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辣木的种植技术,想要的朋友、仔细看看哦。
最近有朋友说、想要了解一下辣木的种植技术,喜欢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的看看哦。
辣木生长迅速,当年栽种即可有收获。
可采收嫩梢作蔬菜食用,也可采收叶片干燥粉碎作保健食品,还可采收嫩蒴果作菜用果,采收成熟蒴果作制种果。
辣木分为纤细型种、粗壮型种、块根型种三类。
纤细型种中的M.oleiferaLam .原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由于口感好、萌发能力强,为栽培面积最大、研究最多的辣木种。
千百年来,辣木作为营养食物、药物及其它功能原料而被人们开发、利用着,现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30多个热带、亚热带国家或地区。
随着对其研究和开发深入,辣木正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美国基督教世界救济会(C W S)在很多国家建立了相关组织,倡导种植辣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当地民众对抗营养不良及提高艾滋病患者自身免疫力(该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
1、辣木对环境的要求辣木属热带植物,但其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等环境要求不严格。
1.1气候条件生长温度10~40℃和年降水量300~3000mm,生长适宜温度18~32℃和年降水量800~1800mm,能忍受53℃的高温和5℃低温,也能耐受轻微的霜冻和较长时间的干旱;特注:因辣木树枝较脆,容易折断,要求静风或无大风的环境。
1.2土壤条件辣木对土壤质地和酸碱度要求不严,能在PH4~9的各种土壤中生长。
适宜生产条件是PH5~6.5、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土。
1.3地形条件海拔和地貌对辣木生长影响不大,只要温度和雨量满足,辣木可在相宜的不同海拔和地貌条件下正常生长、开花、结果在。
适宜海拔<1000m,坡度<25°。
2、苗木繁殖一般采用种子繁殖。
最好采用当年采收的完全成熟种子,种子萌发率可达90%以上。
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萌发率会降低,室温下常规保存一年的种子萌发率只有60%左右。
热带地区常年可播种,但最佳播种期为2月底至3月初。
2.1苗床备选择靠近种植地、静风、水源方便的土地,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平整好土地。
用红砖砌长宽高约600cm×80cm×40cm的催芽床,然后放入河沙,厚度20~25cm。
苗床上方架设40%左右的遮光网遮荫。
荫棚高1.7m,长宽依苗床规模的实际地形而定。
2.2播种前处理播种前,先除去缺陷种子、未成熟种子及霉烂种子,将选好的种子倒入已配好的药水中浸泡15~17h,侍播。
药剂可选用800~1200倍液多菌灵、绿亨2号、白菌清等杀菌剂。
2.3催芽用平直的木棍将沙床平整好,手工将种子按入沙中,间距2cm左右,播种深度1.5~2cm为宜,太深或太浅会造成出苗率降低。
播种后淋透水,然后用农膜覆盖。
当年生的种子一般5~7d可出芽,第二、三年的种子出芽要晚3~5d。
2.4营养土配制育苗袋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用净土、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与钙镁磷、复合肥按100∶25∶3∶2的配比配制,混合均匀后备用。
2.5装袋移袋营养袋规格12cm×17cm。
营养袋苗床宜作低墒,宽80cm左右。
装袋要求紧、满,将装好营养土的营养袋排置于苗床上,袋间相互靠紧。
播入沙床后一周左右,幼苗始出土,当子叶刚展开时,移置到排置好的营养袋里。
移袋时要非常小心,不能伤及幼苗的任何部位,栽好后尽快用800倍绿亨2号液或其它杀菌剂浇透。
2.6幼苗管理移栽成活后,每15d浇一次800倍绿亨2号等杀菌剂,并随时注意观察虫害,适时喷药。
要经常淋水,保持袋内土壤湿润,但水不宜太多,以防烂根。
幼苗长至5~6片叶时,即可去除遮光网炼苗,4周左右株高可达40cm以上,即可适时植入大田。
定植过晚则幼苗主根穿袋,影响成活率。
3、种植园规划与开垦3.1选地辣木园地应选择交通方便,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开阔,冬季无霜,静风,没有重金属污染的微酸性或微碱性砂壤土或壤土,土层厚度>70cm,地下水位低于150cm,排水良好,坡度<25°的低山丘陵、台地或平地。
3.2种植园规划根据园地大小、地形和地貌条件,开垦前先对整个地块作一个整体规划,合理设置生产工棚、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生产路,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排能灌。
3.3种植园开垦(1)清理垦前植被不同,开垦工序也不同。
垦前植被为高草灌木林地,要先行砍伐、清树、除草、整地等工作。
如是农作物地,开垦工序就可简化。
(2)确定种植形式和种植密度种植密度因栽植目的、植地的坡度而异,采梢和采鲜果的种植密度可比采叶及采种的大,坡地的种植密度比平地大。
一般以采梢为目的的株行距为0.5m×1m或0.8m ×1.2m,以采果、叶及种子为目的的株行距为1.5m×2m或2m×2m。
(3)种植面开垦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大于15°时,修筑内倾等高梯田,梯田面宽1.2~1.8m。
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平地、缓坡地或梯地开垦时留足表土。
(4)开挖种植沟(穴)及回穴种植穴规格长×宽×深为0.5m×0.5m×0.6m,种植沟宽×深为0.5m×0.6m,长则根据地形而定。
开挖时,将穴面的表土挖起堆放在沟上方,再把沟内底土挖出堆放在沟下方。
开挖时间以冬前10月至春季2月最好,最迟应在5月结束。
回土前先将穴内的石块、树根及杂草清除,然后将农家肥及钙镁磷肥均匀撒在穴四周的土壤,一般每穴农家肥5~20kg,钙镁磷肥0.5~1kg。
在定植前10~30d回穴,将穴上方表土打碎回入穴底,再将其他碎土和肥料拌匀填入,直到填满并超出穴面10cm。
4、定植4.1定植时间当种苗长至苗高40cm,地径大于0.8cm时进行移栽。
定植前要施足基肥和回穴。
有灌溉条件的一般在2~4月定植较好,无灌溉条件的最好在雨季初期或后期定植。
辣木根属肉质,雨季降水集中,此时不宜栽植,容易发生根系和茎基腐烂。
4.2定植方法袋装苗栽植前应先把营养袋小心剥除,避免土团松散和伤及根系。
在回穴后的定植穴中挖宽、深20cm的小坑,将带土苗放入定植穴中,回穴土填实其空隙,用手轻压四周,使之略低于穴面,栽植后浇足定根水。
4.3定植后的管理定植一周后,要及时调查苗木成活率,发现死苗缺塘应尽早补苗,以使全园植株生长一致。
风大的地方,定植初期用竹片等进行固定,避免植株倒伏。
平坦或低洼种植地应起垄,开挖排水沟。
5、田间管理5.1 土壤管理(1)中耕除草辣木是深根系作物,主要可生长到地面70cm以下,吸收根大部分都集中在30~40cm 的土层内,根系横向扩展不大。
栽种辣木后要适时进行深耕,以疏松土层,加深有效土层,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有利于根系的伸展。
热区雨、旱两季分明,雨季雨水多且流失严重,而旱季较为缺水。
通过中耕深锄,既可减缓辣木园地地表径流,且耕锄后的土体疏松,空隙大,使得雨水容易渗入土体,有利于减少雨水流失,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缓解旱季土壤缺水现象。
通常在每年3~4雨季来临前和10~11月植株过冬前,对辣木园种植带面1~2m范围进行中耕并铲除杂草。
由于辣木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不宜采用化学除草,通过人工或机械耕锄土壤,还可把各种杂草连根挖起,经过曝晒腐烂,消灭了杂草的同时又获得园地绿肥。
(2)土壤覆盖辣木园土壤覆盖一般结合中耕锄草同时进行。
把中耕铲除的杂草覆盖在距离辣木树干15~20cm的范围,既防止树盘周围的杂草生长,同时树盘间覆草还可增加雨水向土壤中的渗透量,减少雨水的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在旱季还可以大大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旱能力。
(3)种植带面带针对缓坡地辣木园因在生产操作如行走、除草、追施肥料、采收作业或雨水冲刷等引起种植带面垮塌变窄,应注意扩带,扩带与维修梯田同时进行。
当种植带面宽度减少约1/3,必须向外埂填土,修剪后的老枝残枝可用于填覆外埂,保持带面宽1~2m。
台地外坡不宜除草,宜割草留根护坡。
5.2 水肥管理(1)施肥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有机肥如猪牛栏肥、绿肥等;化学肥料如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复合肥等。
施肥方法、用量及时间:定植后一年的辣木经过快速生长和多次采收,要消耗树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只有及时补充,才能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定期追肥尤为重要。
以采梢和叶为目的的,追施以氮肥和有机肥为主;经采花、果和种子为栽培目的者,追施以有机肥和钾肥为主。
辣木树施肥,宜在离主茎20~40cm处挖弧形施肥沟,沟长50cm、宽20cm、深30cm。
每年1~2月份,结合园地管理和维修梯田挖施肥沟,施有机肥1.5~2kg/株和复合肥(N∶P2O5∶K2O=18∶18∶18)200g/株。
以采梢、采叶为目的有,应及时喷施0.5 %的磷酸二氢钾、菜用叶面肥和微肥,每月2次;在4~5月份,施保果肥,以磷、钾、钙肥为主,200~300g/株;采果后10~11月份,施养树肥,复合肥300~400g/株。
(2)水分管理辣木适宜在年降水量800~1800㎜的干热或温热地区栽培。
就云南热区而言,降水较充沛,能满足辣木树体生长需要,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
如西双版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份,干湿季节极为明显,降水的不均匀与辣木正常生长需要均衡的水分矛盾,采用适当形式的灌溉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灌溉:一般旱季需要灌溉,以滴灌方式最好。
园地架设滴灌系统,将水通过低压管道系统送到滴头,形成水滴灌入树根部土壤,可以较小的水量使辣木树根系土层经常保持湿润。
在旱季使用滴灌,对幼树可以起到抗旱保苗的作用;对成龄树可增加辣木鲜叶及果实的产量,品质也有提高。
排水:辣木根系肉质,雨水浸园后如排水不畅,根系容易感病烂根。
在干湿季节分明的多雨地区尤其分注意排水。
建园时,地势平缓、土壤黏性较强的辣木园地要预先开挖好排水沟,沟宽40cm,深30cm,长视地形而定。
在雨季来临时,要疏通排水沟周围的杂草、杂物,保证及时排水,避免暴雨浸园造成涝害,影响树体生长。
5.3树体管理(1)定型修剪辣木树在幼龄期有明显的主干,主干细长,侧枝生长较弱,树形纵向生长。
一年生辣木树不经过修剪,会长至3m,若再不修剪,会笔直长高至8~10m。
因此必须及时修剪,以抑制顶端生长优势,促生侧枝,培养好骨干枝,形成健壮、合理的骨架,以得后期生产。
为了增加分枝及采收,用作采梢的辣木应将植株高度控制在1.5m以内。
一般通常在主茎直径≥2.0cm时,从离地高50cm处截干,截干后,选3~4个健壮的新梢作一级分枝,抹除多余的新梢。
当新梢长至60cm,进行再次截干,再培养3~4条二级分枝。
经过合理的控高定型,可确保辣木树的产梢量。
用于采叶的辣木树,应在主茎直径达到2~3cm时,在离地1m处截干。
截干后,从萌发的嫩梢中选择不同方位的健壮嫩梢3~4枝,留下培养成一级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