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泰州实验学校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7题)
1.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聚沙成塔C.百炼成钢D.刻舟求剑
【答案】 C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葡萄糖B.可乐C .生铁D.食醋
【答案】 A
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
3. 下列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 B C
D
【答案】 C
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3)质量分数为3%的医用双氧水在常温下难分解;但在双氧水溶液中加入铁锈,就会迅速分解且反应结束后过滤出的铁锈可重复使用。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g(计算结果用分数形式表示)。
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乙,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无影响”)。
【答案】(1)向B中加水形成液封后,关闭止水夹,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注,则气密性良好;
(2)2KMnO4K2MnO4+MnO2+O2↑;AD;
(3)2H2O22H2O+O2↑;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评卷人得分
(4)①干燥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a/9;偏大。
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
2. 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
【提出问题】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一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一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讨论交流】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
他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1)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2)小红设计了如下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请将其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有关
【反思提高】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7(填“<”、“>”、“=”);冷却后pH_______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讨论交流](1)做重复实验;(2)固体Mg(OH)2不能在水中电离出OH-,不能使酚酞变红。
[实验验证]
设计目的
隔绝空气,证明红色消失与O2和CO2无关。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OH)2和等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入数滴无色酚酞,一只保持温度不变,另一只自然冷却
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
[反思提高] >;变小。
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五、综合题(共1题)
1. 下图所示的是有关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是一种金属氧化物,G是红褐色沉淀,I 的溶液呈浅绿色。
根据关系图回答:
(1)若F是由Na+和Cl―组成的溶液,则:①甲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②B+丙→F+G: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若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①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②I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l(2)净水时使用明矾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将取用的浑浊的河水变澄清,在常用的净水措施中,
__________________净化程度最高。
(4)请利用矿泉水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棉花、纱布等物质设计一个简易的净水装置(可图示)。
【答案】(1)不一定;因为无色的水中可能还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病菌、重金属盐等;
(2)吸附悬浮小颗粒物质(或吸附沉淀);
(3)过滤(或沉淀或吸附沉淀等);蒸馏。
(4)
难度:中等知识点:爱护水资源七、计算题(共1题)
1.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称取13.3g 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于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19.6%的稀硫酸,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1)试计算:
①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多少?
②B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从图中0~A点说明:在NaOH 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中和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__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确定”)。
【答案】(1)①5.3g;②24.7%;
(2)NaOH;相等。
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