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名词解释:1.中央银行制度: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2.最后贷款人: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3.银行的银行:统一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一级为普通银行提供支付保证,即充当最后贷款人。
4.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由一家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与中央银行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
复习思考题:3.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需要一个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1)从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出了对金融业加以管理的必要性;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
(2)从产生中央银行的客观经济原因来看,首先缓解政府融资的压力,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客观上需要有一个机构对政府的收支、资金往来和融资进行专门管理。
(3)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央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央行是国家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
因此在市场经济国家中一个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为国家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4.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从垄断货币发行权看,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从统一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一级为普通银行提供支付保证即充当最后贷款人看,它是“银行的银行”;从保障银行和金融业稳健运行、旅行金融监督管理职能和为政府服务等方面看,它是“政府的银行”。
总之,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5.中央银行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表现为: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表现为:①集中存款准备金,控制信贷规模,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②充当最后的贷款人;③充当票据交换和清算的中心;(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表现为: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政府债券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④为国家持有和经营外汇储备;⑤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实施金融监管;⑧向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建议。
1.为什么中央银行要垄断货币发行权?(1)可避免货币分散发行时带来银行倒闭、金融混乱事件的发生,便利商品的流通,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2)有利于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使货币发行便于控制,以保持市场货币流通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当比例,保证通货的稳定。
(3)有利于中央银行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4)有利于推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便利政府利用中央银行手中的货币工具来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2.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及独立性的类型?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法律地位、隶属关系、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决策机构的组成、对中央银行的监督检查、收入来源及其支配。
类型: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
第三章试分析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差异的原因?(1)中央银行业务活动最基本的原则是必须服从于履行职责的需要。
因为中央银行的全部业务活动都是为其履行职责服务的,是其行使特定职权的必要手段。
(2)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性四个原则。
第四章名词解释:1.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根据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2.中央银行债券:一种特殊的金融债券,特殊性表现在:期限较短,目的是为了实现金融宏观调控而发行。
复习思考题:3.货币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货币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货币财政发行,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财政发行:政府可以通过发行纸币直接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公债,迫使银行额外增加纸币发行。
4.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1)垄断法性原则。
坚持垄断发行的原则是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与中央银行,这样才能统一国内的通货形式,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的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同时,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还有利于中央银行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政府完全得到发行钞票的经济利益。
(2)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
即指货币发行又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
在现代不兑现纸币制度下,纸币的发行量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客观的货币需求量之间,必须保持相对适应的关系,否则将出现通货不稳定,扰乱正常流通和生产的运行,以至引起社会经乃至政治的动荡。
(3)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
即是说货币发行要具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既要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经济萎缩,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供应造成经济混乱。
7.中央银行发行债券的目的和作用与商业银行发行债券有何不同?中央银行债券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债券,其特殊性表现在期限较短,具有可控性,抗干扰性和预防性,也是为了调节金融机构多余的流动性,而向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
债券的发行是一种主动负债业务,其发行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
其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到期时则体现基础货币的投放。
中央银行债券的发行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调节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买进已发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债券往往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
第五章名词解释:1.再贴现业务: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以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2.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传统政策工具。
3.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4.经常性存储: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必要的对外支付能力,在经营方式上可采取短期性运用和投资的做法。
思考复习题:1.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贷款业务有何意义?(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和支付保证,是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手段。
(2)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贷款业务也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渠道。
4.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1)相同之处:①效果相同:央行买进证券相当于增加贷款,而抛售证券相当于贷款回收;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相同:买入证券会增加基础货币量,抛售证券则会减少基础货币量;③二者皆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2)不同之处:①流动性不同;②央行获取收益方式不同;③对经济金融环境(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要求不同。
11.目前我国央行的资产业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主要问题:(1)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张是否具有效率和可持续性;(2)外汇储备扩张导致本币被动超发,加大国内通胀压力;(3)资产结构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能力问题。
解决策略:(1)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通过各种可操作的方式,加快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走出去”战略步伐,将不断进入中国境内的外汇资金转变为中资机构的对外借贷资金、生产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
(2)从国家外汇资产思路出发,藏汇于民。
国家外汇资产由政府外汇资产、企业外汇资产和国家外汇资产等构成,将外汇资金集中于政府外汇储备的思路和政策,不利于各类主体多方向多渠道地使用外汇资金,也不利于各类主体多方式多路径地将外汇资金输出,因此需要对此做出调整。
(3)在资产结构方面,细化“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增大在这些科目的资产配置数量。
第六章名词解释:1.结算:一般是指为实现因商品(服务)交易、金融活动、消费行为等引发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而发生的货币收付,是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具体体现。
2.清算:又称银行间清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系统,实施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收、对账与确认、收付金额的统计轧差等一系列专业程序。
3.净额结算:支付系统将在一定时点上收到的各金融机构的转账金额总数减去发出的转账金额总数,得出净余额。
4.实时全额结算:5.大额支付系统:是一国支付清算体系中的主干线,其运行将对金融市场及金融体系效率产生重大影响。
复习思考题:2.中央银行支付清算职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组织票据交换清算;(2)办理异地跨行清算;(3)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4)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5)提供跨国支付服务。
4.净额结算与实时全额结算的特征是什么?净额结算特征:(1)具有节约流动性的优势;(2)降低了资金的流转的速度;(3)若净债务银行在清算时刻没有足够的资金清偿债务,结算则无法完成,将可能导致支付系统风险发生。
实时全额结算的特征:实时全额结算较净额结算更有效率,更有利于规避支付风险:第一、实时全额结算系统的显著特征在于“实时”和“全额”。
“实时”即结算在营业日清算期间内非间断、非定期地持续进行;“全额”即每笔业务单独处理、全额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点进行借、贷方总额轧差处理,从而实现了支付信息的“随到随处理”,明确清晰。
第二,它依托与电子信息技术采取实时转账,从而根本性地缩短了结算时隔,提高了支付效率,见底了支付系统风险。
第三,它通常设有支付指令排序安排,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若哦支付指令发出方的资金头寸不足以完成支付,队列排序将发生作用,以保障支付系统正常运行。
第四,他处理的所有业务均是不可撤销、不可变更的,所以对支付系统参加者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因而助于促进支付系统参加者的流动性管理管理。
第七章名词解释:1.国库制度:指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保管、出纳及相关事项的组织管理与业务程序安排。
2.反洗钱: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