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标点符号及使用1.语言运用毫无疑问,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公司和公司,人和人,国和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但正因为如此,也带来了网络治理问题,因为一些非法的网络监听、攻击、恐怖主义早已成为全球公害。
事实证明____________ ,因此,为了这个新领域的安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必须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规则,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以便使得法律能够触及这个虚拟的世界,使之不会成为不毛之地。
当然,这离不开各国的通力合作,但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法规来规范,没有一个各国认可的机构来协调,这都是不易实现的。
而这也就牵涉到网络主权,因此,国际社会要相向而行,积极对接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战略,深刻把握各方共同利益,为良好网络空间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根据文意填写横线上的话,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2)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语言结构、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答案】(1)网络空间既要自由,也要秩序,任何集体和个人都不能例外(2)“不毛之地”改为“空白之地”,“公司和公司”与“人和人”互换位置,“网络空间规则”后的“,”改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解答时,我们认真读横线前后给出的句子,确定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填入补充的句子即可。
网络空间既要自由,也要秩序,任何集体和个人都不能例外。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不毛之地”改为“空白之地”,“公司和公司”与“人和人”互换位置,“网络空间规则”后的“,”改为“。
”【点评】(1)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依次填入的句子。
(2)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注意句子的病因。
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不断推进,西湖区将开展新一轮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工作,以改正污水入河情况。
所谓“零直排”,指的是将原先的雨水立管进行顶部割接后作为废水管纳入污水管网,同时新增一根雨水立管,接入城市雨水管网。
②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废水里的氮,磷成分引发河水富营养化,进而造成水体污染为目的。
③去年,莲花东村通过这种方式,彻底实现了小区内部的雨污分流,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阳台水治理问题,成果明显。
2018年西湖区将在去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园,最终确认了四个小区“零直排”整治。
它们分别是翠苑街道的学院路99号、保亭东二村、古荡街道的嘉禾花苑、三墩镇的港湾家园。
④治理模式与去年莲花村的治理模式一致,经过此次整治,使这4个小区的“零直排”得以实现。
(1)画线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2)画线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C【解析】【分析】(1)B选项“为了防止废水里的氮,磷成分引发河水富营养化”里面有两个动词搭配,“防止”的宾语是“废水里的氮,磷成分引发河水富营养化”,把“废水里的氮,磷成分引发河水富营养化”当成一个名词性的事件是可以解释的。
“引发”宾语应该是“河水富营养化的现象”,所以原文动宾搭配错误。
C两个错误点:“解决”与“阳台水治理”动宾搭配不当,改成“阳台水治理的问题”;“成果”改成“效果”因为“成果”不能“明显”。
D两个错误点:“治理模式”前面需要加限定词“他们的”,否则语意不明,与上文不连贯;“经过”“使”都是介词,容易形成介宾结构引导状语,所以后面两句没有真正的主谓宾结构,去掉“经过”,让“此次整治”后半句话的主语。
(2)“实现”和“解决”是并列谓语,有同一个主语,这两个句子的地位同等,所以“雨污分流;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阳台水治理,成果明显。
”“;”改成“,”而且“,”是低级符号,里面不能包含“;”。
故答案为:⑴A;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对病句辨析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病句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
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达不当。
做题时要辨析属于哪一类。
⑵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标点指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
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标点符号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满屏喧嚣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一鸣惊人。
此档栏目,和诗以歌,让诗文与音乐“金风玉露一相逢”,①将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为古雅的字句注入时尚新鲜的旋律血液。
②在音乐竞演节目大行其道,③传统文化节目屡遇瓶颈之时,这种结合的尝试无疑是一次颇具巧思的突破。
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当某些传统文化走入困境,陷入迷惘,我们不必束手无策,只需要一双创意的翅膀,便能飞跃阻挡的高墙,④奔向新的远方。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喧嚣B.一鸣惊人C.束手无策D.创意(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B(2)C【解析】【分析】(1)B运用不正确。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应改为“脱颖而出”。
(2)C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
“在音乐竞演节目大行其道”与“传统文化节目屡遇瓶颈之时”中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答此题,还要结合下文标点(逗号)的使用情况。
故答案为:⑴B。
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这样的题,命题点往往落在词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解答时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⑵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标点符号是平时学习和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考试时一般会以填空和选择两种形式出现,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风靡一时。
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与你全程没有交流,你能做的:①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养它,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默默无闻地归来。
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
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
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了准备已久的可口饭菜;②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总是帮我们整理行囊、③多备些衣物吃食等等,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
这份长情的付出,不也就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④(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靡一时B.默默无闻C.勾勒D.延续(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B(2)A【解析】【分析】(1)B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
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
指没有什么名声。
这里与“名声”没关系。
所以应改为“悄无声息”。
(2)A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
把“你能做的”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即可。
后面有“就是”一词,所以不用提示。
故答案为:⑴ B;⑵ A【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理解,选择合适的词语。
⑵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正直的文人在他们的散文中,常常充斥着对历史、民族、社稷的强烈的责任感,渗透了浓郁的忧患意识,①可谓是“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尤其当国事艰难之秋,境遇坎坷之际,更能出现许多发自内心呼喊的佳作,②表现出刚强、刚直、刚健、刚烈的铮铮铁骨,掷地有声。
虽然,它们一直与种种文字狱(如苏轼的“乌台诗案”)相终始。
许多作者因此遭受厄运,从贬谪流放,以至罹难入狱,惨受酷刑。
然而,作者的名字和作品,却千古流传。
而那些施暴为虐者,③却都已化为尘立,灰飞烟灭了。
直到如今,继承了这种传统而又有所突破和发展的好文章,常常洛阳纸贵。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充斥B.掷地有声C.以至D.灰飞烟灭(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答案】(1)A(2)A【解析】【分析】(1)A.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
语境不对。
故选A。
(2)A:引号前面有逗号,引文部分是非独立引用,句号就应放在引号外。
故选A。
故答案为:⑴A;⑵A【点评】⑴此题考查线索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思及常用方法,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辨析回答。
⑵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类型及其用法,理解各种标点符号的位置,同时要在书写过程中尽量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对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跃时空的欣喜①()我与王维同赏落日,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②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1)①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2)“感受着穿跃时空的欣喜”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给②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答案】(1)。
(2)跃;越(3)无论(或“不管”)【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结合句子,该句是一个陈述句,句号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
应该是句号。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与修改。
“穿跃”的“跃”应为“越”。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句子“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是表条件关系。
所以空白处可填:无论(或“不管”)故答案为:⑴。
⑵跃;越⑶无论(或“不管”)【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⑵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
这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⑶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关联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