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工会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总结

总工会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总结

总工会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总工会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政法纪工委的严督实导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平台,全面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权利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现将工作开展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按照委、政府和纪委的部署,为切实加强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工作的领导,总工会及时召开主席办公会议,成立以主席为组长,副主席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及任务分工。

结合工会实际,研究制定了《总工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总工会主要领导“三重一大”末位表态制度》、《总工会班子会议票决制度和运行机制》、《总工会重要岗位、关键环节轮岗交流制度》,并研究制作总工会行政权力运行图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流程图,在党务、政务公开栏中公开。

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强力有序推进。

二、把握“六个标准化”,保证工作稳步推进在推行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工作中,总工会注重把握“六个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化、公开内容标准化、公开形式标准化、公开时间标准化、公开程序标准化、监督保障标准化。

在实际工作中,本着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权力底数不清、归属不明、公开不彻底、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强化工作规则和公开要求,探索建立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

一是依法依规清权确权。

采取由部门全面梳理,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认,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把关的方式,对工会所拥有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彻底摸清行政权力底数。

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依法受到保护的机要秘密,都应予以公开。

截至目前,总工会共清权确权7项;二是编制职权目录。

对审核后确认的行政权力进行分类登记,编制职权目录并向社会进行公开。

职权目录中逐项列明职权名称、实施依据、公开形式、公开范围、公开时间、收费依据和标准、承办股室等,对单位所行使的7项行政权力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三是制定流程图。

结合工作实际,依照运行程序绘制流程图,包括行政权力运行图、困难职工帮扶流程图、职工医疗互助流程图、职工法律援助流程图、职业介绍流程图、工作人员接待流程图、职工信访接待流程图。

公开的形式应从有利于群众知情办事和便于监督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丰富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的载体,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料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公开的时间应与内容相一致,凡具有相对稳定性或经常性的,要长期公开,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随时获得;凡阶段性或临时性的,应随时公开,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及时知悉。

四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总工会紧紧围绕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和人、财、物、事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抓住决策、执行、结果等权力运行的主要环节,查控风险。

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人员按规定实行定期轮岗交流,探索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实行利益冲突申报和回避,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落到实处;五是健全制度保障。

为确保总工会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规范有序、长期有效地开展,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环节工作的开展,加强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方面的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总工会会议制度》、《总工会常务会议制度》、《总工会学习、培训制度》、《总工会财务管理制度》、《总工会出差管理制度》、《总工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总工会工作制度》、《总工会公务接待和看望、慰问制度》,新建立健全《总工会政务公开制度》、《总工会联系离退休干部制度》、《总工会调查研究制度》、《总工会调查研究制度》、《总工会档案管理制度》、《总工会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总工会首问责任制度》、《总工会限时服务制度》等,旨在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行政权立运行长效保障机制。

今年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和提高,总工会的各项工作更加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励,继续查找不足和漏洞,不断完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将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更好地接受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各届群众的监督,使我们的依法行政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的良性轨道。

总工会权益保障工作总结近年来,利通区总工会权益保障工作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和吴忠市总工会总体工作部署和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积极行动,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XX年双节以来帮扶慰问4116人199.7万;技能培训两期100人;四年来职工重特大病医疗互助1078人,478万。

一、扎实开展工会“四送”工作(一)“春”送技能。

以春风行动为依托,免费为困难职工(农民工)开设技能培训班,主动对接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

一是借助“热情回乡·行在利通”征文、摄影等系列活动和基层工会岗位练兵、厨艺技能大赛、岗位标兵竞赛及“安康杯”知识竞赛、班组建设“四比三争二技”树品牌活动,有效提高了职工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每年定期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固定日”招聘会、岗前培训、家政月嫂服务培训班等活动的开展,有针对性的解决了我区部分产业用工荒和农民工就业难等问题。

(二)“夏”送清凉。

深入一线、贴近职工,广泛开展防暑降温慰问活动,为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以及环卫、公交等户外职工送清凉。

XX年在全区重点工程、重点在建项目中开展“情系一线职工·平安度夏送清凉”活动,慰问一线单位11家、职工(农民工)3000余人,发放慰问物品金额约8万余元。

(三)“秋”送助学。

以“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为目标,扎实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在档困难职工考上大中专院校及高中的子女给予不同程度的慰问,帮助他们解决上学难的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

XX年共有257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75.4万元。

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

(四)“冬”送温暖。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档案。

特困职工档案是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

目前帮扶中心按照家庭情况清、困难原因清、思想状况清、就业要求清、技术特长清的原则,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

筹备帮扶救助资金在元旦、春节慰问困难职工(农民工),帮助他们度过一个祥和的节日,让职工体会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切实发挥工会“娘家人”的作用。

二、稳步推进工会创新工作(一)建立“四主”职工维权联动工作机制。

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探索建立“四主”职工维权联动工作机制即“工会主代、人社主办、司法主援、法院主审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工会组织加大监督权行使力度,人社部门加大侵权查处力度,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加大对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力度,法院提高劳动纠纷审判时效性,努力推动区域性职工维权工作取得新时效。

(二)双助”互助品牌助力精准脱贫。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工重特大病医疗互助和工会帮扶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效用,不断延伸工会精准帮扶工作触角,我会将职工重特大病医疗互助和工会帮扶大病医疗救助进行有机衔接,突出困难患病家庭帮扶提前介入,树立了利通区“双助”帮扶救助品牌。

XX-XX年度收缴互助金586万元,目前共有1078名患病职工或家属获得补助,发放互助金478万元。

(三)“一函两书”工作机制成效显著。

我会XX年探索建立了利通区“一函两书”工作机制,由提示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处理建议书三部分组成,是一个集提示性和纠偏功能为一体的工作体系。

它以“提醒、督促、建议处罚”等形式,在推动企事业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几年来发出提示函154份,下发《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9份,利通区154家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一函两书”工作机制。

(四)“企业内部职称评聘”广受职工好评。

我会XX年建立了“企业内部职称评聘体系”,全面推行了宁夏金世纪印刷包装有限公司职称评聘先进经验,引导企业建立职工技能激励机制。

在宁夏恒丰、宁夏美佳乐、宁夏红果等多家企业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工作表现突出的一线职工,参照国家技术职称评定办法进行非公企业内部职称评聘工作,通过激励机制,落实职工相关待遇,受到职工的普遍欢迎。

二、存在问题一是资金筹集难。

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

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是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三是帮扶力量有限。

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三、意见和建议一是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

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

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

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二是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

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

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