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一、填空题1.一般而言,金融稳定具有、、的特征。
只有在金融稳定的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___________的功能才能够得以有效发挥。
2.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_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核心。
3.从中央银行理论及各国央行的实践来看,所有国家都把__________作为中央银行的第一目标。
4.FSAP通过三个层次评估金融体系是否稳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金融稳健指标是基金组织为了监测一个经济体中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客户的稳健程度而编制的一系列指标。
它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1.中央银行关注金融稳定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与中央银行的( B )地位有关。
A.发行的银行B.最后贷款人C.政府的银行D.银行的银行2.金融稳定性评估框架中( C )是核心部分。
A. 当前金融市场条件的监督B. 宏观金融联动效应监督C. 宏观审慎监督D. 宏观经济状况的监督3.原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中国人民银行专司货币政策职能是在( C )年。
A.2001 B.2002C.2003 D.20044.以下( D )项属于广义协调但不属于狭义协调的监管主体。
A.中央银行 B.政府有关部门C.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 D.金融行业公会5.( A )对本国金融业实施伞式监管制度。
A.美国 B.德国C.波兰 D.英国三、多项选择题1.金融稳定的“三根主要支柱”包括( ADE )。
A.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 B.市场主体的适应性C.市场交易和秩序的稳健性 D.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E.健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2.FSAP框架下进行的金融稳定评估,通常采用的三种分析工具有( BCD )。
A. 宏观审慎监督B. 金融稳健指标C. 压力测试D. 标准与准则评估E. 巴塞尔协议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稳定局的主要职责有( ABCDE )等。
A.评估金融系统风险B.会同有关部门综合研究金融业改革发展规划C.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协调发展问题D.参与有关机构市场退出的清算或重组工作E.负责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测4.外汇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包含( ACE )等。
A. 外汇交易市场的统计B. 银行资本充足率统计C. 国际储备统计D. 相对通货膨胀率统计E. 对外投资统计5.《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中各项指标包括( ABCD )。
A.金融发展情况指标 B.银行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C.证券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D.保险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E. 金融市场监测指标四、判断且改错1.因为金融稳定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及方式作用金融机构、市场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所以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的特征。
()2.金融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稳定是确保一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3.金融稳定的基本制度框架可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宏观经济因素、金融调控与监管、市场支持保障和金融风险处置等五个方面。
()4.压力测试的目标是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可能对金融体系稳健性带来的影响,来对因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而产生的风险和脆弱性进行评估。
()5.监管协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由于广义金融监管协调的主体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监管工作,因此一般所说的金融监管协调主要是指广义的协调。
()五、简答题1.什么是金融稳定?其特征有哪些?2.金融稳定的目标有哪些?3.金融部门评估(FSAP)的目标是什么?4.为防范金融危机的出现,值得中央银行关注的指标包括哪些?5.什么是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六、论述题试论述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及其效果。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全局性、动态性、综合性、资金媒介2.价格稳定、银行稳定3.保持币值稳定4.宏观层次、微观层次、监管层次5.核心指标、鼓励指标二、单项选择题1.B2.C3.C4.D5.A三、多项选择题1.ADE2.BCD3.ABCDE4.ACE5.ABCD四、判断且改错1.错。
应改为:因为金融稳定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及方式作用金融机构、市场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所以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2.对。
3.错。
应改为:金融稳定的基本制度框架可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市场结构与秩序、金融调控与监管、市场支持保障和金融风险处置等五个方面。
4.对。
5.错。
应改为:监管协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由于狭义金融监管协调的主体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监管工作,因此一般所说的金融监管协调主要是指狭义的协调。
五、简答题1.什么是金融稳定?其特征有哪些?金融稳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协调,并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运行效率的一种状态。
在该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地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协调关系。
一般而言,金融稳定具有以下特征:(1)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
由于中央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和支付清算体系的提供者和维护者,应立足于维护整个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密切关注银行业运行态势的同时,将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动态及风险纳入视野,重视关键性金融机构及市场的运营状况,注意监测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市场、跨机构乃至跨国境的传递,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处置可能酿成全局性、系统性风险的不良金融机构,保持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
因此,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的特征。
(2)金融稳定具有动态性。
金融稳定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概念,其标准和内涵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并非是一成不变而固化的金融运行状态。
健康的金融机构、稳定的金融市场、充分的监管框架和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的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会进行策略、结构和机制等方面的调整及其互动博弈,形成一种调节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整体的流动性制度架构,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形势。
(3)金融稳定具有综合性。
因为金融稳定作为金融运行的一种状态,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及方式(包括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手段等)作用或影响金融机构、市场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从而在客观上要求对金融稳定实施的手段或政策工具兼具综合性的整体考量,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2.金融稳定的目标有哪些?金融稳定的目标为:保持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其目标涵盖以下三方面:(1)对经济全局而言,要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主权,以避免金融危机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干扰和破坏。
(2)对金融部门而言,要防范和化解全局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局部系统性金融风险,及时切断风险传播,阻止风险的蔓延。
(3)对社会经济个体而言,要提供一个合理的金融预期,增强他们对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信心。
3.金融部门评估(FSAP)的目标是什么?金融部门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做到以下七点:(1)理解一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如何进行监管,包括监管者选拔、任命、问责、监测的程序,以及这些方面存在的缺陷是否会导致本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2)评价一国监管机构遵循良好治理实践的程度和水平;(3)判别监管资源是否被合理配置以确保监管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一致性;(4)评价监管治理框架是否有利于未来政策的连续性,政策的连续性是政策具备公信力的必要条件;(5)判别一国实现以风险为导向的监管治理的程度,以及一国是否具备足以识别、披露和管理风险的系统;(6)判别监管机构作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公信力和操守;(7)区分金融部门改革的优先顺序,以改善治理框架,同时通过技术援助提供支持。
4.为防范金融危机的出现,值得中央银行关注的指标包括哪些?指标包括:(1)相对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增长过快或过低都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应该将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2)银行资本充足率。
由于这一指标显示了金融机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所以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将难以防范外部冲击下的银行倒闭事件的发生。
(3)实际汇率及其波动程度。
银行业的汇率风险很大,汇率的剧烈波动将对其经营管理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乃至影响到整个金融业的稳定。
(4)外汇储备/外债总额。
虽然我国的外汇储备比较充足,但是单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很难跟国际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抗衡,他们能够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更多的资金对一国实施冲击。
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它们的比值。
(5)国内信贷增长率。
我国的国内信贷增长率除了1999年和2000年较低外,其他年份的增长率均保持在15%左右,且我国信贷供给中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国有企业的贷款供给超过需求,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
(6)不良资产/银行总资产。
银行高的不良资产构成了对整个金融体系甚至是整个经济的威胁。
我国的不良资产的比率是比较高的,虽然对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良资产率仍然偏高,该指标太高说明银行体系缺乏稳定性,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反弹。
5.什么是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一国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协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个金融监管主体为了实现金融监管的整体有效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各种机制努力实现监管工作的和谐一致。
按照纳入协调范围的监管主体的多少,监管协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协调的监管主体包括一国或地区的中央银行、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审计部门)。
广义协调的监管主体除了以上各机构部门外,还包括金融行业公会、各种专门的服务性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等等。
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指在人民银行、各监管机构之间建立的支持、配合和沟通协调机制。
其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职能与监管机构监管职能的协调与配合;二是人民银行的部分监管职能如外汇管理、支付结算管理、反洗钱等与监管机构间监管职能的协调与合作;三是监管机构之间针对业务交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
六、论述题试论述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及其效果。
(一)设立专门的金融稳定职能部门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不再承担银行业监管职能后,强化了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为维护金融稳定可以采取的各种法律手段。
为了适应职能调整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在总行设立了金融稳定局,分行及省会城市中心支行设立了金融稳定处,担当起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
(二)积极引导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当前,人民银行主导对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整体金融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目前,人行已经承担了金融改革方案的综合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