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解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再进行计算。
解答这类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掌握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题1:小明和妈妈一起给奶奶买了一份礼物,营业员阿姨用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盒子装好,并用彩带捆扎起来(打结处的彩带长15厘米),一共需彩带多少厘米?【思路点拨】要求彩带的长度,应该将这些彩带分类整理。
这段彩带包括了打结的15厘米,高有4段,共32厘米,长宽各有2段,共有30×2+20×2=100厘米。
最后只要将这些彩带的长度相加即可。
想一想:还有别的解法吗?例题2:用5个相同的立方体,粘接成一个长方体,总棱长84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思路点拨】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是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由于这个长方体是有立方体粘接成,若立方体棱长是a,那么长方体的长和高都是a,宽等于5a;根据题意,得4a×2+5a×4=84,a=3,表面积=a×a×2+5a×a×4=3×3×2+3×15×4=198(平方厘米)例题3:一个立方体增高2厘米(这样底面不变)后,得到一个长方体。
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立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96平方厘米。
原来立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现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思路点拨】长方体比立方体表面积增加了96平方厘米,就是增加了侧面的面积,即4个相等的长方形面积,这个长方形的宽是2厘米,长96÷4÷2=12厘米,长就是立方体的棱长。
立方体的表面积是:12×12×6=864(平方厘米)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64+96=960(平方厘米)想一想:还有别的解法吗?1、小明给教师买了一个教师节礼物,他用一个长方体纸盒装礼物,长方体纸盒长35厘米、宽20厘米、高8厘米把它用彩绳包扎起来,打结处需要20厘米(如图),一共需要彩绳多少厘米?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和高都是2厘米。
现在把它切成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这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平方厘米?3、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如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4、一个长方体木块,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
用3个这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在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上剜去(如图)一块长6厘米,宽和高都是1厘米的小长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第二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答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用题时,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如果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a×b×h,如果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a3;解题时要认真审题,联系实际正确解答。
例题1:把一块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钢坯,熔铸成横截面是9平方分米的长方体钢材,铸成的钢材有多长?【思路点拨】把正方体钢坯熔铸成长方体钢材,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没有变,正方体钢坯的体积就是长方体钢材的体积。
先求出正方体钢坯的体积,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用长方体钢材的体积除以长方体钢材的横截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长方体钢材的长度。
例题2:小明家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小金鱼缸,长5分米,宽4分米,里面只注入了2分米深的水。
一天爸爸买回一座小假山。
当小明把假山放入金鱼缸后(完全浸没),水面立即上升了6厘米。
这块假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思路点拨】由于鱼缸放入假山后水面上升,说明假山在鱼缸内挤占了水的空间,可知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等于假山的体积。
而上升部分的体积,其实就是一个长方体的形状。
只要用50×40×6就可以求出假山的体积。
例题3:有一个封闭的长方体容器,高是25厘米,长和宽都是10厘米,容器内装着水。
如果把容器长、宽都是10厘米的面作底面放上桌面上,这时水的高度是15厘米。
如果把容器长25厘米、宽10厘米的面作底面放在桌面上,这时水的高度是多少厘米?【思路点拨】容器里的水的形状也是长方形,水的体积是:15×10×10=1500(cm3),当容器竖起来以后,水的体积没有变化,用水的体积除以此时容器底面的长与宽,即得到水深。
1500÷25÷10=6(cm)1、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橡皮泥,重新捏成一个高和宽都是2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分米?2、一块长方体铁皮,长20厘米,宽15厘米,从四角剪去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一个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毫升?3、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2厘米就成了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减少了56平方厘米。
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积是2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现将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水面升高到8厘米处,石头全部浸没中水中并且水未溢出,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把它的表面涂满红漆,然后全部切成棱长为1分米的小方块。
其中一个面涂有红色的有多少块?两个面和没有涂红色的各有多少块?第三讲:分数乘法应用题例题1:学校食堂存有98吨大米,第一周吃掉全部的13,第二周吃去12吨。
两周共吃去大米多少吨?【思路点拨】要求两周一共吃大米的吨数,先要求出第一周吃的吨数,就是求98吨的13是多少,再用第一周吃的吨数加上第二周吃的吨数求出两周共吃的吨数。
注意:“第二周吃去12吨”这里的12是一个具体的数量,直接加上12吨就可以了,不能乘12。
例题2: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2.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全程的25,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思路点拨】“2.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全的25”,两车 2.4小时行了全程的35,600×35=360(千米),再用360÷2.4=150(千米),两车的速度和是150千米,减去甲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就是乙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
例题3:一满杯水中加入40克的白糖,搅匀后喝去25,再加入20克的白糖,加满水搅匀,再喝去35,问这时杯中所剩糖水有多少克的白糖?【思路点拨】一满杯水中有40克的白糖,搅匀后喝去25,再加入20克的白糖,这时杯中的含糖量是[40×(1-25)+20]克,第二次喝去的是以[40×(1-25)+20]为单位“1”的35,剩下的白糖也就是[40×(1-25)+20]的(1-35)。
列式:[40×(1-25)+20]×(1-35)=1735(克)分数乘法应用题是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的,在单位“1”已知的情况下,通常用乘法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时,要弄清所求数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依据单位“1”×分率=分率的对应量,列式计算。
1、某工厂原有280吨煤,第一天用去了27,第二天用去了38,第三天用去了310,还剩下多少吨?2、小华的体重是35千克,小芳的体重是她的45,小敏的体重又是小芳的67。
小芳、小敏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3、有一堆梨不超过100个,分给幼儿园三个班的小朋友,一班分到总数的27,二班分到总数的13,剩下的分给三班,一班最多分到多少个梨?4、某农场去年计划植树15000棵,结果上半年完成35,下半年完成58,去年超额植树多少棵?将2014减去它的12,再减去余下的13,再减去余下的14……依此类推,直到减去余下的12014,最后的结果是多少?第四讲:分数除法应用题例题1: 欢欢摘桃子,第一天摘了总数的13,第二天摘了剩下的13,还剩16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只桃子?【思路点拨】“第一天摘了总数的13”就是说还剩下单位“1”的23,“第二天摘了剩下的13”,也就是摘了原单位“1”的23的13。
解:设树上原来有x 只桃子。
x - 13x -(1-13) x ×13= 16 x = 36例题2:小华看一本小说,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8还多18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少 6页,还剩下158页,问这本小说一共有多少页?【思路点拨】要求这本小说共多少页,需要求出部分量及对应分率。
此时,运解 答分数应用题的“金钥匙”——线段图就可以找到其中的对应关系。
通过观察、分析,可以这样列式:(158-6+18)(1- 18 - 16)=240(页)例题3:光明小学原来体育达标人数是没达标人数的35,后来又有60名同学达标,这时达标人数是没达标人数911。
光明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思路点拨】两个分率35和911单位“1”都是没达标人数,但没达标人数发生了变化,因此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
在解答这类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时,应抓住不变的量,一般把不变的量看作单位“1”本题学校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原来达标人数是没达标人数的35”,可知原来达标人数是学校总人数的911,根据“这时达标人数是没达标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此类题就是分数除法应用题。
解题时,先要确定单位“1”的量,再分析题中具体数量所对应的分率,最后用这个具体数量除以对应的分率,就可求得单位“1”的量。
当题目中的具体数量、分率较多时,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量和率的对应关系,再列式解答。
数的911”,可知达标人数是学校总人数的,60名同学的对应分率是35 -911,算式是:60÷(35- 911)1、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52,第二天读的是第一天的45,这时还剩下56页,这本书共多少页?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行了全程52的少15千米,又行了全程的34就到达乙地,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3、某厂有240名工人,其中女工占58,后来又调进若干名女工,这时女工占工人总数的2029。
调进的女工有多少名?4、四位同学向希望工程款,第一位同学捐的是其他三位同学总钱数的一半,第二位同学捐的是其他三位同学总钱数的13,第三位同捐的是其他三位同学总钱数的14,第四位同学捐了13元。
四位同学共向希望工程捐款多少元?一次课间操,六(2)班请假人数是实到人数的18,后来又有2位同学中途请假,这时,请假人数是实到人数的16,这个班共学生多少人?第五讲:比的应用“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解答关于“比”的问题时要及时沟通“比”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已知两个量的比,就是已知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同时也知道了其中一个量是两个量之和的几分之几,从而把这类应用题转化为分数应用题来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