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各位家长:下午好!今天在这里与各位家长见面,就“如何帮助孩子即将进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的问题与家长交流,我会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家进行答疑,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人的一生要经历十月怀胎——幼儿(0-3岁)——童年(3-6)——少年(6-14)——青年——壮年——中年——老年七个阶段。
童年和少年是生命周期中最独特而又珍贵的阶段,我们的责任是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健康的、丰富的、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
在经历过幼儿阶段的教育,许多家长已经在孩子的教育问题、方法、内容上有所了解,有所心得,可即使是这样,大家还是对孩子即将进入小学阶段充满热情,可以说是给予希望,如果打个比方,幼儿阶段是对产品打磨、塑形,而小学阶段就是产品进入市场竞争,有无竞争力和市场就是我们最想知道的。
可幼儿园与小学毕竟属于教育中的两个学段,由于面对的教育任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因此他们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如果由于家长和孩子对上小学的准备不足,当孩子进入小学后有的会出现感觉疲劳、厌学、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现象,是我们每位家长不愿意见到和接受的事实。
因而需要我们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入学前的有效准备(点击出现标题)。
1、孩子入学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小学是孩子迈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第一步,如何让孩子在这第一步就走得好、走得平稳,家长们对小学的选择可谓“慎之又慎”,一大堆疑惑也随之冒出。
什么样的小学是好学校,哪些学校适合自己的孩子,这都是父母主要关心的问题。
下面来介绍给孩子选学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帮孩子正确的选择一所学校——第一步是选择办学理念: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要看看学校是否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
其实,每所学校不同的办学理念为家长的理性择校提供了参考。
外语特色学校,主要培养将来能参与国际交流、全面发展的人才;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目标不同,各校通过观察学生,各有侧重考查孩子的能力,最终确定标准。
学校设施:要看看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完善,家长不妨亲自到校园看一看。
家长要考虑学校的客观条件,如多媒体教室、自然实验室、美术室、舞蹈室、演播室、礼堂等功能室,或看看图书馆、机房等设备是否具备。
除了学校的这些硬件设施外,还要看看学校的软件,比如拥有很多荣誉、文明单位、示范学校、特色学校等。
家长还要留心观察一下学校的管理。
全封闭的环境比较让家长放心;管理宽松,就要看孩子的自控能力了。
办学特色::并不是最好的学校就适合自己的孩子,如现在有艺术特色学校、双语特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等各类学校,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学校。
在这方面,家长不要好高骛远。
家长如何评判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特色教育呢?家长可以通过看学校办学人的素质、学校管理规章、在校生人数等,并到学校实地考察,看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条件。
走访一些学校,通过看、问、听等方式,了解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比较一下就有感觉了,切忌轻信和草率!师资力量:好的老师、好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习,是孩子提高学习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核心。
由于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悬殊很大,学校的师资力量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一般通过曾在该校读书的孩子的家长可以了解到。
考察师资力量,具体可以看校长的知名度、高级教师的比例,还有就是在这一学科中是否有知名教师等。
学校路途:在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不顾孩子上学辛苦,让孩子去离家很远的学校上学,这对孩子并不好。
最好有校车接送,而且车程不宜超过半小时。
否则,若孩子睡眠不足,再经路程劳顿,会没有精神学习。
“就近入学”能够节省上学、放学来回的时间,尤其是在雨季或寒冷的季节,离家近的学校会让家长和孩子方便不少,甚至还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了解学校生活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不妨:——向孩子介绍国内外学校历史及现状,言语之中充满怀念、向往、自豪和期望之情,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
——到学校参观,最好带他参观小学,或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自己的母校去,让他亲身体会一下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会算的技能,使孩子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熟悉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顺便可以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
——请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学习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少先队活动等。
——模仿游戏,家长可以组织几个孩子或和孩子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
家长还要对孩子多讲有关学校和老师的话题,但千万别说“你不听话,进了小学看老师怎么收拾你”这类吓唬人的话,也不要说“暑假快玩吧,上了学就没时间玩了”这类误导的话。
总之,不要让孩子惧怕上学和有心理压力。
(三)、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准备。
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须注意的事项,近年来校园事故的频繁发生表明:及早对孩子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是入学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游戏安全。
小学活动器戒高而大,场地硬、学生多,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呵护在学生左右,所以一定要及早吩咐孩子课间活动时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上下楼梯不要推搡、不要在沙池附近玩耍防止迷眼睛、不要扔石子、玩木棍。
——接送安全。
一般小学都规定家长在距校门外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同家长商量。
——上学、放学路上安全。
家长提前带孩子往学校步行几次,每次重复讲关键地点路标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孩子注意车辆、陌生人、同伴游戏等问题;牢记“放学就回家,不和陌生人讲话”的原则。
能正确使用文具用品,并明白其危险性(例如:剪刀、壁纸刀、或尖锐的笔);避免单独行动,尤其是学校较为阴暗的角落;与同学游戏要有分寸,避免推挤或攀爬阳台;了解基本的交通常识等。
——饮食卫生安全。
教育孩子不买小摊上的食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做眼保健操时手脏就别乱揉等。
——特别关照孩子的安全意识:主要针对于无接送的家庭孩子,学会打急救电话号码;熟记重要的电话号码,并能正确拨打;不随便把家中的基本信息告诉陌生人;不随便接受别人赠送或招待的东西;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尽量不和淘气的、大龄的男生玩;不要携带刀子、手机、电脑等物品。
以防万一,最好给孩子准备一张IP电话卡并教给他使用方法,便于非常时期可以和父母取得联系;在孩子书包某个隐蔽角落装点零钱,藏在只有孩子自己知道的地方,经常检查是否还在,用于防止坏人劫持或遇到高年级校园暴力时的“救命钱”,严禁孩子非紧急时使用。
(四)、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
孩子上学后,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
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所以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
孩子在学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家里,孩子也应当有个固定的地方学习,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种学习的地点定向,就是说,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学习,犹如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即刻来了精神一样,心理学上叫地点动力定型,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腾出一个用来读书做功课的专门地点,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重在安静、整洁。
——为孩子准备高度适宜的桌椅。
椅子的高度一般以孩子的双脚能平放地面为宜;桌子的高度应正好在孩子坐下后的心窝高度;桌面别太小,因为现在书的开本都比较大;桌面忌用易使注意力降低的浅颜色或亮丽色,最好选择深色桌面,或给桌面铺上墨绿的台布;桌子的位置最好面对着墙摆放,墙上不要有任何容易引起孩子分心的贴画;桌子左侧是窗户,以保证自然左侧采光;窗户最好贴上一层透光但不透明的膜,保证他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与活动。
——为孩子选择好台灯:光质一般用光线柔和的磨沙白炽灯;照度为15或25瓦(太亮了会产生眩光,使得瞳孔收缩,眼睛疲劳度增加、学习效率降低);采光方向必须是正左侧取光(前面会产生反射光,眩目);灯罩必须完全不透光;灯罩还必须将灯泡全部遮蔽;光源的高度应该与脸等高;灯臂应可调整;开关要安全、方便。
(护眼灯、防近视、现在此类孩子较多)——为孩子买个书柜,供他把不用的书籍等有条理地存放进去,便于查找使用,免得堆在一起。
(我们在家访时关注到,孩子拥有独立书柜的不多,而家长却都未自己准备一个电脑桌,甚至摆放在孩子的卧室里。
)您在给孩子布置学习小空间,购买新书包、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时,最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出出主意,发表意见,让他感受“要上学了”的喜悦。
(五)、孩子良好习惯的准备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可见,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
因此,家长一定要抓住学前黄金教育时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可千万别掉以轻心。
——生活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而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往往是从孩子的生活习惯迁移而来的,所以好多学习习惯是上学前就开始准备的:规律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规;遵守学校常规;文明礼貌;物品放置顺序化、固定化、用完即归;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如厕、游戏等)等。
——学习习惯。
专心与认真;爱护书籍与文具;正确阅读与书写习惯;及时复习与巩固;独立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学会自己收拾书包、码放书本、整理文具盒、准备用具;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不形成“橡皮依赖症”等。
——注意培养孩子有意识锻炼身体的习惯,因为学校有体育达标,体育达标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投沙包、仰卧起坐、跳绳等,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家长要注意及早做准备,指导孩子跑步、跳绳的运动技巧。
(六)、课业知识方面的准备。
孩子升入小学后的教育变成了以文化学习为主的方式。
孩子在上学之前,对一些基础知识,如拼音、识字、简单的计算以及阅读等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和掌握,这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会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