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训练(二) 酸和碱的性质

专题训练(二) 酸和碱的性质

专题训练(二)酸和碱的性质
一、选择题
1.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

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但溶质成分没有改变的是()
A.氯化钠溶液B.石灰水
C.浓硫酸D.浓盐酸
3.实验室许多药品都需密封保存。

下列对药品密封保存原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
4.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

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图ZT2-1
6.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7.物质X可发生下列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碱―→盐+水
①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8.[2019·潍坊]25 ①时,向20.0 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 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ZT2-2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ZT2-2
A.b点和d点对应溶液的pH:b>d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
C.向b点对应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无色
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9.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
图ZT2-3
二、填空题
10.根据图ZT2-4两个实验,请你任选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两个对比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ZT2-4
11.[2019·北京]如图ZT2-5所示,在白色点滴板的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

图ZT2-5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2.如图ZT2-6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BaSO4是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图ZT2-6
(1)A 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在烧杯中混合,观察到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为有色溶液。

此时,利用烧杯中的沉淀,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即可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ZT2-7甲所示的三个实验。

(已知:CaCl2+Na2CO3===CaCO3↓+2NaCl)
图ZT2-7
(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有NaCl;
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有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总结] 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9·衢州]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图ZT2-8中甲、乙两图所示实验。

(注:BaCl2溶液呈中性)
图ZT2-8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教师详解详析
1.C
2.C[解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后溶剂质量增加,但不发生化学反应,溶质成分没有改变。

3.D 4.B
5.A[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的发生;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现象明显,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的发生;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现象明显,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的发生;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后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会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了,现象明显,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的发生。

6.B[解析] 烧碱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沉淀、气体等明显现象。

7.A8.D
9.B[解析] 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NaOH和H2SO4会先发生中和反应,不会出现沉淀,当H2SO4反应完毕,NaOH和CuSO4才开始反应生成Cu(OH)2沉淀,当CuSO4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NaOH,也不会再产生沉淀了。

10.①H2O+CO2===H2CO3或①2NaOH+CO2===Na2CO3+H2O
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11.(1)碱性(2)2、5(3)3
(4)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 (1)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物质变蓝,说明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2)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所以2号稀盐酸和5号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4号孔穴中是水,呈中性,是空白对照实验。

(4)孔穴4中原来是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12.(1)试管中溶液呈蓝色
(2)能与活泼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3)生成白色沉淀
(4)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始终有白色固体剩余
13.(1)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提出猜想] NaCl、Na2CO3
[交流讨论] 丙白色沉淀是CaCO3,能与盐酸反应,二者不能共存(表述合理即可)
[设计实验] 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合理即可)
[反思与总结]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表述合理即可)
14.(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2)部分变质(3)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