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谈“六经辨证”

中医谈“六经辨证”

中医谈“六经辨证”
中医谈“六经辨证”
六经略谈以后,现在进行简单的六经辨证:这也是我们学伤寒论的辨证,首先要学会分清楚,感冒发作的时候病在哪条经。

第一步:如何辨证病在哪条经?
六经与人体对应区域以及主证提纲:(自己买个经络图或者网上搜一下,看看每条经大致经过的部位)
1、太阳:是在人体最表层的津汗系统。

不仅包含人后背脊椎骨两旁上来的一整条“足太阳膀胱经”,还包含整个人体表面,也就是皮肤毛孔。

万病由风始,感冒时候总是首先风邪或寒邪入侵,身体的皮肤毛孔最先遇到,要把邪气挡在外面,身体马上把毛孔收缩起来。

当病在太阳的时候,病是最浅的,因为病邪刚袭过来,只是攻击到身体表面的位置而已,所以也叫“表证”。

在太阳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怕风”或者“怕冷”,所以讲“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意思就是,感冒的时候你首先要问是不是怕冷或者怕风(怕风或者怕冷是程度轻重而已,都是受寒引起的),若有怕冷或怕风,就是人体与病邪还在太阳经交战。

病在太阳,脉是浮的。

(可能是浮紧或者浮缓。

)手一搭到皮肤表面就能够摸到就叫“浮”,比平常的基础脉更在外面也叫“浮”。

脉是个大难题,比较难掌握。

伤寒论里面的脉法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但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感知力差的人,比如说我,很难把得出来细微的区别。

其实要掌握把脉,需要做的只一个字“练”。

怎么练:坚持每天早晚摸摸自己的脉,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每天摸摸孩子的脉,饭前饭后也摸一摸,看看有什么不同。

平时摸惯了就知道基础脉是怎样的,到感冒时候脉一变,是浮出来还是沉下去,就会晓得了。

当然我也还没练出来,我找个借口是说我这种病到厥阴,手指头冰冷了十几年的家伙,手感是差到极之极了。

你们不要跟我比,你们都应该会能够练的出来才对。

:)
另外皮肤受寒,汗孔的开合会不正常。

要么是受寒很严重,汗孔
闭合很紧,就是“无汗”;要么是为了排病,身体内部生热,把汗孔蒸开了,就是“有汗”。

无汗和有汗的区别很重要,因为后面会涉及到麻黄的使用要很小心。

若在汗孔已开的情况下使用麻黄,很容易发汗太过伤阳气,甚至出现“大汗亡阳”的危证。

另外谈一点关于咳嗽:虽然肺属于手太阴肺经,但肺主皮毛,感冒病毒攻进来的时候,一定从皮肤进。

所以还在太阳的受邪的时候,肺经其实已经中招了,所以很多咳嗽会兼在太阳病出现。

那感冒时候的咳嗽,就找出病毒的战场是在具体的太阳经还是少阳经还是少阴经,用对应这条经的药方为主方,把病毒解决了,可以同时辨证咳嗽是寒还是热还是有痰饮还是干燥等,加减一些止咳去痰药。

那咳嗽就同时治好了。

所以但凡感冒时并发咳嗽,亦是先找病在哪条经,然后选择相应六经的处方加减使用。

这是感冒世界的咳嗽处理方法。

没有感冒症状的咳嗽那一类,则归类到内伤杂病系统用别的辨证方法,就不是六经辨证了,这里就不谈先。

病在太阳一般还会出现头项强痛,膀胱经沿后背走到后脑勺,所以这些部位都可能很不舒服。

不过很小的孩子根本不会表达。

太阳病再细分有伤寒,中风,温病,风温。

这些等后面到具体方证时候再提。

主妇实用步骤:所以当面临孩子(或自己)感冒发烧的时候,最先检查的情况是:怕风吗(吹到风会不会头难受,不会说话的孩子跟他扇扇子看会不会摇头不要的样子),怕冷吗(是不是跟你要求多穿件衣服,你想给他脱外套他不乐意,或者是要帮他拿开被子他不愿意),如果有其中一样,是有太阳表证;然后让孩子喝点热水多穿一点,再摸颈下的那块背的皮肤(就是高骨下来那一块),是潮湿的还是干燥的,潮湿的为有汗,折腾半天热水也喝了也裹被子了还是干燥的为无汗。

(如果能够每天摸一下孩子的脉,记得住他的基础脉是怎样的,感冒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脉是不是比平时浮一点,紧一点)。

病在太阳的桂枝汤和麻黄汤证,口一般不会渴,舌苔一般是薄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