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XXX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麻醉手术必备麻醉用品器械、麻醉机和监护仪。
必须选择适合个体特性的气管导管,备有大小号气管导管,以及其他必要的器械。
麻醉药物包括麻醉诱导药、肌肉松弛药、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麻醉者应根据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择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需要经过以下步骤: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擦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畅。
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调节导管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
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适用于下肢、腹部、胸部和上肢手术。
硬膜外阻滞麻醉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病人取侧卧位,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局部麻醉,穿刺硬膜外腔,确认穿刺位置,插入导管,注入麻醉药物,确定阻滞范围。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骶管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适用于下肢、腹部、盆腔和会阴手术。
骶管阻滞麻醉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病人取侧卧位或坐位,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局部麻醉,穿刺骶管,确认穿刺位置,注入麻醉药物,确定阻滞范围。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适用于下肢和盆腔手术。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病人取侧卧位,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局部麻醉,穿刺蛛网膜下腔,确认穿刺位置,注入麻醉药物,确定阻滞范围。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适用于颈部和上肢手术。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病人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局部麻醉,穿刺颈椎旁,确认穿刺位置,注入麻醉药物,确定阻滞范围。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适用于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病人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局部麻醉,穿刺臂丛神经干,确认穿刺位置,注入麻醉药物,确定阻滞范围。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深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穿刺静脉,确认穿刺位置,插入导管,确定导管位置,固定导管。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麻醉机安全操作需要经过以下步骤:检查麻醉机各部位是否正常,检查气体输送系统是否正常,检查麻醉机监护仪是否正常,检查吸入气体的浓度是否正确,检查麻醉机气囊是否正常,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检查氧气供应是否正常,检查麻醉机操作人员是否熟练。
规范操作硬膜外阻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病人应采取侧卧位,头向胸壁弯曲,双膝卷屈靠近腹壁,确保穿刺点后突。
其次,穿刺部位应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戴消毒手套,常规皮肤消毒,铺消毒巾,检查和核对局麻药及有关注射夜,穿刺针,硬膜外导管等用具。
接着,在穿刺点行局部侵润麻醉,同时用针点探索,以供下一步硬膜外穿刺针走形的参考。
硬膜外穿刺方法有两种:直入法和侧入法。
对于不同的病例,应选择适合的方法。
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指征包括黄韧带突破感、负压阳性、注射空气无阻力和回抽注射器无脑脊液流出。
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以后,即下硬膜导管,并保持无菌。
摆正病人体位后,待经导管注入局麻药。
在麻醉维持和管理阶段,应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正。
必须确保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
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并在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检测。
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对于硬膜外阻滞常用的局麻药,包括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以上药物可以单一应用,也可以两种药物复合应用。
若无禁忌,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试探剂量和追加剂量应根据病人情况和手术需要进行调整。
病人采用侧卧位,将需要麻醉的一侧向上翻转,并将下肢屈曲至腹部,上肢自然垂放。
2.穿刺点定位:定位在腰椎4-5椎间隙处,即骶髂关节上缘水平线和腰椎棘突连线的交点处。
在该点处进行局部消毒。
3.穿刺方法: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如22G或25G的长穿刺针。
将针头与皮肤成30度角刺入,直到感觉到阻力或者穿过椎间隙。
然后将针头朝向头部方向,进入蛛网膜下腔,通过回抽试验确认无血液或脑脊液后,注入局麻药。
4.给药方法:首先注入试探剂量局麻药,如2-3ml。
观察5-10分钟,确认无不良反应和腰麻迹象后,再注入适量的局麻药,以满足手术需要。
局麻药浓度宜低,如0.5%布比卡因。
如需要追加药量,应根据手术需要进行适当追加。
5.注意事项:在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注意阻滞平面的高度,以满足手术需要。
在手术过程中,如出现疼痛或牵拉反应,应及时追加辅助药物或改为全麻。
侧卧位和硬膜外阻滞相同。
如果是鞍麻,则需要取坐位,双手交叉放在对侧肩上,双下肢下垂,头低,腰背弯曲。
穿刺点应选择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为腰四棘突或腰三到腰四棘突间隙。
根据手术部位,可以选择腰二到腰三、腰三到腰四、腰四到腰五,但多数情况下选择腰三到腰四。
在进行穿刺前,需要戴上消毒手套,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上消毒巾。
局部侵润麻醉后,采用直入发进针,进针方向与病人背部皮肤垂直。
在进针过程中,需要仔细体会阻力的变化,当出现二次落空感后,拔除针芯,脑脊液自针内流出,说明穿刺成功。
注射器与穿刺针衔接,缓慢注入局麻药液,并回抽少量脑脊液再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将穿刺针连同注射器一并拔出。
局部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帮助病人缓慢翻身平卧。
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锁骨上径路需要将病人仰卧,患肢自然平放在躯干旁,头稍后仰并转向对侧。
穿刺点定位在锁骨中点上方1厘米。
肌间沟径路需要将病人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
穿刺点定位在斜角肌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处。
在进行穿刺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刺破肺尖,以及慎用双侧阻滞。
局麻药的配方为0.75%的布比卡因2ml加10%的葡萄糖1ml,使其成为0.5%的浓度。
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手术要求,注入2-3ml。
阻滞平面的调节主要由穿刺点、注药速度和容量以及病人的体位决定。
在注入局麻药30分钟内,需要特别注意病人的生理反应,并及时妥善处理。
操作方法:局部皮肤消毒后,手持皮针垂直刺入皮肤,向前下方斜行,穿过皮下组织和胸锁乳突肌,直至针尖进入颈内静脉。
回抽无血后,固定针头,注射2%利多卡因,插入导管。
2.后路操作方法:局部皮肤消毒后,手持皮针垂直刺入皮肤,向前上方斜行,穿过皮下组织和胸锁乳突肌,直至针尖进入颈内静脉。
回抽无血后,固定针头,注射2%利多卡因,插入导管。
3.前路操作方法:局部皮肤消毒后,手持皮针垂直刺入皮肤,向前方斜行,穿过皮下组织和胸锁乳突肌,直至针尖进入颈内静脉。
回抽无血后,固定针头,注射2%利多卡因,插入导管。
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一)适应症:需要长时间输液或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二)禁忌症: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三)用品准备:深静脉穿刺辅助包:无菌手套,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砂轮,小尖刀片,皮针,1号丝线。
四)操作方法:局部皮肤消毒后,手持皮针垂直刺入皮肤,向锁骨下斜行,穿过皮下组织和锁骨下静脉,回抽无血后,固定针头,注射2%利多卡因,插入导管。
注意避免穿刺侧臂的动脉和神经。
高流量导管用于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洗,通常选择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皮肤扩张器应逐步由细到粗应用。
不能平卧或头低位的病人多因心功能不全,此时应在半卧位下进行操作,注意静脉压较低时,发生气栓的机会较平卧位多。
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一般采用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包括每1-2天更换敷料,严格换药规程,输液后用肝素盐水冲洗,尽可能不输注血液制品。
如发现有感染迹象,应尽早拔出导管。
需要长期留置的导管应每2-3周更换一次,重新穿刺只管,绝对禁止从原导管置入导丝更换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血胸、液胸、气栓和心肌穿孔。
气胸时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出血时应立即退针并压迫止血,血胸时应紧急处理,液胸时应注意导管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气栓时应注意穿刺时病人的头位和导管口的高度,心肌穿孔时应立即抢救。
在穿刺置管时应注意避免发生并发症。
心率失常是在导丝或导管刺激心脏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室性早搏,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如果出现心率失常,应该暂停操作,必要时可以退回导丝或导管。
然而,Swan-Ganz 导管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率失常,甚至室速或室颤。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退回导管并及时进行抢救。
感染是导致麻醉并发症的因素之一,其原因包括穿刺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护理不当以及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等。
为了避免感染,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护理常规。
在麻醉机的安全操作中,首先需要关注气源。
氧气、氧化亚氮和压缩空气均有鲜明的标记,而气源输出管道应与相应的气源输入接口正确连接。
此外,乞援压力应为4~5kg/cm。
麻醉机主机的检查也非常重要。
需要检查各部件功能是否正常,气流是否通畅,是否有漏气等问题。
流量计刻度应准确,旋钮启动闭随意,启开时浮标上下灵活,无跳动。
关闭时浮标应指向零。
蒸发器核对吸入麻醉药名称后,加入相应的蒸发器中,容量不超过“全满”线标记。
回路系统中无吸入麻醉药气味,必要时用麻醉药浓度监测仪核实蒸发器输出浓度标记的精确性。
麻醉呼吸器分为气动和电动两种。
在使用前,需要检查呼吸机皮囊活动情况,闭合Y形管出口并检查压力表。
将呼吸器与麻醉机连接管拆下,手掌关闭管口,压力表指针应立即升高,当皮囊完全膨胀并且不再上下移动时,说明皮囊完好无漏气。
麻醉机上必须配备通气量和气道压力表,气源低压和气道压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