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内容如何记忆
1.《天津条约》口诀:
外国公使来进驻,增开牛庄等十处,军舰商船江上浮,游历商教内地布,军费大家请记住,英法撤退离大沽。
外国公使来进驻:是指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牛庄等十处:是指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
在这里特别强调牛庄开埠时改在营口。
10处通商口岸有一个小口诀:营烟镇宁汉,琼酒散淡台,营指营口,烟指烟台,镇指镇江,宁指南京,汉指汉口。
军舰商船江上浮指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游历商教内地布指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军费大家请记住指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200万两白银。
英法撤退离大沽这句实际上不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是指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陆续从大沽口撤退。
2.《北京条约》口诀:先认条约后开埠,九龙司割算一股。
华工出国真命苦,各8军费人民付。
先认条约后开埠是指清政府首先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
九龙司割算一股是指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华工出国真命苦是指准许华工出国,华工命运悲惨。
各8军费人民付是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
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
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
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