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科学原理 .

安全科学原理 .


(2)要想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必须做好劳动者的动态安全管理。 (3)要想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还要做好劳动环境的安全管理。 (4)要想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还要解决好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 事故预防原则 2.强化人的安全行为,预防事故发生
强化人的安全行为,预防事故发生,是指通过开展安全 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使其产生安全行为,做到自我预
一、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 Greenwood)和伍兹(H. H. Woods)对许多工厂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 更容易发生事故。(重点人) 美国的法默(Farmer)提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工厂 中少数人具有稳定的、内在的、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最著名的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 里希(W. H. Heinrich)的因 果连锁 理论(也称多米诺骨牌理论)。
事故的多发作业
事故发生周期
2 事故概述
三、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新发生的、不可预见的意外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之外, 而社会中绝大多数事故,即社会中重复发生的同类事 故,均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人们能认识掌握安全与事故的运动规律和预防、 控制事故的规律,把传统的事后管理转到事故发生之 前,从本质上对事故进行超前有效预防和控制,社会 中绝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自然生存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事故的统计规律
海因里希
3 事故致因理论
其中以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链理论最为著名: 事故因果链模型共包括事故的基本原因、事故的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
因、事故、事故后果五个互为因果的事件。
图2-3
事故因果连锁
3 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的五个事件如下:
遗传及社会环境
人的缺点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5 安全系统工程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
系统
实行强制的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监督 建立健全安全法规制度
有效的群众监督
4 事故预防原则 2.工程技术对策
工程技术对策是指通过工程项目和技术措施实现生产的本质 安全化,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在具体的工程技术对策中,可采用如下技术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7)时间防护原则 (2)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 (8)薄弱环节原则 (3)冗余性原则 (9)坚固性原则 (4)闭锁原则 (10)个体防护原则 (5)能量屏障原则 (11)代替作业人员的原则 (6)距离防护原则 (12)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
4 事故预防原则
3.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是通过制定和监督实施有关安全法令、 规程、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等规范人们在生 产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使劳动保护工作有法可 依、有章可循,用法制手段保护职工在劳动中 的安全和健康。 4.安全教育对策
5 安全系统工程 三、人为事故的预防 1.人为事故的规律
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人既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又是 生产中安全与事故的决定因素。
4 事故预防原则
四、设备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
设备与设施是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生产 要素。 设备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研究应集中于4方面:
设 备 因 素 与 事 故 的 规 律
设 备 故 障 及 事 故 的 原 因 分 析
设 备 导 致 事 故 的 预 防 、 控 制 要 点
设 备 的 检 查 、 修 理 及 报 废
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
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
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
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4 事故预防原则
二、事故的宏观战略预防对策
1.安全法制对策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度
职业安全 卫生的 法制对策 是通过如 下几方面 的工作来 实现的。
我国古代
青铜冶铸 及其安全 防护技术 都已达到 了相当高 的水平
到了18世纪中叶
21世纪
人—机—环 境联系越发 紧密。各种 体系的建设, 更加以人为 本
工业革 命,劳 动生产 率空前 提高
1 安全科学自然属性
1 安全科学自然属性 安 全 科 学 的 属 性
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有关
安全机制与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有关
事故多发季节
触电事故多发生在夏季;雷击事故多发生在春夏之交雷雨季 节;火灾事故多发生在秋冬季 (1)高处作业。(2)地下作业。(3)带电作业。 (4)高速转动作业。(5)有污染的作业。 (6)在交叉路口、陡坡、急转弯、闹市区行车。 (7)复杂操作。(8)单调的监控作业。 容易发生在人处于自己生物节律的临界期或低潮期 事故发生率随时间的变化往往呈波动性
事故特征
事故是一个动态过程, 有萌发、发展、突发 3个阶段 事故的发生规律 事故的发生 有它的必然性
2 事故概述
事 故 的 发 生 规 律
节假日及其前后:节假日及其前后,操作人员思想受干 扰多,工作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事故多发时间
交接班前后:交接班前后的一个邻近时间段,有人称之为 “注意力低峰” 凌晨04:00~06:00 想较难集中 通常人在凌晨是最发困的时候,思
安全管理工程学 安全社 会学 (社会 科学类 )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全系 统学 (系统 科学类 ) 安全人 体学 (人体 科学类 ) 安全经济工程 安全 社会 工程 学 安全教育工程 安全法规
……
安全管理工程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安全社 会工程 安 全 工 程 安全系 统工程
安 全 观
安 全 学
安全运筹技术学
安全运筹技术
安全 系统 工程 学
安全信息技术 安全控制技术 安全生理学 安全心理工程
安全 人体 工程 学
安全生理工程 安全人 体工程
安全人机工程
1 安全科学自然属性
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综合特性
会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社 教育学 综 安全科学与工程 学科 安全 合 文学 学

理学
科学
工程
历史学
3 事故致因理论
四、现代系统安全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战略武器的研制、宇宙开发和核电站 的建设等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标志的复杂巨系统相继问世,以 瑟利、安德森为代表的众多学者提出了系统安全理论。
社会因素 经济 文化
社 会 因 素
管理因素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偶然事件
(事故隐患)
触发
事故损失
事故类型
3.环境因素。
3 事故致因理论
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避免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主 要技术措施
用 安 全 的 能 源 代 替 不 安 全 的 能 源
在 时 间 上 或 空 间 上 把 能 量 与 人 隔 离
限 制 能 量
防 止 能 量 蓄 积
缓 慢 地 释 放 能 量
采 取 防 护 措 施
信 息 形 式 的 屏 蔽
防事故的发生。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
一要开展好安全教育,提高人们预防、控制事故的自为 能力; 二要抓好人为事故的自我预防。
4 事故预防原则 3.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控制事故发生
要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控制事故发生,主要 有如下5种方法。 (1)自我控制 (2)跟踪控制 (3)安全监护 (4)安全检查 (5)技术控制
安全管理与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
1 安全科学自然属性
安 全 与 危 险 的 统 一 性 和 矛 盾 性 安全的相对性
危险的绝对性
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具有矛盾的所有特性
1 安全科学自然属性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哲 学 基础科学 安全技 术学 (自然 科学类 ) 技术科学 安全 设备 工程 学 安全设备工程学 安全设备卫生工程学 安全设 备工程 工程技术 安全设备机械工程 安全设备卫生工程
2 事故概述
1. 安 全 与 事 故 的 自 然 生 存 规 律
安全与事故的自然生存规律, 是指安全与事故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之中, 具有与客观事物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
人们对安全、隐患、事故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并没有揭示出安全、隐患、事故的本质。
2 事故概述
2. 安 全 与 事 故 的 发 展 变 化 规 律
研究对象
宏观上--安全理论与策略
内容
微观上--安全段和方法
综合性和交叉性。 涉及数、理、化、天文、地理、生物、 经济、法学、管理、教育等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知识,形成了大量的
主要是人类技 术系统领域的灾害事故
安全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
1 安全科学自然属性
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远古时代
利用石器 和木器制 造了作为 狩猎(即生 产)和自卫 (即安全) 的工具
科 农学 自 医学
技术
学 工学 学
军事学
管理学
然 科
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
2 事故概述
事故概念
事故
系统
所谓系统, 指由相互间具有 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 结合而成的一个 能完成特定功能 的整体。
事故是系统运 行过程中 发生的意外的、 突发的事件的统称
2 事故概述
事故是在系统运行 过程中发生的
事故是意外的突发事件, 属于随机事件
4 事故预防原则 五、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
1.环境与事故的规律 环境:指生产实践活动中占有的空间及其范围内的一切物质状 态。 环境包括的内容,依据其导致事故的危害方式分为如下内容: ①环境中的生产布局,地形、地物等;②环境中的温度、湿度、 光线等;③环境中的尘、毒、噪声等;④环境中的山林、河流、 海洋等;⑤环境中的雨水、冰雪、风云等。 2.环境导致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应做好如下工作: 运用安全法制手段加强环境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治理尘、 毒危害,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应用劳动保护用品,预防、 控制环境导致事故的发生;运用安全检查手段改变异常环境, 控制事故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