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对方合同的不可抗力和仲裁条款。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免责条款,即免除曲于不可抗力事件而违约的方的违约责任。
一般应规定的内容包括: 不可抗力爭件的范伟I,事件发牛亦通知对方的期限和方式(可行、合理不苛刻),出具证明文件的机构以及不可抗力事件的法律片果。
1.不可抗力的范围
不可抗力川件的范中|较广,通常包括以下两种:
⑴由于然原因引起的,如地馬、洪水、飓风、寒流、火山爆发、人笛、火灾、冰灾、暴风阳等;
(2)由于社会原因引起的,如战争、罢工、政府禁令、封锁等。
但不可抗力出件日前国际上并无统的明确的解释。
其屮对于白然力杲引起的各种灾害,国际上的解释比较一致。
对于社会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故,在解释上经常发生分歧。
哪吐意外事故应视作不可抗力,可由买卖双方在合同的不诃抗力条款屮约定。
一殷育概括式、列举式和综合式三种规定方法。
H前,在我进出口贸易合同屮,一般都采用综介式。
即在列举了双方己明确同童的族种不可抗力事故之后,再加上“以及双方同盘的其他任何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等类似字样。
如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列明:“人力不可抗拒:如因战争、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阳、雪灾或其它不可抗拒的原肉,致使卖方不能部分或全部装船或延迟装船,卖方对于这种不能装运、迟缓装运或不能履行合同的悄形均不负右我任。
但卖方须用电报或电传通知买方、并以航空信件向厉者出具证明这种事件的证书。
”
2.不可抗力的处理
发空不可抗力少故后,应按约定的处理原则及时进行处理。
不可抗力的后果仃两种:一种是解除合同,一种是延期履行合同。
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法律后果育两种:解除合同和延迟履行介同。
按照《公约》的规定,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或延迟履行合同,而不承拒贾任,只有当既有不可抗力因索,又存在半事人过失的情况下,出事人才承担相应的赔偿贲任。
合同、T事人是占免贡以及免贡的范用,要根据不可抗力与不能履行介同之间是古存在闪果关系以及不可抗力对不能履行介同的彩响究竟有多人来具体确定合同勺事人的责任:如果冈不可抗力而导致合同完全不能履行,十事人町以全部免贡;如果不对抗力只造成合同的一部分不能履行,那只有这一部分贲任可以免责;如果不可抗力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后的,也即发生在迟延履行期间的,不产生全部或者部分因不可抗力的出现造成不能履行合同的贞任。
例: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交易屮的方若遇到不可抗力事故,就可解除合同。
(错)
3.不可抗力的通他和证明
不可抗力发生后,当事人一方因不能按规定履约要取得免贵权利,必须及时通知另一方,并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必要的证明文fl ,以减轻可能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
在发出通知后,在不可抗力阻碍其履行义务期间,免予履行该义务。
备方购卫尽力,使不可抗力对履行合同造成的任何延汉减至最小。
《公约》规定,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汗,违约方必须及时通知另一方,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而且在通知屮应提出处理意见。
如果因未及时通知而使另一方受到损害,则应负赔偿贵任。
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关键是对不可抗力事件的认定,尽管在合同的不可抗力条款中作了一淀的说明,但衣具体问题上,双方会对不可抗力事件是否成立出现分歧。
通常应注总:(丨)区分商业觇险和不可抗力事件。
商业风险往往也是无法预见和不可避免的,但是它和不可抗力事件的根木区别在于一方嗎事人承扭了风险损失后,有能力履行•合同义务,典熨悄况圮对“种类货”的处理,此类货物可以从市场中购得,I人1而卖方通常不能免除其交货贵任。
(2)重视“特定标的物”的作用。
对于包装肩刷上陵头或通过运输单据等C
将货物确定为某项合同的标的物,称为“特定标的物”。
此类货物由丁憶:外爭件而火失,卖方可以确认为不可抗力爭件。
如果货物并耒特定化, 则会造成免贵的依据不足、比如四力米棉布在储存屮由丁不可抗力损失了两力米,若棉布分别件丁-两个货上,而木对棉布作特定亿处理,则卖方对两个买上都无法引用不可抗力条款免责。
不可抗力事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不可预见性。
不可预见性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不能预见。
必须以一般人的预见能力而不是当事人的预见能力为标准,來判断对某种现象是台可以预见。
但负币贬值等普通商业风险除外。
(2)不可避免和不能克服。
不可避免是指勻事人己经尽到了故人的努力,仍然不能避免某种事件的发牛,即合同十事人对于可能出现的近外情况尽管采取了及时合理的描施,但是客观上并不能阴止这一童外情况的发主。
不能克服是指比事人在事件发牛•以后,Li尽到最人的努力仍不能克服事件所造成的损書拆果,使合同得以履行,如果总外事件造成的结果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努力而得到克服,该事件不屈于不可抗力事件。
(3)客观惰况。
事件不是由任何-•方的疏忽或过失引起的,是外在于人的行为的客观悄况。
不可抗力作为一种客观情况必须发生在介同成立以厉至介同不能履行以前,如果当少人一力在介同订立以前发生不可抗力爭件, 或者在迟延履行合同期间发生不可抗力爭件,不能援引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条款。
(4)不可抗力必须彩响到合同的止常履行。
只有不可抗力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才会被视为不可抗力事件。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
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时,一定要依据《仲裁法》第I•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在仲裁协议屮必须约定以下内容:
一,要有明确的请求仲裁的盘思表小。
首先哎明确提出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4:肩,向某一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纠纷。
不耍在条款中既约定向仲裁机构川请仲裁,乂约定向某-法院提起诉讼,这样的仲裁条款被视为无效。
也不要约定“争议由合同履行地仲裁机关仲裁,对仲哉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等。
根据我国仲裁法及仲裁法解禅的规定,市于这种协议既约定了仲裁又约定了诉讼,违反了仲哉的惟一性和终局性,会被仲裁机构认定为无效约定,其仲裁屮请不被受理。
其次,合同中约定了仲裁地点但没有约定仲裁机构,或虽然有约定,但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的方式、术语不规范。
如:“发生争议在合同签订地(履彳亍地)仲裁解决”、“在争议所在地仲裁解决”、“争议由本市仲裁机关仲裁”、“争议山木市令关部门仲裁”、“争议在半地仲裁委员会仲裁”、“争议I1J X X l|j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等。
以上这些约定,在纠纷发生品,申请仲裁时,会被认为约定不明确而不予受理仲裁申请。
而如果在介同屮同时约定两个仲裁机构的,如有的合同中约定:“争议可提交A市有关仲裁机构仲裁或B市有关仲裁机构仲裁这样的约定,往往在纠纷发牛•时双方U事人会就川请何地仲裁机构仲裁发生分歧,此时根据新仲裁法解禅第/L条之规定: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爭人可以协议选择比屮的•个仲裁机构屮请仲裁:当爭人不能就仲哉机构选择达成•致的,仲裁协议无效。
可以说,这样的约定不仪没有达到简便快捷地解决纠纷的I」的,反而增加了不少麻烦。
一.,要有仲裁事项。
即捉出对什么内容申请仲裁。
一般要明确对合同履行过材中所发生的什么纠纷申请仲裁。
如合同勺事人属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在前呛同尚末履行完毕时又签订了含仃仲裁条款的新合同,」1两合同的履行具有淀的交叉性,这样会导致介同片事人Z间的纠纷一部分在仲裁管辖范阳内,一部分在诉讼管辖范用内,所以一发牛•介同争议,就会出现介同勺事人既要进行仲裁,又要到法院诉讼的情况。
故为防止类似问题的产主,合同屮I事人在约定仲裁协议时,应将对前期没佇约定仲裁方式的前合同-并写入新合同争议条款中。
三是要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双力必须选定某个仲裁委员会,就是说所选的仲裁委员会必须仃明确的名称,并冷仲裁条款中写明所选定的是哪一个仲裁委员会。
如果仅约定仲裁地点而没有约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或者约定两个仲裁委员会的,则视为没仃选定仲裁委员会。
四,应旳具体约定仲裁地点、仲裁机构、仲裁的柑序规则、仲裁裁决的效力及仲裁费用的负拟•等内容。
(一)仲裁地点
仲裁地点乃是仲裁条款的核心所在。
一般而言,在哪个国家仲裁,就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和仲裁法规,由此可见,仲裁地点不同,所适用的法律可能不同,对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解肆也会佇羌异,仲裁结果也就可能不同。
因此,买卖双方当事人在协商仲裁地点时,都力争在自己国家或比较了解和信任的地方仲裁。
(二)仲裁机构
国际贸易屮的仲哉机构仃两类,即常设仲裁机构和临时仲哉机构。
我国的常设涉外商爭仲裁机构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负会。
该委员会隶属于屮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总会设在北京,在深圳和上海设有分会。
此外,在一些省市还相继设立了一些地区性的仲裁机构。
(三)仲裁规则
仲裁规则即进行仲裁的手续、步骤和做法。
以仲裁机构祁有H己的仲裁规则.按国际仲裁的一般做法,原则上采用仲裁所在地的仲裁规则,但也允许按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并经仲裁机构同意,采用仲裁地点以外的其他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四)仲裁裁决的效力
明确约定仲裁裁决是终局性的,对争议双方都有约束力,任何一方都不允许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
(五)仲裁费用的负担
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仲裁费川的负扣问题。
一般规定由败诉方承扣,也有的规定为由仲裁庭酌惜决定。
具体签订合同时可以参照相关仲裁机构提供的仲哉条款或者仲裁协议书范木’
fl., -'1心软条款设置:最好慎逍审杏仲栈的前置用序,如双方需经过协商之类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