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9课 运动损伤预防与特殊人群运动处方
第9课 运动损伤预防与特殊人群运动处方
运动前获得医生许可 提醒客户及时按医嘱服药 避免举的过重及憋气,保持正常呼吸 避免过于用力的抓握器材和攥紧拳头 避免过长的等长收缩和向心收缩 以站姿和坐姿的方式训练 让客户慢慢的站起来 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收缩压超过200mmHg,舒张压115mmHg中止运动 每周的热量消耗在1500Kcal~2000Kcal 注意测量实际的心率而不是估算(或RPE11~13) 注意循序渐进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140mmHg和/或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90mmHg
体征
血压升高;收缩期杂音、收缩早期喀喇音;颈部或腹部血管杂音
症状
大多无明显症状 可有头晕、头痛、视力模糊 疲劳 心悸 鼻出血等
3度肌肉拉伤:
肌肉完全被撕裂 撕裂处可能在肌腹、肌腱或者在肌 腱与骨的连接点上 基本上不能再活动
受伤后首先产生剧烈的疼痛,但疼 痛会很快消退
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易拉伤部位
量力而行,防止过度疲劳和负荷太重 避免疲劳时进行高强度运动 伤愈后锻炼应循序渐进,并加强受伤部位保护
少量肌纤维断裂:
减少钠盐摄入
补充钙钾 减少脂肪摄入 限制饮酒
增加运动
约占5~10%DM病人 具酮症倾向 胰岛素水平低、对胰岛素敏感、依赖性
约占90~95%,发病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多有肥胖或肥胖病前史 无酮症倾向
多成年发病
无胰岛素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
对胰岛素不敏感
人体血糖低于55mg/100ml时,出现的一系列 症状称为低血糖症 低于10mg/100ml时,出现深度昏迷,称为低 血糖休克。 常出现于剧烈耐力性运动中或运动结束不久。
症状较轻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强烈的饥饿感 疲乏无力 心慌 头晕 皮肤苍白 出冷汗
R.I.C.E
大部分或完全断裂: 加压包扎后立即送医院进行手 术缝合
大强度运动后20~48小时内发 生 24~72小时内达到顶点
5~7天后基本消失
避免大量的离心抗阻力训练 及时提醒会员提前了解 运动后伸展与放松
运动按摩与温水浴
拉伤
1. 2. 3.
迟发性肌肉酸
4.
5.
疼痛在受伤后即刻 或不久 疼痛范围小 痛点局限于伤处 继续活动加重 休息1~2天症状不 消失
6.
7. 8.
有晕厥史者运动前应作检查,避免剧烈运动 久蹲后要慢慢站立(尤其年长) 疾跑后不应立即停止,应进缓跑并逐渐停止 饥饿或空腹时不宜进行运动 超过60分钟的持续行运动要补充运动饮料 剧烈运动后不应马上入浴 若有晕厥先兆,应立即平卧 训练时保持呼吸,避免憋气
自我按摩
肩峰下滑囊发生炎症、肩 袖损伤等情况,造成肩外 展上举时,肩峰与肩袖间 隙进一步缩小产生撞击, 即为肩峰下撞击症。
肩部疼痛,可向上臂放射,夜间加重,晚期可 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 某些特定动作可引发肩部疼痛,最常见于外展 上举时 有的患者有明显的疼痛弧或疼痛角度,即当肩 关节外展一定角度可诱发疼痛
间接外力作用引起的一种闭合性损伤 运动中的多发部位:踝关节、膝关节、掌指关 节 韧带损伤愈合较慢,且不完全
处理不当,韧带会被拉长或松驰,丧失正常的 韧带张力
局部疼痛,肿胀 有时出现血肿 局部明显压痛
关节功能障碍
A.一度:仅有少量韧带纤维损伤, 血肿很小
B.二度:韧带纤维不完全断裂
擦伤
凉开水、生理盐水洗净伤口 创口周围酒精棉球消毒 创口涂抹红汞或紫药水(创可贴) 面部慎用紫药水 关节附近应适当包扎
撕裂伤
止血 酒精消毒 创可贴 伤口较大,送医院缝合
闭合性损伤症状
即刻:水肿、血肿 4~6小时:水肿、血肿形成凝块 24小时:受损组织开始修复,并生成肉芽组织
头部一时性供血不足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 的意识短暂丧失
晕厥前: 1. 2. 3. 4. 5.
昏倒后: 1. 2. 3. 4. 5.
全身软弱无力 头晕 眼前发黑 面色苍白 出冷汗
6.
7.
意识丧失 手足发凉 脉率增快或正常 血压降低或正常 呼吸增快或缓慢 一般昏倒数秒 有时3~4h清醒
皮肤和皮下组织 挫伤 局部疼痛、肿胀 疼痛初轻后重 瘀点、瘀斑或血 肿
皮肤和皮下组织挫伤 合并其他组织器官损伤 常发生休克
R.I.C.E(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 出现休克的急救后迅速送往医院
在接触性运动中穿戴保护设备 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做好防护提示(单车开课前提示)
运动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1.
立即停止伤肢的活动 如有休克的症状,要平躺休息,然后进行包扎。
固定包扎时,动作要轻巧、缓慢,不要乱拉乱拖 (如无包扎经验,等待医务人员到场处理,切忌搬运)
包扎固定后,送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俗称“抽筋” 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运动中小腿腓肠肌最易发生 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其次
痛
1. 2. 3. 4. 5.
酸痛出现在运动后 隔天 酸胀性钝痛 无局限性的最痛点 继续活动不加重 休息后1~2天酸痛 明显减轻
撞伤
钝性外力作用于人体引发 的闭合性损伤
运动相互冲撞或被踢打等 造成 运动常见大腿、小腿前部
单纯性挫伤: 1.
混合型挫伤: 1. 2. 3.
2. 3. 4.
热身和放松不足 训练距离和持续时间增加过快 解剖上的异常,如“O型”腿、扁平足等 运动过度使髂胫束缩短 臀中肌等外展肌过弱 在倾斜的路面跑步 穿着外侧磨损的运动鞋 不良的运动习惯(骑单车、深蹲)
做好准备活动及放松整理 注意正确地骑车与跑步动作 休息 如出现肿胀,可予R.I.C.E.处理 髂胫束伸展运动可以非常有效的防止疼痛复发
小腿肌肉在胫腓骨附着点受 到过分牵拉,刺激骨膜引起 的非细菌性的炎症。 症状:疼痛、压痛、骨膜下 水肿等
剧烈跑跳后十几天发生
下肢的肌肉还不发达 脚落地时不会利用缓冲力量 准备活动不充分
长时间在坚硬路面跑跳
跑步需循序渐进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及整理活动 选择缓冲较好的运动鞋 掌握跑步落地缓冲技术 避免在坚硬路面进行长时间跑跳 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24~48小时:R.I.C.E 冰敷: 冰袋装入塑料袋 冷敷时间20min 冷毛巾需2~3分钟更换一次 喷雾需与皮肤垂直,距离20~30cm 每次10s,不可喷射过多,防止冻伤 不可喷射面部
主动拉伤 肌肉主动收缩力量超过肌肉 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被动拉伤 肌肉牵伸超过肌肉本身特有 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体育运动过程中受到机械性和 物理性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伤害, 称为运动损伤。
特点:
急性损伤相对较多
预防重点: 注意急性损伤预防
注意劳损预防
劳损者较少
关节扭伤发生率较高 预防手指及足踝关节扭伤
1. 2. 3. 4. 5. 6. 7.
重视损伤预防 运动前充分热身 运动后积极放松 注意自我保护 创造安全运动环境 遵循科学锻炼原则:全面性、渐进性、针对性 加强易伤部位训练
西方国家的2型糖尿病患者90%都肥胖或超重 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9倍
降低血糖,有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 增加了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 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轻、中度高血压 增加了能量的消耗,有利于减重 可以降低休息时的脉率,改善心功
伤处疼痛肿胀 压痛 肌肉紧张或痉挛 肌肉发硬 肌肉主动收缩或拉伤疼痛加剧 可感到或听到断裂声 皮下淤血 肌肉畸形
1度肌肉拉伤: 少数肌纤维拉长、撕裂
周围的筋膜完好 只在显微镜下能见到 运动时感到疼痛,但仍可以 进行运动
2度肌肉拉伤:
较多数量的肌纤维断裂 筋膜可能亦有撕裂 可能感到“啪”一声拉断的感觉 常可摸到肌肉与肌腱连接处略有 缺失和下陷 在撕裂处周围由于出血,水肿可 能发生。
关节附近滑囊发炎 急性:直接外力作用下使滑囊比受到损伤发炎 慢性:滑囊壁受到反复摩擦。
髂胫束与股骨外上
髁的过度磨擦,导 致韧带或滑囊炎症 的发生。
股骨外上踝或其周围疼痛,以刺痛为主 跑步时疼痛加剧(尤其下坡时) 膝关节屈曲20-30度或伸直时疼痛最明显
滑囊炎症严重时,疼痛甚至会放射至大腿及小 腿的外侧和发生弹响。
反复的肩上举活动 游泳、举重、打网球、投掷 运动 肩部结构改变 如骨赘形成、韧带增厚;肩 袖损伤后出血水肿、滑囊充 血发炎等
做好准备活动及放松整理 加强肩部稳定性 避免不良训练动作(训练、伸展)
避免过重负荷的肩部运动
骨折症状
疼痛 2. 肿胀 3. 皮下瘀血 4. 功能丧失 5. 出现畸形和假关节 6. 有压痛和震痛感
形式:磁控单车或跑步机上走路,划船机 频率:3~7天/周 强度:最大心率的50%~85% 时间:30~60min 伸展:静态或主动伸展在坐姿或站姿下 抗阻力训练:2~3次/周,10~20次/组,1~3 组,以循环的方式进行,并保持适当间歇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