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甲必考题一、古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
文德皇后....即其妹也。
少与太宗友善,常从太宗征讨,累除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
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贞观元年,转吏部尚书。
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
或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因召百僚谓之曰:"朕今有子皆幼,无忌于朕,实有大功,今者委之,犹如子也。
疏间亲,新间旧,谓之不顺,朕所不取也。
"七年十月,册拜司空..,无忌固辞,不许。
太宗曰:"朕之授官,必择才行。
若才行不至,纵朕至亲,亦不虚授,襄邑王神符是也;若才有所适,虽怨仇而不弃,魏徵等是也。
"其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
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憀。
"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无忌等惊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
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曰:"我欲立晋王。
"无忌曰:"谨奉诏。
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宜拜谢。
"晋王因下拜。
高宗即位,时无忌位当元舅,数进谋议,高宗无不优纳之。
六年,帝将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帝乃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以悦其意。
时礼部尚书许敬宗又屡申劝请,无忌尝厉色折之。
帝后又召无忌等,谓曰:"武昭仪有令德,朕欲立为皇后,卿等以为如何?"无忌曰:"自贞观二十三年后,先朝付托遂良,望陛下问其可否。
"①帝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
皇后以无忌先受重赏而不助己,心甚衔之。
(显庆)四年,中书令许敬宗奏言无忌谋反有端,帝曰:"近亲如此,使我惭见万姓。
"敬宗曰:"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攘袂一呼啸命同恶必为宗庙深忧诚愿陛下断之准法破家。
"帝泣曰:"我决不忍处分与罪,后代良史道我不能和其亲戚..,使至于此。
"敬宗曰:"臣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惟请早决!"帝竟不亲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敬宗诬构之说,遂去其官爵,流黔州,敬宗寻与吏部尚书李义府遣大理正袁公瑜就黔州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
选自《旧唐书·长孙无忌传》①《资治通鉴•唐纪十五》:上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曰:“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
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攘袂一呼/啸命同/恶必为宗庙深忧/诚愿陛下断之/准法破家B.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攘袂一呼/啸命同恶/必为宗庙深忧/诚愿陛下断之/准法破家C.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攘袂一/呼啸命同/恶必为宗庙深忧/诚愿陛下断之/准法破家D.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攘袂一呼/啸命同恶/必为宗庙/深忧诚/愿陛下断之/准法破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德是长孙皇后的谥号,古代皇帝皇后和大臣死后都有谥号,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
B.玄武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四象(还包括青龙、白虎、朱雀、),四象即是玄武四圣兽,也属二十八星宿。
C.司空,三公之一,《礼记》以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司空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D.亲戚,在古代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包括直系血亲如父母、旁系血亲如伯舅、和姻亲如夫妻、公婆、妯娌、连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孙无忌出身贵族,从小就和太宗关系交好,并结成了牢固的姻亲关系,在玄武门之变、册立太子等大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B.长孙无忌身兼外戚和元勋的双重身份,有密奏称其权宠太过,太宗不为所动,而高宗一听人报告无忌谋反,竟不亲自审问就处决了他。
C.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太宗朝的老臣都反对高宗册立武昭仪为皇后,高宗为此还偷偷给长孙无忌送礼,但长孙无忌坚持己见。
D.许敬宗诬构无忌谋反,高宗本来对此绝不相信,但许敬宗一番厉害的说辞让高宗处决了无忌,后来高宗还派人逼得他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若才行不至,纵朕至亲,亦不虚授,襄邑王神符是也;若才有所适,虽怨仇而不弃,魏徵等是也。
(6分)(2)我决不忍处分与罪,后代良史道我不能和其亲戚,使至于此。
(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11分)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
继光幼倜傥负奇气。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
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
贼遁去,乘虚袭台州。
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
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
闽、广贼流入江西。
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
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
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
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严、松溪、大田、古田、莆田。
是时宁德已屡陷。
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
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
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
先击横屿贼。
人持草一束,填壕进。
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
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
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
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
继光乃旋师。
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
而刘显亦屡破贼。
闽宿寇几尽。
于是继光至福州饮至,勒石平远台。
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
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
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
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
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
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
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
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
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佥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荫.千户,遂代大猷为总兵官。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蹙:皱眉B.世荫.千户荫:享受···待遇。
C.牛酒劳.不绝劳:犒劳、慰劳D.胡宗宪檄.继光援檄:发公文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B.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C.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D.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玉楼春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洛阳春景?词人是如何表现离别深情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9、后人评价,“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请结合全词分析。
(6分)(三)名句默写(6分,5.道小题选做...................).....3.道,每选一题需完整作答,否则该题不得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表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2)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统一标准的句子是:“,。
”(《出师表》)(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集中抒发了一种进退两难、忧君忧民的思想困境的句子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韩愈的《马说》倾诉了千里马因为不遇伯乐,而被埋没在普通马中,遭仆役欺辱的句子是:“,”乙选考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两块面包[美]欧•亨利玛莎小姐的面包小店开在街角处,店门前三步台阶,门上装着开门即叮咚作响的门铃。
玛莎小姐今年四十岁,嘴里镶着两颗假牙,她心地善良,银行里有二千美元的存款。
许多结婚机会远不如玛莎小姐的人都已结了婚。
有一位顾客每周都要光顾她的小店两三次。
玛莎开始对他产生了兴趣。
这是一位中年男子,戴着眼镜,褐色的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
他穿着一身旧衣服,有几处还打着补丁,虽然不修边幅,看上去却干净利索,彬彬有礼。
他每次来总是买两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只,陈面包是五分钱两只——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
有一次,玛莎注意到他的手指上有块红褐色的色块。
据此,她断定这位先生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
他准是住在一座小阁楼上,画着画儿,嘴里啃着陈面包,心里大概在惦记着玛莎店里的种种美味。
想到这儿,玛莎那颗善良的心不禁跳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