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外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神经外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6、监测大便的性质、颜色、量,进行大便潜血试验检查,及时发现有无潜血。
7、观察病人有无头晕、黑便、呕血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8、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9、做好饮食指导:急性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八、潜在并发症—癫痫
[相关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致大脑皮质异常放电
1、密切观察有无癫痫再发作。如有发作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并记录抽搐的时间、程度。
3、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4、经上述处理,体温仍不下降者,可用冬眠低温疗法降低体温:⑴用药前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有脉搏过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应报告医生更换药物。⑵用药半小时后配合使用物理降温。⑶降温速度不宜过快。⑷定时测体温并观察全身情况,降温以肛温32-34℃为宜,以免发生并发症。⑸病人出现寒颤、鸡皮疙瘩、肌紧张时,应暂时撤除冰袋,待加用镇静剂后再用。⑹由于机体代谢率降低,胃肠功能减弱,一般不从胃肠进食,液体输入每天不宜>1500mL。⑺冬眠低温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5天,以防肺部感染、冻伤、褥疮等并发症发生。⑻停止冬眠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并为病人盖上被褥,使体温自然回升,必要时以热水袋复温或遵医嘱使用激素等药物。
2、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安慰病人,使其消除紧张心理,保持安静。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补液。
4、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必要时输同型血。
5、及时清理血迹和倾倒胃肠引流物,保持床单整洁和病人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并协助生活护理,关心病人,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影响而上升,如此便会使脑肿胀恶化。
5、预防全身性感染:全身性感染会使心脏输出量增加。
6、给予高张溶液时注意速度的控制,一般应快速滴入。
7、适当限制水分的输入:过量的水分可使细胞外腔膨胀,且头部外伤后由于压力反应使
血浆中的ADH浓度升高,脑中水分的存留量增加,若水分再不加以限制,极容易造成颅内压增高。
2、按医嘱服用抗癫痫药,严格遵循服药时间及药量,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酌情运用镇静剂。防止癫痫发生。
3、床边备开口器、牙垫,防止癫痫发作时舌咬伤。上床栏,防坠床,做好安全护理。
4、发生癫痫时,立即以牙垫垫在上下臼齿之间,头偏向一侧,加大氧流量,保持呼吸道通畅,不可用力强按抽搐肢体,防止骨折。
九、舒适的改变:头痛
3、不可过度约束,以免增加能量消耗,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
4、适当约束时,约束带不可约束过紧及缠绕肢体,以免造成末梢血液回流障碍,以约束后能容纳一个手指为宜。
5、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并观察用药效果。
6、妥善固定、保护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扭曲、脱出、折叠。
7、加强皮肤护理:大小便后及时更换污染、渗湿的衣被;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无渣屑、防止擦伤。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预防继发性损伤。⑴以床栏、约束带保护病人,防止坠床。⑵吞咽、咳嗽反射障碍时不可经口喂饮食,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⑶病人眼睑闭合不全者,以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四环素眼膏涂眼每晚1次,并以眼垫覆盖患眼,以免发生暴露性角膜炎。
5、做好生活护理。⑴参照本病"躯体移动障碍"中的相关内容。⑵随时更换尿湿、渗湿的床单、床裤。⑶翻身时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6、避免护理不当,造成颅内压升高。
7、对有手术指征者,积极做好一切术前准备。
三、意识障碍
[相关因素]
⑴脑水肿致脑组织发生功能和结构上的损害。
⑵脑缺氧致脑细胞代谢障碍。
⑶颅内压升高致脑血循环障碍。
1、监测神志,并以GCS评分标准记录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每0.5-1小时1次。
2、保持病人体位舒适,并予以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
4、监测体温每4小时1次。
5、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缺氧。⑴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⑵翻身时予以拍背,以使呼吸道痰痂松脱,便于引流。⑶吸痰前先吸入纯氧或过度通气,每次吸痰时间<15秒,防止脑缺氧。⑷痰液粘稠时,遵医嘱气管内滴药每小时1次,气道湿化或雾化吸入每4-8小时1次,必要时行气道冲洗,以湿化痰液。⑸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反射障碍者,备气管切开包于床旁。⑹气管切开者,注意无菌操作,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⑺给鼻饲流汁病人喂饮食时抬高床头,进食1小时内不搬动病人,防止食物反流入气道。(8)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和湿化给氧,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
5、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病人疼痛。
6、尽量减少探视人员,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时间。
7、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和止痛剂。
8、给药半小时后观察头痛有无缓解,无缓解时应通知医师。
9、认真观察病人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并作好记录,报告医师。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⑷鼻饲。
⑸气管切开或有气管插管
1、取侧卧位或平பைடு நூலகம்头侧位,抬高床头。
2、指导病人缓慢进食;喂食时,不要催促病人,宜予糊状食物,健侧喂入。餐毕喂数口温开水,使口内残留食物吞食干净。
3、将食物和药物压碎,以利吞咽。
4、指导病人使用吸水管饮水。
5、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进食前要先证实胃管在胃内后方可注入食物。
[相关因素]颅内出血、水肿。 颅内压增高。
1、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耐心向病人解释头痛的原因:与颅内出血、水肿致颅高压引起头痛,并向病人仔细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取得病人配合。
3、提供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4、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轻柔音乐等。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四、清理呼吸道低效(无效)
[相关因素]
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的作用,使咳嗽、排痰受到限制。
⑵因意识障碍而不能自行排痰。
⑶后组颅神经损伤致咳嗽反射障碍。
⑷卧床使痰液淤积。
1、鼓励并指导清醒病人咳嗽、排痰。
2、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温18-22度、湿度50%-60%,避免空气干燥。
3、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面色、意识、瞳孔变化每0.5-1小时1次。
6、呕吐时⑴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鼻内的分泌物。⑵床边备吸痰器。⑶定时巡视病房。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十三.躁动
[相关因素]
⑴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缺氧所致颅内高压早期表现
⑵尿潴留、排便反射。
⑶物理刺激:呕吐物或大小便浸渍、卧位不适,肢体受压,冷热、饥饿等。
1、密切观察、分析躁动的原因。
2、加床栏,以防坠床,必要时专人守护。
常见神经内外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一、脑组织灌注异常
[相关因素]与脑出血、脑梗塞、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因素有关
1、保持室内安静。
2、抬高头部15°~30°,头、颈安排呈一直线,不要压迫、扭转颈静脉。如病人有休克
情况予采取休克体位。
3、避免增加胸内压或腹内压的因素。
4、预防血压突然变化过大:正常情况下,动脉压上升颅内压也会受人体自动调节机能的
5、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六、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
相关因素:
⑴长期卧床。
⑵机体抵抗力下降。
⑶留置导尿管。
1、留置尿管要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或脱落。要保证引流位置正确,可以固定在床边或轮椅旁,引流管、集尿袋不能接触地面以防污染。
2、封闭的集尿器只在必要时打开,打开之前先碘伏消毒连接处,并定期更换引流管和集尿袋,置管1周以内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若有尿液性状、颜色改变,须每天更换。
4、意识障碍病人,伤后24小时鼻饲流质饮食。
5、对长期卧床病人及可能带鼻饲出院的病人,教会家属鼻饲流质的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6、监测病人体重,每周1次。
7、遵医嘱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钙,并追查检查结果,以指导治疗。
十二、有误吸的危险
[相关因素]
⑴吞咽神经受损。
⑵意识改变。
⑶咳嗽和呕吐反射降低。
4、加强脑脊液外漏的护理:(1)密切观察脑脊液漏部位、色、量、气味,并做好记录。(2)抬高床头30°-60°,使脑组织移向颅底而封闭漏口。(3)及时清除鼻腔、耳道血迹及污垢,防止液体逆流。(4)定时以盐水擦洗耳道、鼻前庭,然后以酒精消毒,勿填塞和冲洗。(5)不经鼻吸痰、插胃管,以免导致逆行感染。(6)避免咳嗽、喷嚏等高压气流的冲击,以免加重漏口损伤。(7)勿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升高,使空气逸入颅内,引起感染。(8)口腔护理,每天3次,以防止经口腔造成颅内感染。(9)监测体温,每6小时1次,直至脑脊液漏停止3天后,及时了解是否有颅内感染。
五、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
相关因素:
⑴头皮损伤使屏障功能破坏。
⑵开放性颅脑损伤。
⑶脑脊液外漏。
1、指导并协助病人做好下述预防感染的措施:(1)控制探视人数和次数。(2)勿自行抬高引流袋,防止引流管脱出。(3)脑脊液外漏时不可强行填塞。
2、保持头部敷料干燥,随时更换渗湿的敷料,头下铺无菌棉垫。
3、密切观察体温、意识、瞳孔变化,及早发现颅内感染征象。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状态的变化,每1∽2小时1次,或遵医嘱监测并记录。
3、掌握脑疝的前驱症状:头痛、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大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高流量输氧(4-6L/min),以改善脑水肿,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5、遵医嘱按时予脱水治疗,并密切观察脱水效果。使用脱水剂要绝对保证快速输入,以达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
8、修剪病人指甲,必要时给病人戴手套,防止抓伤。
9、消除造成病人躁动的诱因:⑴积极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⑵及时翻身,防止肢体受压,使病人体位舒适,并注意保暖。⑶尿潴留病人,用手掌环形按摩下腹部、开塞露塞肛等物理刺激使其排尿,必要时可采用导尿术解除尿潴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