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练习题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含有15g甲C.t2℃时甲的溶液和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D.将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B.3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4.(2018•嘉定区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C.20℃时,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5.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6.25℃时,向下列4只均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10 gB.②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C.4只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③④D.增加KCl固体能将K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KCl的饱和溶液7.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分数相等,且都等于20%B.30℃时100g水中可溶解25g甲物质C.升温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0℃时,甲有晶体析出,乙无晶体析出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溶液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是b9.t1℃时,将等质量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B.烧杯②中上层清液一定是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t1℃时将烧杯①中溶液倒入②中,充分搅拌后,烧杯②中一定还有固体剩余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二.计算题(共1小题)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40℃的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的溶液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3)20℃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填选项字母)A.20%B.25%C.26.5%D.30%(4)20℃时20%的甲溶液50g,要将该溶液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向烧杯中加入甲物质g.2018年03月08日科学组账号的初中科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7秋•滦南县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含有15g甲C.t2℃时甲的溶液和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分析】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溶解度曲线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正确,比较溶解度要指明温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不正确,溶解度对于的溶剂是100克,所以5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到15克.C、t2℃时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正确;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故选D【点评】本题较全面的考查了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涉及到温度,饱和,100克溶剂等重要条件.2.(2017秋•广陵区校级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D.将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50%是错误的;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40g+100g=140g,150g乙的饱和溶液错误;D、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正确,因为甲在40℃时的溶解度是50g。
【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50%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40g+100g=140g,150g乙的饱和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D、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正确,因为甲在40℃时的溶解度是50g;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017秋•河口县期末)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B.3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分析】A、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还是饱和溶液,并且有固体析出;B、3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正确,并且有固体析出;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正确,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变小;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
【解答】解:A、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还是饱和溶液,并且有固体析出,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正确,并且有固体析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正确,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变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018•嘉定区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C.20℃时,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20℃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一定小于乙溶液,故A错误;B、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3.1%,所以不能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故B错误;C、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65g,故C错误;D、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不会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2017秋•乐陵市校级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65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故B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2017秋•锦江区期末)25℃时,向下列4只均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