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九上·宜兴期中) 下列文段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 . 生:存活B . 斯:此,这C . 赋:赋税D . 病:困苦不堪2. (2分) (2017七上·泰州月考)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B .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C . 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D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 (2分) (2017七上·高台月考) 下面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 孙悟空——大闹天宫B . 诸葛亮——三顾茅庐C . 武松——井阳冈打虎 D刘姥姥——进大观园二、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________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②斯是陋室,________。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③采菊东篱下,________。

(陶渊明《饮酒》)④大漠孤烟直,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⑤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海子之悲的词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⑥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后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 , ________。

三、书写 (共1题;共4分)5. (4分) (2016八下·扬州期末)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

诚然,决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sè________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duò________落,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xī________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nì________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诗描写了孤桐怎样的外形特点?(2)作者借“孤桐”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7. (17分)(2018·安徽)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 ,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________②小惠未编________③必以信________④必以情断之________⑤智虽弗及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8. (15分) (2017七下·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不落别处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

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

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

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

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

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

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

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

”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

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

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

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

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第①段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2)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3)我们周围有一些像文中“老人”、《老王》中的“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却拥有金子般的心灵,请结合文本与自己的感悟,谈谈你该如何对待他们。

9. (6分)(2019·玉州模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染高三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读。

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为。

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样认为。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地叫:开这么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

被人连坐几庄,又抱怨:瞧瞧,这个背点,运气都让家长会磨叽没了。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

在杨直家几乎没什么不可以,包括男人女人不忌口的打情骂俏。

话太不能上台面时,有敦厚些的邻居朝着杨直的小房间努嘴。

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

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式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散发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挤到小屋来。

杨直的妈妈咯咯地笑:“你们随便,我儿子听不见,①他学习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见。

”如果正赶上爸爸和了,他一推砖墙说:看杨直了吧,那就是未来清华大学生的风采。

邻居们心里狐疑A,这环境能出清华大学生?不净扯吗?当然邻居们是看着杨直长大的,公认他是个好孩子,有人甚至气愤不过说,杨直简直就不是这对狗男女生的!事实上,杨直的父母从来就没有在正道上走过,过去的不说,就说现在,他们等于在家里开着一个最低级的赌场,除了自己参与赌博,还抽红。

小小的屋子炕上一桌,地上两桌,每天二十四小时几乎连轴转。

赌客们玩到深更半夜,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

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支五元。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

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

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地笑笑就走过去了。

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但②自己的心灵一定要自己养活。

杨直高一军训时,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

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工夫,杨直能熟练地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能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

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将来那两口子必要借儿子的大光,等着吧,吃香的喝辣的享福。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向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B地盯着棋盘。

吴爷爷就一眼不眨C地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贵人不顶众发。

”“我的头发很多。

”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众字你道是多的意思?非也!这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D地看着吴爷爷,两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转眼两年过去了,杨直迎来了高考。

写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做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了主意,于是写了一篇感人的散文。

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偶然看见一个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

杨直心一愣,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最后把手停在了半空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