30min;控制制剂需进行吞服,而不能嚼碎服用,长效制剂1天服用1次,短效制剂1天服用3次,药物用量需严格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决定。
(4)不良反应指导。
患者口服降血药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口服二甲双胍类,胃部可能会出现不适感,护理人员需提前告知患者这是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所致;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能会引发腹部不适、排气以及胀气等,而引发此类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未吸收药物于小肠中发酵所致,均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告知患者可以安心的服用药物,提升用药依从性。
1.3指标观察(1)干预前后,分别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FBG、2hPG指标采用普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开展检测。
(2)干预后,评价两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标准:患者严格遵医服药,未出任何更改药量、用法或停药的行为为完全依据;患者基本能够遵医用药,更改药量、用法或停药行为不超过3次为基本依从;患者经常出现更改药量、用法甚至停药行为则为不依从。
(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病例数=总依从性。
(3)采用我院自身的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者患者的服务满意度,总分100分,分值高于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
(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此研究数据全部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表示为“[例(%)]”表示,以“χ2”进行差异检验;计量数据表示为:“()”,以“t”进行差异检验,若P<0.05,为有意义。
1.结果2.1组间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干预前,组间FBG、2hBG以及HbA1C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但干预后,研究组的FBG、2hBG以及HbA1C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
见表1:表1 组间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组别FBG/mmol/L餐后2h血糖/mmol/L HbAlc/%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47)9.79±0.487.47±0.4313.25±2.1810.16±1.879.11±1.167.14±1.03研究组(n=47)9.81±0.466.02±0.4013.27±2.218.45±1.369.13±1.195.07±0.85t0.20616.9260.044 5.0700.08210.62 P0.8370.0010.9640.0010.9340.001 2.2组间服药依从性对比干预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见表2:表2 组间服药依从性对比(例/%)组别完全依从/例基本依从/例不依从/例总依从率/%对照组(n=47)2216980.85研究组(n=47)3114295.74χ2--- 5.044P---0.0242.3组间服务满意度对比干预后,研究组的服务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见表3:表3 组间服务满意度对比组别非常满意/例满意/例不满意/例总满意度/%对照组(n=47)2317785.10研究组(n=47)3511197.87χ2--- 4.918P---0.0263.讨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服药,而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方法较多,加上服药次数多,种类多复杂,患者在口服药物过程中,极容易因为药物服用不当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情恶化、血糖波动增加以及不良反应,尤其是在患者出院后之后,由于没有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与督促,加上各种原因的影响,经常出现不按时服药或者漏服药物的行为,患者的整体服药依从性较差,不仅导致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严重者甚至造成病情加重而再次入院接治疗,因此,近年来,临床医生与临床药学人员对于如何提升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7-8]。
医院的药房在很大程度是药剂科专业水准、人员素质以及整体管理质量等反映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医院内疗的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社会声誉以及经济效益,是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体现的一个重要科室,尤其是药师承担着保障患者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是医院用药服务的执行者,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用药指导,让患者在最低的支出下获得最大的效益[9]。
作为一个合格的临床药师必须要依据临床实际,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例如深入住院部进行出院带药教育、住院教育、科普健康读物发放、开设专家药物咨询窗口以及开通服务热线为患者进行详解的用药讲解等,通过专业、科学的药学服务,各个科室医生的良好配合与支持,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有效,尤其是对糖尿病这种终身性疾病而言,有效的药学服务干预是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关键,对于患者血糖控制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有着极大的影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