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学

商品学

1商品学其产生与发展总体上分为萌芽、创立和发展三个阶段。

2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商品质量(应包含商品的明确质量与隐含质量,商品的有形质量
3
4商品:是指用来交换,并满足人们和社会某种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和社会需要的效用;对于商家称为商家使用价值或交换使用价值;对于消费者称为消费使用价值。

6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7商品质量:即商品品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的总和。

8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员工素质、科研与设计、原料、工艺和设备、质量检验、包装、运输与储存、销售服务、使用与保养、商品的废弃处理。

9商品质量标准:即对商品质量和有关商品质量的各方面(如品种、规格、用途、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标志、包装、储存、运输、养护等)所做的技术规定。

10商品质量标准的分类:①按标准的约束性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②按标准的表达形式分: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

11我国标准分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12商品组成成分:通常按各种成分在其使用性能中所发挥的作用,分为主要成分、辅助成分、无用成分和有害成分。

13商品的结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

14食品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水分。

15质量劣变:是指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发生的化学变化、生理生化变化、微生物变化而造成的商品质量变劣,甚至完全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16商品的化学变化:①腐蚀: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②金属的化学腐蚀、煤的风化与自燃和化工原料的亚硝酸钠的氧化。

17微生物引起的商品质量变化:霉变、发酵、腐败。

18鱼肉特有的生物化学变化。

且处在僵直期的鱼
19商品美学质量的形式要素:材质美、色彩美和形体美。

20商品标准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中制定、发布以及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

21标准化原理:简化原理、同一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22商品质量法规种类:产品质量法、产品责任法(疏忽责任、担保责任和严格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安全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求教获知权、维护尊严权和监督批评权)。

23商品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4PDCA循环(戴明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25质量认证:是由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第三方)对企业质量体系、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标准、规范和有关政府法规的鉴别,并提供文件证明的活动。

26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级为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物质,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害虫病草,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
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27ISO 9001(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28商品检验:是指根据各级商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来评价和确定商品质量优劣及商品品级的工作。

29商品鉴定:是指评价商品质量的全部工作,即对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程度做出审评和估价。

且商品检验包含在商品鉴定的范围内。

30商品检验方法:感官检验法、理化检验法、微生物检验法。

31感官检验法:又称感官分析法、感官检查法和感官评价法,它是用人的感觉器官作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味、形、手感、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做出判定或评价的检验方法。

优点:不需要专门的仪器和复杂的设备,方法简便易行;不会破坏商品体;不受抽样数量的限制。

缺点:一般受鉴定人的生理条件、工作经验及鉴定时的外界环境干扰等限制,使检验结果往往带有主观片面性;结果难以用准确数字来表示。

实际中通常是组织审评小组进行检验,以修正检验结果的误差。

分类:按感受器官分、按检验目的和组成人员的不同分。

32理化检验法:是在实验室的一定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仪器、器具和试剂作手段,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检验商品质量。

分类:物理检验法和化学检验法。

33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①使用户和消费者蒙受重大经济损失;②直接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③扰乱国家正常经济秩序;④滥用宝贵资源。

34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经济管理及人们生活等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或特征,将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层级划分,直至最小单元的过程。

我国通常将商品分为大类、中类(品类)、小类(品种)、细目四级。

35普遍适用的分类标志:是以所有商品种类共有的特征、性质、功能等来划分的,如形态、体积、产地、原材料、加工方法、用途等。

36商品条形码作用:①方便消费者;②提高零售消费者效率;③加快商品流通速度;④优化商品生产结构;⑤便于国际贸易开展。

37商品包装: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38商品包装的四大要素: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结构造型和表面装潢。

39商品包装的功能:保护功能、容纳功能、便利功能和促销功能。

40商品标志:运输收发货标志、储运图示标志、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和国际海运标志。

41商标的作用:是商品的标记,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起到识别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或经营商的作用;有利于平等的市场竞争和开拓市场;有利于保证商品质量及质量监督管理;起到美化和宣传商品的作用。

42商品储运: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商品流通的必要条件。

只有商品储运,才能使商品生产不断进行;只有储运,才能使商品市场供应得到保证。

43防霉腐方法:①药剂防霉腐;②气调防霉腐;③气相防霉腐;④低温防霉腐;⑤干燥防霉腐;⑥加热灭菌防霉腐;⑦腌渍防霉腐;⑧辐射防霉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