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经典实验——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

生物化学经典实验——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


(5) 吹风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变黄。
(6) 展层结束后,切勿忘记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
2cm
图1. 点 样
展层剂
展层剂
图2. 滤纸的缝合
3、平衡 点样以后将滤纸与层析缸用配好的 溶剂系统蒸汽来饱和,这个过程称为平衡 (30min) ,否则,滤纸会从溶剂中吸收水分,溶 剂也会从滤纸表面挥发,使溶剂系统的组分发 生改变,严重时纸上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溶剂前 沿,影响层析效果。
4、展层 向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溶剂(高约 1.5cm) ,液层不要超过点样线,将滤纸点样 点朝下放入层析溶剂中,将层析缸密闭,待溶 剂到达滤纸上边线1-2cm时取出冷风吹干。
实验二、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纸上层析的一般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氨基酸的特征性颜色反应。
3.原理
纸上层析法是分配层析法中的一种,常以 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纸上层析法是分离、鉴定 和定量测定氨基酸、糖类、抗生素等有机物质 的一项重要而简便的分析方法。所用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使用样品少,分离效果好,为近代 生物化学分析中重要技术之一。此法广泛地应 用于科研和生产分析工作中。
纸上层析的原理
常以水和有机溶剂作为展层剂;水和有机溶 剂互溶后形成两个相:一个是饱和了有机溶剂后 的水相, 一个是饱和了水后的有机溶剂相。由于 滤纸纤维素上的羟基和水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 其吸附的水相为固定相, 有机溶剂相为移动相。 由于物质的极性大小不同,在两相中分配比例 有所差异。极性小的物质在有机相中分配较多,随 有机相移动较快;而极性大的物质在水相中分配 较多,移动相对较慢,从而将极性不同的物质分开
图3. 层析谱
1.原点;2.层析点;3.溶剂前沿
五、注意事项
(1)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手只能接触滤纸边缘, 否则手指上的氨基酸会造成滤纸上众多斑点。
(2) 在点样时,不要将毛细管插错了试剂瓶。 (3) 点样斑点不能太大(其直径应小于0.5cm), 防止氨基酸斑点重叠。 (4) 展层剂接触滤纸时一定要均匀、保持前沿线与 滤纸平行。
三、实验操作
1、纸的处理
取18 cm长、18 cm宽的滤纸一 张,离底边2 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与底边平行 的线,并等距离的在线上定点样点(原点)划圈, 使圈的直径小于0.4 cm。
2、点样 用毛细管点样,中间点混合氨基酸, 两侧点三种标准氨基酸;每个点样点重复点2-3次, 每点一次用电吹风吹干后再点下次(此时,用冷 风吹干,防止氨基酸变性降解),点样点的直径 应控制在2-4mm左右,点样完毕用大头针线将滤 纸做成筒形,点样面向里。
在相同的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其固定 的Rf值。 Rf值的定义为: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影响Rf值的因素有:
①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 ②展层所用溶剂系统; ③展层剂pH值; ④展层时的温度; ⑤展层所用滤纸; ⑥展层的方向(横向,上行或下行)。
用纸层析鉴定样品时,一般都与标准品相比较。 若没有标准品,可选择文献记载的该物质层析 条件,根据文献Rf值进行鉴定。
5、显色
用喷雾器向滤纸上均匀喷洒0.1%茚 三酮,热风吹干(加快反应)反应显色(或晾干后, 将滤纸放入烘箱中80-100℃,烘烤5分钟后 ),滤 纸上即显出紫红色或黄色的氨基酸斑点。
四、结果处理
1、用铅笔将层析色谱轮廓和中心点描出来。 2、测量原点至色谱中心和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计算各种已知氨基酸和未知氨基酸色谱的Rf值。 3、分析混合样品中未知氨基酸的组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