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麻醉常规一、氯胺酮麻醉:适用于各种短暂的体表手术及操作,尤适合于小儿麻醉。
口、咽及气管手术慎用以防喉痉挛。
未经控制的高血压、颅内高压、胸或腹主动脉瘤、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新近发生的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颅内肿瘤或出血等病人应禁忌使用。
实施方法:除小儿应用肌肉注射外,多采用静脉注射。
肌注:4-10mg/kg;追加为首剂的一半。
静脉注射平均剂量1-2mg/kg,多次追加剂量递减。
单次注入诱导后,可用0.1%浓度的溶液连续静点,滴速2-5mg/kg/h,氯胺酮总量不宜超过20mg/kg。
二、神经安定镇痛术:适应证:多用于精神紧张而施行局部麻醉的病人,也常作为复合麻醉中重要的辅助用药及创伤或烧伤换药时的镇痛。
实施方法:目前临床上常有将氟哌利多 5.0mg,芬太尼0.1mg。
两者按50:1比例混为英诺佛分次给病人静注,但复合麻醉中应用仍根据需要以分开静注较为合理,因为氟哌利多作用时间长,而芬太尼作用时间较短。
三、强化麻醉适应证:同上,用于增强麻醉效果。
实施方法;氯丙嗪50mg或异丙嗪50mg加哌替啶100mg分次静注。
也有用氟哌啶5mg和哌替啶100mg者,分次静脉输入。
注意事项:1、强化麻醉常使全麻病人术后苏醒迟缓,而且意识清醒后保护性反射又不能同时恢复。
一旦出现呕吐,可能误吸而造成窒息的危险。
2、强化麻醉后过早地翻动病人,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均增加麻醉后护理的困难,也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减少的原因。
3、氯丙嗪等具有抗肾上腺素作用,椎管内麻醉和腹腔神经丛阻滞时并用氯丙嗪等合剂,可使血压明显下降,偶尔遇到升压困难者,可造成死亡。
故椎管内麻醉时禁用氯丙嗪等药物。
清醒气管内插管操作常规适用于麻醉诱导时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饱胃的急诊病人。
操作前给予镇静药并详细向病人介绍配合要点,力争得到病人的充分合作。
以1%地卡因1.5~2ml或2%利多卡因2 ml行环甲韧带穿刺进行充分的气管上端及声门、会厌的表面麻醉。
以 0.5%~1%的地卡因喷射舌根、硬腭及咽部,每1~2分钟一次共2~3次,然后将喉镜伸入显露会厌,并于会厌背面、腹面及声门上方各喷射2~3次。
插管技术同《气管内插管操作常规》。
气管内插管操作1、根据病人情况,选一合适气管插管,并同时挑选大一号和小一号之两根导管备用。
2、显露声门时,喉镜切勿以门齿为支点上撬。
不得将舌尖和下唇挤压在喉镜和牙齿之间。
3、显露声门后,右手持气管导管轻柔地插入,遇有因导管较粗进入有困难时,当及早更换导管,不得暴力强行通过。
4、遇有插管困难,显露喉头逾2分钟者当暂停操作,行加压氧吸入片刻,再继续插管,两次插管未入即请上级医师协助进行。
借助管蕊时,当气管插管前端进入声门后,即应拔除管蕊,然后将导管推入气管。
插管后,放入牙垫,方可退出喉镜。
适度充胀气囊,听两肺呼吸音,而后确切地固定导管和牙垫。
全麻维持期操作常规麻醉维持可采用吸入复合,静—吸复合和静脉复合等方法。
1、熟悉各种全麻药品的药理作用,作用时效和副作用以及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麻醉机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2、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呼吸、SpO2和EtCO2的变化,每5~10分钟记录一次,情况不稳定时要缩短记录时间。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有梗阻现象应立即查找原因并迅速排出。
应按EtCO2和SpO2调节通气参数。
使用呼吸机时呼吸频率10~14次/分,潮气量8~10ml/kg。
4、术中密切注意麻醉深度是否满足手术要求,按病人体征及麻药浓度和剂量综合判断,以能满足手术需要的最浅麻醉为安全。
老年、小儿、休克、病重患者,静脉全麻药、吸入麻醉药和肌松药应适当减量。
5、气管插管病人,维持肌松以非去极化肌松药为好,最好使用肌松监测。
6、仔细观察术中出血和尿量,依据生理指标,调整输血、输液的种类和速度,必要时监测CVP。
气管插管拔管常规1、必须具备拔管指征方可拔出气管插管:Bp、P平稳;呛咳吞咽反射恢复;潮气量足够;SpO2不低于术前3~5%或接近术前水平;呼之能应或完全清醒。
吸引不足以引起呛咳反射时无论其它体征如何,不得拔管。
2、先将气管内分泌物吸除干净,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20秒,再将口腔内分泌物吸除干净,充分吸氧后边辅助呼吸边拔管,拔管后迅速将口腔内残留分泌物吸净,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并听双肺呼吸音,监测SpO2。
3、头颈、咽喉部手术、病危患者、年迈体胖者、饱胃后的急诊患者,均需要患者清醒后始考虑拔管。
麻醉过浅时拔管前2分钟静注利多卡因1mg/kg,以防止呛咳、喉痉挛、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4、拔管前应备好加压面罩及气管插管等器械,以备不测。
5、初学者须在上级医师协助下进行。
全身麻醉诱导常规全麻诱导指病人从清醒至麻醉状态的过度,多采用静脉快速诱导、吸入少用。
镇静药的选择:安定 0.1-0.2mg/kg iv、依托咪酯0.3mg/kg iv、咪唑安定 0.05-0.2mg/kg iv、异丙酚 1.5-2.5mg/kg iv、氟哌利多 0.04-0.05mg/kg iv、硫喷妥纳 2.5% 2-6mg/kg iv。
*联合用药、年龄较大者和心功能差者应酌情减量镇痛药的选择:芬太尼 3-5ug/kg iv、哌替啶 1mg/kg iv、氯胺酮 1-2mg/kg iv。
肌松药的选择:琥珀胆碱 1-2mg/kg iv 、维库溴铵 6-8mg(0.1mg/kg) iv 其它:泮库溴铵、罗库溴铵、阿曲库铵等1.镇静、镇痛和肌松药的使用要依据各种药作用的达峰时间优化组合排列。
肌松药的作用一定要在病人无知晓情况下使用。
2.注药完毕,过度通气,充分给氧去氮待肌松满意后方可插管。
3.全麻诱导过程是易于发生意外的时期之一,因此必须密切观察和监测病人的生理指标,严格按常规操作。
住院医师应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保证病人安全。
4.病人采用仰卧位,神志消失前不干预呼吸,病人必须有良好的固定,并有护理人员协助进行。
5.口腔内义齿于麻醉前取下,活动牙齿以牙龈胶固定。
6.诱导期间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和解除任何轻度的呼吸道梗阻,若有分泌物应及时清除。
7.不熟悉加压氧吸入的人员不得独立进行操作。
小儿静脉麻醉常规一、麻醉前检查及准备1.麻醉前用药:阿托品0.02mg/kg,术前30分肌注。
为避免呼吸抑制,18•个月以下,尤其6个月以下通常不用镇静药。
一岁以上可视病情酌情加用咪唑安定0.08mg/kg,或氟哌利多0.1mg/kg,哌替啶1.0-2.0mg/kg,安定0.1-0.3mg/kg等。
2、禁食水时间:六个月以下及新生儿:牛奶及食物4小时、水2小时;6月-36月:牛奶及食物6小时、水3小时;36月以上,牛奶及食物8小时、水3小时。
3、根据病情制定麻醉方案,准备麻醉用具,设计麻醉用药的种类,计算剂量,给药途经、机械通气参数,输血输液的量及种类等。
小儿麻醉因年令不同致差异较大,术前准备面罩、气管导管、喉镜、螺纹管等,应选择适当。
二、静脉麻醉1、诱导:不合作患儿可先肌注氯胺酮4-10mg/kg。
气管导管选择适中,深浅得当,以导管周围轻微漏气为佳。
2、维持:T型管法:主适用于婴幼儿,氧流量3-5L/min,侧支长度不超过10公分。
Bain回路:体重10kg以下小儿吸入氧流量2L/min;体重10-35kg小儿2-3.5L/min ;体重 35kg以上0.1L/kg /min 。
循环密闭法:适用于各年龄,尤其危重、长时间大手术。
为克服呼吸阻力,多采用机械通气,潮气量按10ml/kg•调整,有条件术中应监测EtCO2 。
三、术中输液输血1、输液:根据手术大小,病人的水电解质紊乱程度补充。
以乳酸钠林格氐液应用最为广泛,术中输糖量以4-6mg/kg /h为宜。
2、输血:术前无贫血患儿,可以耐受急性失血量约相当于全血量的10•%-20%。
对所失血量可以用3-4倍的乳酸钠林格液或等量的胶体液补充。
术中输血以保持其Hct或和Hb的值接近正常值最为合适。
四、常用麻醉药物剂量诱导:硫贲妥钠1.25-2.5%溶液,3-5mg/kg.iv异丙酚2.5-3.5mg/kg.iv氯胺酮:4-10mg/kg.im;1-2mg/kg.iv羟丁酸钠:80-100mg/kg.iv依托咪酯:0.3-0.4mg/kg.iv氟哌利多:0.1mg/kg.iv哌替啶:1-2mg/kg.im; 0.5-1mg/kg,iv.咪唑安定:0.08mg/kg.im琥珀胆碱:1-2mg/kg.iv维库溴铵:0.06-0.1mg/kg.iv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常规一、适应证:腹部、盆腔、会阴及下肢手术;上肢、颈、胸壁手术应慎重选择。
二、禁忌证:同腰麻三、麻醉准备:(一)麻醉前用药:同腰麻(二)麻醉用品:16或18号连续硬膜外穿刺针及相应的硬膜外导管一根,2ml和20ml注射器及针头,负压管一个,局麻药杯一只,洞巾一块,手套一副及消毒用棉棒等。
上述用具均应作灭菌处理。
(三)麻醉药:药名浓度(%)诱导量(ml)备注普鲁卡因 2~3 15~20 老、弱、乳癌等地卡因 0.15~0.3 10~20 肌松好、毒性大利多卡因 1.2~2 10~20 扩散、浸润性强布比卡因 0.25~0.75 10~20 作用时间长颈丛阻滞麻醉适应证:甲状腺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锁骨骨折固定术等。
禁忌证:局麻药过敏、局部感染者、严重高血压、呼吸道梗阻、甲亢等。
操作前准备:1、病人准备:术前禁食水6-8小时,常规备皮。
2、抢救用品:气管插管用具,麻醉机。
操作程序:一点法: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在第4颈椎横突点穿刺至横突,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即可注药5-7ml,然后用上述方法,阻滞浅丛。
可双侧阻滞。
注意事项:1、穿刺针勿入血管或椎管内,用药浓度过高或注药量过大可致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故应密切观察呼吸,及时处理。
有时可出现Horner氏征,在密切观察下可暂不予处理。
2、常用药物浓度及剂量:双侧阻滞一次总量为1-1.5%利多卡因20-25ml或2%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20ml,按需加用1:20万肾上腺素。
3、颈丛分深浅二丛,二者同时阻滞,效果较佳。
为减少颈深丛阻滞对膈神经影响,一般尽量避免同时双侧深丛阻滞。
4、颈深丛阻滞时应严防局麻药注入椎动脉或椎管,造成局麻药中毒或椎管内麻醉,要做好急救准备。
臂丛阻滞麻醉:适应证:上肢及肩关节手术。
禁忌证:1、局麻药过敏;2、穿刺部位感染。
操作前准备:同颈丛阻滞操作程序:1、锁骨上法:(1)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
戴手套、铺孔巾。
(2)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 1/2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
无异感出现可沿肋骨扇形注药。
(3)回吸无血,无气即可注药。
(4)注药完毕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