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用冰取火》是北师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事的记叙文。

本单元以“智慧”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是《田忌赛马》、《捞铁牛》和本课,在第四册书中也有关于“动脑筋”为主题的两篇主题课文《称象》和《狮子与兔子》。

从不同角度帮助我们认识智慧。

对比前两篇文章,《用冰取火》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南极世界,讲述了年轻的南极探险队员制作“冰透镜”引燃火绒,使探险队从没有火的绝境中摆脱出来的故事。

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和智慧。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初步具有应用语文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测,以及与学生、与科学老师交流后,也了解到学生对于凸透镜聚光原理不熟悉,因此针对陌生的南极环境以及聚焦取火的知识点,布置学生在课前亲身实践用凸透镜聚光取火的原理,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和交流,解决一些疑问。

而对于为什么只有年轻的探险队员想出了这个最有效果的办法这个问题,多数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把这个关系文章主旨的问题定位本课时的难点。

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威胁”、“一筹莫展”、“绝望”、“束手无策”、“思索”、“摩挲”等,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感受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理解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最重要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最重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听写:绝望思索就像手被捆住一样形容没有一点办法(投影出示,学生检查、修改)投影出示:绝望思索束手无策师:这两组词分别描写的是谁?(出示板书:大家年轻队员)是什么让这些原本顽强的探险队员束手无策,陷入绝望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预设:打火器找不到了。

师:没有打火器就没有火【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通过听写关键词语,考察第一课时学生识字学词的效果,同时,为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以及本节课学习课文提供了线索。

二、品读课文(一)了解用冰取火的原因1、探险队员所处的南极洲什么样?火就真的这么重要吗?请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用直线画出相关词句。

为了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看似平常、普通的火,在环境恶劣的南极洲却是生存的必需品,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引导学生:预设1:从前,有一个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洲。

那正是南极洲的夏季,说是夏季,其实也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

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把它那几乎使人感觉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给探险队员们。

师:零下20摄氏度什么样,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吗?(可以结合家用冰箱:咱们家用冰箱的冷冻仓也就零下十几度,南极洲可是零下20几度,还是在夏天,这得是多么的寒冷呀)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段话。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南极洲的寒冷?预设:天上虽然有太阳,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

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师:南极洲不光寒冷,还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预设:变化无常师:什么叫变化无常,你能试着说说吗?当学生说不出来时,出示补充资料出示: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一个大陆,年平均为-25℃,而内陆低达-55℃。

寒季不仅气温很低,而且气温变化也很小。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几乎所有降水都是雪和冰雹。

人们把白色冰原称为“白色沙漠”。

南极洲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大陆。

这里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平时常有11~12级大风。

大风常挟带着粒雪和冰屑,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该洲不仅风力强,而且风日也多,阿德利地平均每年有340个风日。

师:刚才柔和的太阳还挂在天空,可是眨眼间,暴风雪就侵袭了这里,刺骨的寒风中夹杂着粒雪和冰屑,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就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

出示:南极的天气变化无常,探险队员们顽强地抵抗着无情的大自然带来的寒冷和风暴,进行科学探测。

当他们到达一个孤岛上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课文。

2、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示意学生接读)队员们刚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3、假如你就是探险队中的一名队员,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心情如何(着急、害怕)师追问:你害怕/着急什么?(没有火可怎么活)师:示意此生读投影出示: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师:我们大家都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1:读出火很重要(带着体会读)预设2:生说不出来师:没有火影响到了工作、影响到了生活,甚至还危及到了生命,这个结果越来越(生接:严重)出示:工作、生活、生命标红师:带着这种体会自己读读这句话师: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段话,老师读黑色的部分,你们读红色的部分,好吗?师: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我们无处求救,随时都可能被冻死、饿死。

面对这种绝境,大家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四段)1生读出示: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4、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什么叫“一筹莫展”吗?(一点办法也没有)带着你的体会读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资料补充、反复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即南极洲环境十分恶劣,从而让学生透彻地明白火是探险队员在南极洲生存下去不可缺少的东西,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下文“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的原因。

并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一筹莫展”。

(二)品悟取火过程,感受人物不同1、当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的时候,年轻队员是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请大家看投影,谁来读读自学提示?出示:默读5-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这个年轻队员的想法,用曲线画出他的做法。

2、当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的时候,这个年轻人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汇报所画的句子出示PPT)出示:“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如果学生对词句理解的不到位,我会顺势抛出这几个问题来逐层引导学生:“假如你就是在绝望人群中冒出这个想法的人,你想怎么读?”“从他的想法中,你读出了什么?(不能就这样,我的想办法)”当学生理解到次层次时,我会用这样的语言顺势过渡“对,我们不能束手无策,等待着无情的死神的到来。

”从而引出反问句的作用。

当学生通过对比读、同桌互读明白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的语气更强烈时,我会让学生第三次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否定句,从而感受年轻队员面对绝境时的不放弃、不甘心。

出示: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不能束束手无策,等待着无情的死神的到来。

3: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是怎样做的呢?(手指投影)预设: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在本句中,我需要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同桌互读、讨论的方式理解重点词“思索”的两层含义:a)他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不能就这样等待死亡。

b)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他还思索如何借助这些这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自救。

当学生透彻地理解了重点词“思索”后,我会顺势抛出问题“经过他的细心观察和久久地思索,他想出了什么办法?”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即年轻队员做冰透镜的过程。

出示: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4、读一读,从他做冰透镜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指导学生抓重点词“慢慢”、“轻轻”、“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反复品读年轻队员做冰透镜时的耐心、十分小心以及对冰透镜要求必须做地光洁透明来感受在绝境中年轻队员的那份沉着、冷静。

5、冰透镜做好了,他又是怎么利用冰透镜的?。

出示: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

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

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在学习本段文字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来感知年轻队员尝试用冰取火的过程,通过圈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一分钟”、“两分钟”、“一会儿”以及省略号,感受年轻队员取火耗时长,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看到年轻队员用冰取火时,其他探险队员们当时命悬一线那复杂的心情,我设计了一个语言文字训练:出示:一分钟,两分钟……探险队员们地等待,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

探险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希望。

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红点,探险队员们内心充满了,接着便燃烧起来了,探险队员们!6、那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亡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

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

7、如果你就是探险队员,我来采访采访你,你想对这名年轻的探险队员说什么?预设:冷静、坚持、聪明8、师生接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师:是呀,当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的时候,这个年轻的探险队员想出示:“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师:当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的时候,这个年轻的探险队员出示:(示意一组学生接读)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师:当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的时候,这个年轻的探险队员出示:(示意男生接读)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手不断地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师:当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的时候,这个年轻的探险队员出示:(示意全班生接读)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松的火绒上。

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

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师:正是他面对绝境时不放弃,冷静地思考,运用智慧使大家绝处逢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自读、同桌互读、齐读、体会读、抓重点词语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来品读面对绝境时,不同人物的品质三、小结:同学们,回顾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文中用了将近一半的文字来描写环境,这样大的篇幅放在环境描写的用意是什么呢,你能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谈一谈吗?预设: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突出“火”的重要性,也是用冰取火的原因。

师:你们分析的很有道理!环境描写在叙事文中可以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交代事情的起因。

希望在今后的写作中,你们也能正确地运用环境描写。

师:同学们,我们还学过哪些课文,也是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预设:曹冲称象、狮子和兔子、捞铁牛、田忌赛马。

师:希望你们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智者。

老师为你们推荐两本与智慧有关的书《生命中不可错过的智慧》《让孩子聪明的100个故事》板书用冰取火大家年轻人一筹莫展思索束手无策冷静智慧绝望不放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