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原理课件
证明了存在事故频发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论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 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5.1事故频发倾向论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性格特征:
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脾气暴躁; 慌慌张张、不沉着; 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 喜怒无常、感情多变; 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 极度喜悦和悲伤; 厌倦工作、没有耐心; 处理问题轻率、冒失; 缺乏自制力。
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 ,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反之,只要任何一个环 节出现问题,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
在危险释放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 是正确的,则虽然面临着已经显现出来的危险,但仍然 可以避免释放的危险带来伤害或损害;反之,只要任何 一个环节出错,危险就会转化为伤害或损害。
1)机械运行情况和环境状况,是否正常? 2)人的心理、生理、知识技术如何,是否正常? 3)人对系统中危险信号感知、认识理解和行为响
应如何? 4)机械特性与人特性容配否? 5)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许是否相容?
2.4 系统观点的事故致因理论
系统理论特别关注对人的特性的研究,包 括:
1)人对机械、环境状态变化信息的感觉和觉察 2)人对机械、环境状态变化信息的认识 3)人对机械、环境状态变化信息的理解 4)人对机械、环境状态变化信息的采取适当响
应行动的知识 5)面临危险时的决策 6)响应行动的速度和准确性怎样?
2.4 系统观点的事故致因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来自人的行为 与机械特性间的失配与不协调,是多种因 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系统理论代表性的事故致因模型:
瑟利模型 安德森模型
2.4.1 瑟利模型
1969年瑟利(J.Surry)以人对信息的处 理过程为基础描述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 。并认为,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失 误从而导致人的行为失误,进而引发事 故。
上节课内容回顾
事故
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 、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 意外事件。
事故的基本特征
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
上节课内容回顾
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安全的极向性 避免事故或危害的有限性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5)伤害
2.4.1 瑟利模型
内容包括:
危险构成 危险输出
2.4.1 瑟利模型
瑟利模型的启示:
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 危险的可接受性问题,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
的辩证关系
为了防止事故,应具备及时采取避免危险行 为的能力。
正确估计危险由潜在变为显现的可能性。 正确估计自己避免危险显现的技能。
2.4.1 瑟利模型
瑟利模型实际上研究的关系是在客观已 经存在潜在危险(存在于机械的运行和 环境中)的情况下,人与危险之间的相 互关系、反馈和调整控制的问题。然而 ,瑟利模型没有探究何以会产生潜在危 险,没有涉及机械及其周围环境的运行 过程。
2.4.2安德森模型
该模型是在瑟利模型之上增加了一组问 题,所涉及的是,危险线索的来源及可 察觉性,运行系统内的波动(机械运行 过程及环境状况的不稳定性),以及控 制或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操作者) 的行为的波动相一致。
这一理论称为瑟利事故模型(Surry’s accident model)。
2.4.1 瑟利模型
理论基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2.4.1 瑟利模型
瑟利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危险构成) 和危险释放(危险输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 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知觉、认 识和行为响应过程。
2.4.2安德森模型
系统理论的指导意义
对事故调查的指导 如对系统必须作深入的了解,通过正常和异常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才
能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所在和触发条件,全面识别危险源 。 对事故预防的指导
设计的系统必须是可控的、可靠性的、稳定的。 合理的功能分配;安全、优好的人机界面;有效的教育培训和演练。 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危险源始终处于掌控之中。 对基础研究的指导 系统理论从许多方面为事故的研究指出了方向。如,人机工程方面: 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和界限,对危险的构成、显现的觉差能力(感觉器 官)、认识 能力(分析、判断、记忆)、行为响应能力、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还有技术设计方面,环境条件方面等。
2.5其他理论
2.5.1事故频发倾向论 2.5.2变化-失误理论 2.5.3两类危险源理论
2.5.1事故频发倾向论
事故频发倾向论(Accident proneness)
1919年,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 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伤害事 故发生次数资料按如下3种统计分布进行了 统计检验。
(1)泊松分布 (2)偏倚分布 (3)非均等分布
研究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 更容易发生事故。
2.5.1事故频发倾向论
其他证明
1926年,纽鲍尔德(E.M.Newbold)进行了 检验。随后,马勃(Marbe)跟踪调查了一个 有3000人的工厂
结果发现:第一年没有发生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几年里 平均发生0.3~0.6次事故,第一年发生一次事故的 工人在以后几年里平均发生0.86~1.17次事故,第 一年发生两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几年里平均发生 1.04~1.42次事故。
4
2.4成的整体。
把人、机、环境作为一个系统(人机系统) 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 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 防事故的途径。
2.4 系统观点的事故致因理论
人 机 系 统
2.4 系统观点的事故致因理论
系统理论着眼研究的问题:
上节课内容回顾
能量转移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
释放并转移于人体。
能量转移论事故致因:
(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抵抗某种形式的过量 的能量—第一类伤害
(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 干扰—第二类伤害
第2章 事故致因理论
2.4 系统观点的事故致因理论
2022/3/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