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是研究牙、颌、面发育畸形的症状、病因、检查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独立学科。

它与口腔颌面部各科,尤其是牙周组织、颞颌关节功能以及颜面部形态学、修复学、生物力学、组织学、美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对正畸学认识的不断提高,将拥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畸患者,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交流的频繁,成年人矫正人数与日俱增,使正畸学科发展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

二、总体要求1.掌握错合畸形常用检查、诊断分析法。

2.了解牙、颌、面发育与错的形成3.熟悉错畸形发生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预防。

4.掌握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矫治原理、作用及其应用。

5.掌握口腔正畸治疗中支抗应用6.掌握口腔正畸中生物力学变化7.了解常见错的表现、病因机制及治疗原则。

8.熟悉正畸治疗后保持的意义。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口腔正畸学教学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理论课22学时,实验课8学时。

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正畸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正畸临床的总体概貌。

掌握牙、颌、面畸形的预防和早期矫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三、时数分配章节讲授内容讲授时数见习时数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颅面部的生长发育 1第三章错合畸形的病因 1第四章错合畸形的分类 1第五章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2第六章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 2第七章矫治器的矫治技术 2第八章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 2第九章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5第十章成人正畸 1第十一章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 1第十二章保持 1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充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

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要求一、了解现代口腔正畸学概念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熟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及危害性。

三、熟悉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矫治标准和目标。

四、了解正畸学发展简史。

课程内容一、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1.个别牙错位2.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3.牙弓、颌骨、颅面关系异常二、错合畸形的患病率1.国内调查结果为乳牙期51.84%,替牙期71.2%,恒牙期72.92%。

2.个别正常及理想正常概念。

三、错合畸形的危害性(一)局部危害性1.影响合、颌面发育2.影响口腔健康3.影响口腔功能4.影响容貌外观(二)全身危害四、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1.矫治方法:预防性矫治、阻断矫治、一般矫治、外科矫治2.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可摘矫治器、功能矫治器五、矫治标准和目标1.矫治标准:个别正常合2.矫治目标:平衡、稳定、美观六、口腔正畸学与其它学科关系与牙周病学、颞颌关节病学、儿童口腔学、生物力学、口腔修复学及材料学密切相关。

近年来计算机参与错合畸形的诊断、设计及预测。

七、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

考核知识点一、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及危害性二、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矫治标准和目标三、现代口腔正畸学概念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四、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考核要求一、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及危害性熟悉:(1)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2)错合畸形的发病率(3)个别正常合及理想正常合的概念(4)错合畸形的危害性二、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矫治标准和目标熟悉:(1)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2)错合畸形矫治器的类型(3)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和目标三、现代口腔正畸学概念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1)现代口腔正畸学概念四、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了解:正畸学发展简史复习思考题一、口腔正畸学意义是什么?二、什么叫错合畸形?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四、患病率是多少?五、矫治目标是什么?第二章颅面部的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了解颅面生长发育与错合的关系及颅面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

二、掌握出生后颅面部的正常发育。

包括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颅面部的分界线;颅面生长三、发育的速度和比例变化;颅面生长发育快速期和缓慢期。

四、了解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方式和部位。

五、熟悉合的发育、建合、建合的动力平衡;掌握替牙期暂时性错合的表现。

课程内容一、概述基本概念;遗传学环境;生长发育型与组织系统;机体生长快速期;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二、颅面的生长发育(一)出生前的颅面发育(二)出生后的颅面生长发育1.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三种方式(a.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b.骨缝的间质增生,c.骨的表面增生)2.颅面部划分标准(头部分为颅及面两部分)(1)颅底平面:鼻根点至Bolton点连线组成的平面(2)面横平面(Frankfort平面):左右眶下缘最低点至左右外耳道上缘最高点连线形成的平面。

在人类学中常用于作为颅面分界线。

3.颅面部的生长发育比例变化及特征(1)比例变化:头部生长在出生时最快;颅部生长速度在出生时最快;而此时面部呈幼稚状态。

(2)Brodie X线片颅面部生长发育特点1) 面部的生长型在早期即已确定2) 头部的各点按直线方向推进3) 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的角度4) 蝶鞍中点通过上颌第一恒磨牙到颏点所画的直线,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方向5)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较面部其他部分变异较少而恒定6) 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4.颅面部的生长发育(1)颅部的生长发育:颅部前后经增大,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

颅部上下经及左右经增大,主要靠颅骨骨缝的生长,其次是骨的表面生长(2)颅底的生长发育:受颌面部一般型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受脑的生长发育影响。

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

蝶枕软骨结合在18-20岁之间还有活动,由此可见后部有生长发育。

(3)面部的生长发育:出生时面部宽度最大;出生后面部高度增长最大,深度次之,宽度又次之。

5.颅面部发育和全身的关系颌面部的增大基本和身体一致,但和牙的萌出有关:第一快速期:3周~7个月乳牙萌出第二快速期:4~7岁第一恒磨牙萌出第三快速期:11~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第四快速期:16~19岁第三恒磨牙萌出三、颌骨的生长发育(一)上颌骨的生长发育1.三维生长(1)长度增长1) 四条骨缝: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2) 骨表面生长:唇侧增生新骨,舌侧吸收陈骨3) 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4) 后鼻棘新骨增生(2)宽度增生1) 腭盖的宽度增加及上颌骨表面增生2) 颧骨宽度增加3) 上颌骨前部随恒牙的唇侧萌出使宽度增加(3)高度增加1) 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2) 牙齿的萌出和牙槽骨的表面增生3) 腭盖表面增生,鼻底表面吸收使腭盖下降2.鼻部生长:以骨表面增生、内面吸收为主,鼻整体向前移动,鼻变高。

3.眼窝底部生长:骨表面增生,使眼窝间分离,鼻腔增宽,上颌向前移动。

(二)下颌骨的生长发育4.三维生长(1)长度增长:下颌支前缘吸收陈骨和后缘增生新骨而增加长度(2)宽度增长:外侧面增生新骨,内侧面吸收陈骨(3)高度增长:髁突及喙突生长、牙槽突生长及下颌下缘少量新骨增生使下颌骨高度增加5.关节部:髁状突呈 v字形向后上方移动6.喙突:喙突顶端向上侧向移动。

下方侧向唇颊侧移动7.颏部:随着发育慢慢突起8.下颌角变化:随年龄及功能发生变化(三)上下颌间位置关系的调整四、牙列与合的发育(一)合的建立:与合的发育及功能有关且受颌骨、牙槽骨等发育影响,受机体发育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二)建合动力平衡(a.向前的动力 b.向后的动力 c.内外的动力平衡 d.垂直向的动力平衡)(三)合的发育阶段1.萌牙前期的颌间关系2.乳牙合期7-8月至2-3岁(1)萌出时间和顺序:一般萌出顺序为:下Ⅰ→上Ⅰ→下Ⅱ→上Ⅱ→Ⅳ→Ⅲ→下Ⅴ→上Ⅴ(2)乳牙牙冠的大小和形状(临床上要注意鉴别上下第二乳磨牙与上下第一恒磨牙)(3)乳牙列的间隙变化:在前牙部分,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为生长间隙。

在上乳尖牙的近中和下乳尖牙远中出现间隙为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4)终末平面:垂直型;远中型;近中型(5)乳牙异常:萌出时间及数目异常;形态及结构异常(6)乳牙合特征3.替牙期:6-12岁期间(1)恒牙开始钙化的时间及顺序:出生时上下第一恒磨牙开始钙化;8-10岁时第二磨牙开始钙化(2)萌出时间及顺序:受种族、遗传等影响顺序:上颌:6→1→2→4→5→3→7,下颌:6→1→2→3→4→5→7或为上颌:6→1→2→4→3→5→7,下颌:6→1→2→4→3→5→7(3)替牙间隙:Leeway Space的意义及作用;乳恒牙交替通过以下几方面补偿:1) 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2) 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颊侧3) 尖牙之间牙弓宽度增加4) 前磨牙萌出时较偏颊侧5) 乳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6) 替牙间隙的作用(4)替牙期的暂时性错合:是发育中的自然现象,暂不需要矫正,包括以下:1) 上颌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2) 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3) 恒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现象4) 上下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合关系5) 上下切牙萌出早期出现前牙深覆合4.恒牙合期:12岁-第二恒牙萌出直至第三磨牙萌出(1)恒牙合特征1) 上下前牙关系2) 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3) 牙弓大小的变化(四)牙龄 Hellman 牙龄划分法考核知识点一、颅面生长发育与错合的关系及颅面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二、出生后颅面部的正常发育三、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方式和部位四、合的发育、建合、建合的动力平衡五、替牙期暂时性错合的表现考核要求一、生后颅面部的正常发育掌握:(1)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2)颅面部的分界线(3)颅面部生长发育的比例变化(4)颅面部生长发育的快速期二、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方式和部位掌握:(1)上颌骨长度增长的四条骨缝三、合的发育、建合、建合的动力平衡熟悉:(1)建合的动力平衡(2)乳牙期及恒牙期牙的萌出顺序四、替牙期暂时性错合的表现掌握:(1)替牙间隙的意义及作用(2)牙期的暂时性错合的表现思考题一、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二、什么是生长发育的四型?三、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哪几个?四、下颌骨生长发育的特征是什么?五、生长间隙,灵长间隙,替牙间隙及终末平面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六、什么是乳恒牙交替时期的补偿?七、替牙期暂时性错合的表现是什么?八、建合的动力平衡是什么?第三章错合畸形的病因学习目的要求了解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课程内容一、遗传因素(一)种族演化(race evolution)(二)个体发育(individual dovelopment)二、环境因素(一)先天因素(congenital causes)1.母体因素2.胎儿因素3.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1)额外牙(supernumerary footh)(2)先天性缺牙(congenital missing footh)(3)牙齿大小形态异常(4)舌形态异常(5)唇系带异常(二)后天因素1.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2.佝偻病3.内分泌功能异常4.营养不良(三)功能因素1.吮吸功能异常2.咀嚼功能异常3.呼吸功能异常4.异常吞咽5.肌功能异常(四)口腔不良习惯:吮指习惯、唇习惯、舌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不良睡眠习惯等(五)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1.乳牙早失:乳牙早失的原因及危害2.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及造成的不良后果3.恒牙早失:恒牙早失尤其是第一恒磨牙早失的后果4.恒牙早萌:防止恒牙早萌的意义5.恒牙萌出顺序紊乱:正常萌出顺序及异常情况下的不良后果6.多数乳磨牙早期缺失:可引起的后果及保护乳牙的意义7.乳尖牙磨耗不足:乳尖牙磨耗不足产生的后果8.乳牙下沉: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六)骨性错合的病因:骨性错合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考核知识点一、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二、错合畸形的环境因素考核要求一、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掌握: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二、错合畸形的环境因素熟悉:1.良习惯及造成错合畸形的表现2.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及其临床表现思考题一、腔不良习惯及造成错合的表现是什么?二、颌功能异常导致错合畸形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是什么?第四章错合畸形的分类目的要求掌握常用的错合畸形的分类方法课程内容一、Angle 理想合理想咬合的标准二、Angle 错合分类法(一)第一类错合(二)第二类错合(三)第三类错合(四)安氏分类的优缺点三、毛燮均错合分类法毛氏分类法及特点考核知识点常用的错合畸形的分类方法考核要求常用的错合畸形的分类方法掌握:Angle错合分类法及优缺点思考题详述Angle’s分类法及优缺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