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初三语文试卷一、书写(2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0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gù(1) 的种子,当小溪渐渐yīn (2) 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的春的洗li(3) ,请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gāo (4) 。
⑴⑵⑶⑷2.古诗文名句默写。
(7分)(1)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2)燕子来时新社,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破阵子》)(3)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4)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都用名词描写景色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诗人托梅言志,表现诗人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高洁人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
(3分)《水浒》中一百零八将个个是英雄好汉,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请问以下对联中分别描绘的是哪位英雄?(1)难得有心呼保义,可怜无人颂公明。
(2)一生风雪落荒草,半壁忠心飨天朝。
(3)青龙偃月可扫佞臣鼠将,忠肝义胆不辱圣祖威名。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综合性学习。
(6分)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启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这片沃土兴修水利;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抵御外辱的泣歌;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试图在这片土地上勾勒一个中国雄起的“东方大港”;改革开放在这片土地上打响了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率先接轨世界的第一声炮响;三十年改革开放,这块新加坡大小的土地上崛起了6个国家级开发区。
这就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仑,曾经是最早迎接旭日东升的东海渔村,如今已成为星夜兼程的国际港口。
“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就在这里拉开序幕。
2008年召开第一届港口文化节,2014年10月第四届港口文化节又即将开幕。
作为港城的小主人,请你积极参与到港口文化节的筹备活动中来。
活动一:港口文化节口号语评选(2分)组委会通过邀请专家初选,从中选取了下面这些能较好地表现国际港口文化节“文化内涵、港口特征、国际元素”的理念,突出强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口号语。
并在网络上进行了评选,下面是部分投票结果:⑴五洲大港,快乐起航2.75% (5) ⑵港通四海,文化五洲0.00% (0)⑶港容万国,海纳三江7.69% (14) ⑷楫始河姆,锚启宁波18.13% (33)⑸活力港口,魅力宁波 3.85% (7)⑹相约大港,你我同行(Meet the Port, You and I Peer)3.30% (6)⑺东方大港,和美天堂(Eastern BigPort, Beautiful Heaven)1.10% (2)⑻世纪大港活力宁波(Giant Port,Dynamic Ningbo) 2.20% (4)⑼绿色港,蓝色梦 1.10% (2) ⑽聚四海情,兴全球港0.55% (1)(1)请你根据投票结果,找出最佳口号语,并替作者解释口号语的内涵。
最佳口号语是号,内涵活动二:港口文化节网页制作(2分)为了宣传港口文化节,扩大宁波港的影响,现在港口文化节的组委会打算制作一个网页。
其中有一个栏目叫做“海濡襟怀”。
濡读作“rú”,有两个义项:A.沾湿;沾上:~笔/耳~目染。
B.停留;迟滞。
(2)请你分析,在“海濡襟怀”这个标题中应该选择的义项是()活动三:(2分)在港口与城市文化发展研讨会上,不少专家们提到,虽说宁波靠海,是一座港口城市,宁波港历史悠久,但在宁波城里,市民们感受不到海洋和港口的气息。
你认为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弥补这个不足?(3)请用80字左右来阐述一下你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38分)(一)(10分)柏林墙的碎片刘小枫①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如今这种文化变成了碎片。
②自从民主德国的一些公民在柏林墙东侧掘开了几个大口,让东西柏林人自由往来,柏林墙开始变成历史的废墟。
柏林人纷纷涌到柏林墙,用铁锤和铁砧在墙上敲下几块碎片,作为历史遗物的纪念品珍藏起来。
③在柏林墙的西侧,存在着一种文化。
上面有用油料涂满的图画和语言,一些地方甚至层层重叠,不断更新创作。
但在柏林墙的东侧,却只有空白。
④如今,柏林墙西侧的图画和语言被人们用铁锤敲成碎片。
谁知道这些带有各色油料的碎片在几十年或几百年以后会值多少钱呢?如今,巴掌大的一块碎片售价已高达十个西德马克,谁知道以后会升值多少?除此而外,用小小的碎片做成的精致耳环和胸针,已在柏林墙前出售。
不难想见,以柏林墙的碎片做成的艺术品种类会日益繁多。
⑤人们带着欢庆的心情涌到柏林墙,在这里漫步或敲击碎片。
对柏林人来说,这似乎是今年最佳的圣诞礼品。
然而,我在著名的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西侧,见到一篇写在大木板上的优美散文。
上面的文字告诫人们:“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凯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
”难道人们一定要用种种政治意识把人类敲击成碎片?难道只是在政治领域才会有一座座柏林墙?难道这个世界上筑起的高墙要永远存在下去?⑥令人深思的是,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所谓的“政治理想”筑起来的。
这一现象决不仅只具有讽刺的意味。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神话在其帷幕之内已变成了碎片,这些碎片不知与多少活生生的人的肉体和精神碎片掺合在一起。
柏林墙文化是人类之耻辱的符号,柏林墙的碎片亦是人类之耻辱的记忆符号。
作为一种艺术品,柏林墙的碎片是非常独特的,它意指的或蕴藏着的决不是人类的欢悦,而是人类永远洗刷不净的污秽和永远消退不了的悲哀。
⑦柏林墙决不是一种仅在德国出现的现象,它不过是在世界之中处处存在着的各种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有形和无形的墙的凝聚。
柏林墙是用钢筋和水泥铸成的,这意味着现代技术可以构筑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墙的原材料。
墙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柏林墙作为一个普通的象征决不仅只具有政治意味。
⑧唯一能穿透那隔绝、诋毁人身的墙的,是爱。
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如今爱本身也成了碎片,甚至也经常成为一种墙。
人的爱不是神的爱。
一旦人的爱与那自我牺牲的上帝之爱相分离,就必然变成碎片。
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现实?⑨我也来到柏林墙前,用铁锤敲下了几块碎片,把它们收藏起来。
对我来说,我收藏的不仅是柏林墙本身,更是这个世界本身,这个时代本身,以至我自己。
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我自己,都是碎片——涂有各色油料的碎片。
当我敲下几块碎片收藏起来时,我觉得是收藏了我自己。
(选自《这一代人的怕和爱》)链接材料:1949年,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各自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首都柏林也同样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随着“冷战”的加剧,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长近一百七十公里,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用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
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标志。
5.柏林人纷纷敲下柏林墙的碎片是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6.第⑥节“如今神话在其帷幕之内已变成了碎片”,这里的神话指什么现象?请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7.作者在第⑧节最后反问:“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现实?”他所说的“现实”包括下列哪一项?()(2分)A.人类变得只爱自己,而不再热爱上帝了。
B.人的爱和神的爱不同,因此成为碎片。
C.人类的狭隘、自私的爱,造成了相互之间的隔阂。
D.即使是爱,也已经无法超越人类相互之间的隔阂。
8.结合链接材料,从全文看,柏林墙具有深刻的文化含义。
请概述其中两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说“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体会所说的“墙”,体会示例中的“墙”,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墙”的看法。
(2分)示例一:“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
巴以冲突至今尚未平息,本应和睦相处、互敬互信的邻邦,却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在国界用枪炮筑起了一道有形之强,更在民众心中用仇恨筑起了一道无形之“墙”。
这道墙阻隔了人类的爱与和平。
示例二:“人生来就平等”,马丁·路德·金向全世界宣告《我有一个梦想》时就已指出。
然而种族歧视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
这堵无形的墙是人类用莫名的傲慢筑起,与此同时,也筑起了通向文明的耻辱之墙,人类拒绝了自己的同伴也等于拒绝爱与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8分)充满矛盾的台风林之光①台风绝大多数是在两半球信风气流冲突中诞生的,它的一生也充满了矛盾。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别的天气系统集中了如此多的尖锐而有趣的矛盾。
②大家都知道,台风是个狂风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别是它的中心部位。
可是,恰恰在台风中心部位的中心,即直径约十几至几十公里的台风眼区里,却又是个天气晴好、无风或小风的“世外桃源”......。
因此,在狂风暴雨区和台风眼区之间的分界面内外,咫尺之间,这两种截然相反、矛盾鲜明的天气十分和谐地共存着。
③降暴雨的台风会引发大火,这是台风制造的又一个尖锐矛盾。
日本曾多次发生这一现象,因为在日本,台风过境后,其后部西南气流在较高大的东西向山脉背风的北坡下沉时,由于焚风效应而变得又干又热,只要有火源,大火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1955年10月1日深夜,日本新泻县府失火,恰逢过境台风后部的强烈焚风迅速助燃,造成了市中心的毁灭性大火。
④大家还知道,台风是地球上最重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可是它确确实实也是资源。
例如,盛夏正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如火的伏旱季节,台风及时地缓解甚至解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公里广大地区的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