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 散文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解析

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 散文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解析

散文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 常见问法:①请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

②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1、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

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深人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

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2、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②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③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5】香山野桃悄然开(2017江苏徐州,18-21,15分)黄亚洲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

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

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

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

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晾呆了。

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

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

(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敬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

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

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

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

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

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

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

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

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

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

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3分)惊呆——()——()——()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分)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3分)4.“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5分)【6】思念一块月饼(2017湖南郴州,21-24,14分)张金春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

”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

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

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

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

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

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

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

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

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

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

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

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

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

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

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

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

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1.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2.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3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3.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4分)★4.—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深深的关爱。

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4分)参考答案:5香山野桃悄然开1.出神惊心惦记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而作者的情感也是此文的一条线索。

完成时,只要仔细阅读,不难找出答案。

2.示例(A):“腰肢大颤”“互相断磨”“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中摇摆的情形,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B):“庄重自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同时又把野山桃比作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小后,阳光照射下的情态,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赏析。

根据题意,从修辞角度人手,可用“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达辽……的情感”这一句式作答。

3.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通过描写树杈、枝丫以及指路红布条的状态,表现碎石山径上春风之大。

这样写的目的,一方面也突出野山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不容易,从而为下文“我”惊呆的情感埋下伏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把握。

表现手法有象征欲扬先抑、托物寓意、化静为动、对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小见大等。

4.(1)刚经历了冬天,虽然风野,但是无意中看到了在山间顽强生长的野山桃,被它们那种顽强的精神所温暖。

(2)人生中,我们也会不经意间,在身边发现--些所不熟知的人或者事物并为之感动。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和字词的理解与把握。

完成时,应尽量多角度考虑,既要结合情节本身,又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6思念一块月饼1.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完成时,注意答案中应包含线索“月饼”,同时注意语言要简洁。

2.示例: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赏析能力。

由于该语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以可以从修辞手法人手进行赏析。

完成时,注意不要忘了分析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中刻画了一位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

相关内容: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情节。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

完成时,应注意结合文章情节。

4.相同点:两文作者都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牵挂和感激之情。

不同点:《背影》一文.中作者还抒发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解析:此题从比较阅读这一角度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相同点比较简单,不同点则提醒在学习过程中应对课内文章有很好的把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