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与分布图编制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2010年8月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与分布图编制合同编号:工作项目编码:1212010811058项目负责人:龚士良报告编写人:龚士良闫立本钟长海王纪民李辉利胡晓强崔容菠单位负责人:魏子新总工程师:严学新提交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时间:2010年8月13日目录一、项目概况 (2)二、目标任务 (2)三、完成实物工作量 (2)四、工作进展 (3)(一)资料收集 (3)(二)现场调查 (3)(三)项目讨论 (3)(四)图件编绘 (3)4.1编图原则 (4)4.2编图方案 (5)4.3成图说明 (6)五、主要成果 (7)(一)赏石文化与产业发展 (7)(二)观赏石的定义与类型 (8)2.1 造型石类 (8)2.2 图纹石类 (9)2.3 矿物晶体类 (10)2.4 化石类 (11)(三)观赏石的分布 (12)六、经费使用情况 (22)七、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23)(一)存在的问题 (23)(二)保护的建议 (23)一、项目概况2009年2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发2009年度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编号:基[2009]01-06-01),将开展“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与分布图编制”作为“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区划与保护规划研究”工作项目2009年的年度任务内容之一。
“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区划与保护规划研究”项目编码:1212010811058,所属计划项目为“全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和地质遗迹调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归口管理,项目实施与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作起止年限为2008~2011年,外协单位为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与分布图编制”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参与单位为中国观赏石协会,工作期限一年,项目经费50万元。
二、目标任务根据项目任务书及总项目的具体要求,本子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是:(1)开展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调查;(2)编制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3)编写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编图说明。
三、完成实物工作量(1)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收集重要观赏石资源的分布状况与开发利用现状,资料收集包含各地积累的和专门开展的观赏石资源调查相关成果报告、基础图件、数据报表等。
(2)制定全国观赏石资源调查表与统一的技术要求,涵盖内容包括12项基本要素,收集并统计全国相关数据2098份。
(3)在汇总各省(区、市)资料的基础上,加强综合研究,召开项目领导组会议六次,召开项目汇报、研究、交流会议五次,组织召开试点省工作会议三次。
(4)按1:400万比例尺编绘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
图件包括综合图1幅及4种不同类型(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化石)观赏石分幅图。
(5)编制年度成果报告咨询稿1份。
四、工作进展观赏石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是首次对全国观赏石资源开展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基本国情调查,意义重大、作用深远、影响广泛。
实施中得到国土资源部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关注与支持,进展比较顺利。
(一)资料收集收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观赏石资源的分布状况与开发利用现状,资料收集包含各地积累的和专门开展的观赏石资源调查相关成果报告、基础图件、数据报表等。
资料收集范围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
(二)现场调查制定全国观赏石资源调查表与统一的技术要求,涵盖内容包括12项基本要素。
选择几个基础工作较好或观赏石资源丰富的省、区进行实地调查。
(三)项目讨论依托单位中国观赏石协会将此项目列为年度重要工作,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召开东北三省,广东省、西北区(宁夏、甘肃、青海、内蒙、河北、北京等)、西南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市)几个片会,了解情况,交流进度提出问题。
有效促进了各地的工作。
特别是2009年七月份在江西召开的试点省份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成果展示、交流讨论、统一和规范了观赏石资源分布图及编图的有关技术指标和相关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由江西省按会议决定对“图”和“指南”进行了修改完善,经领导组派专家审定,于八月向全国各省(区、市)编图单位印发了江西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及分布图指南,作为指导范本。
(四)图件编绘按1:500万比例尺编绘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
图件包括综合图1幅及4种不同类型观赏石分幅图,分幅图为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化石4类。
全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在全国1:500万地形地质图基础上编制。
观赏石分类严格遵照国土资源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观赏石鉴评标准》(DZ/T 0224-2007)中确定的观赏石分类,即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化石、特种石5类,鉴于特种类观赏石不具普遍性,且数量较少,故编制4个不同类型观赏石的分布图及1幅综合图。
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为1套5幅及相应的编图说明,即综合图、造型石类观赏石分布图、图纹石类观赏石分布图、矿物晶体类观赏石分布图、化石类观赏石分布图,提交纸质和电子版成果。
采用GIS系统为基础,计算机数字成图。
图件的制作体现科学性、实用性、简洁性。
计算机成图以Windows XP作为操作环境,以MapGIS作为工作平台。
统一制定编图图式,包括图例、色标、表示符号等。
(1)地理底图根据国家测绘部门正式出版提供使用的地形图资料,简化(抽稀)地形等高线和与观赏石调查成果关系不密切的各类地物、居民点等基本要素,形成地理底图,作为编图的地理背景依据。
地理底图的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居民地、交通、海洋要素等。
(2)编绘观赏石要素以不同的图例,在地形地理图上标绘不同类型的观赏石产地。
不同类型的观赏石,用不同符号表示,分布区与资源状况以不同颜色表示,对于观赏石重要产地(如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观赏石之城等)用符号标记。
(3)图例图例位于整幅图的左下方,图例框中包括图件的线划比例尺、地图要素的对应符号与说明等。
本项目编制的全国重要观赏石资源分布图采用的底图,利用总项目编图底图,以体现项目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①观赏石资源以主产地位置为准,产地原则上到县,个别特殊的可上推到地区或下延至乡镇。
②观赏石名称遵循如下原则:——尊重历史沿革,如灵璧石、大化石、太湖石、英德石、昆石等等;——约定俗成,如南京雨花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巴林石等等;——本着产地位置到县的原则,观赏石冠名沿用这一原则。
③要具有一定的产出量,形成一定的流通量,并有一定的产出年代。
④产地在大的流域水系,在全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上分三级,(4)编图要素图式①观赏石类型、规模与赋存状况■以几何图形表示观赏石类型:——造型石:三角形(△)——图纹石:圆形(○)——矿物晶体:竖长状六边形()——动物化石:海螺状螺旋形()——植物化石:三叶草形()■以图形大小表示规模:——大量:图形直径大小9mm——中量:图形直径大小6mm——少量:图形直径大小3mm■以不同颜色表示赋存状况:——山采石:红色——水冲石:绿色——戈壁石:黄色——洞穴石:紫色上述三种图式结合使用。
4.3成图说明所有上图的数据点都是基于目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的结果。
全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是采用的地理底图为1:500万比例尺。
地理底图内容有:经纬网及经纬度、国界线、省界线、地级市界线、海岸线、水系、湖泊、岛屿、首都、省会、地级市。
观赏石要素有:矿物晶体、造型石、图纹石、化石(分为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
上图的颜色按其四种赋存状态(山采石、水冲石、戈壁石、洞穴石)的不同进行区分,矿物晶体,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有其固定的颜色。
标识和颜色都是以江西会议所确定的参数为基础,以便与各省(区)观赏石资源分布图相统一。
图中的观赏石分布点都带有编号,编号由各省(区)简称和各调查表中产地编号所组成,现阶段为方便以后数据更新进行修改,也便于与统计表中的数据相衔接。
坐标:有坐标点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上图,没有坐标点的数据按其产地名称进行手动上图,产地不明确的没有上图。
赋存状态:赋存状态直接决定各个观赏石标识点上图所用的颜色(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除外)。
赋存状态明确的按其相应颜色进行上图,不明确的按其产地进行判断。
例如:产地为山体的判断为山采石,产地为流域的判断为水冲石等。
规模:各个观赏石产地以大型、中型、小型三种规模分别以不同的大小的符号上图(跨省跨流域的为大型规模、能覆盖全县的为中型规模、县区几处的为小型规模)。
但是,基于目前资料有限,大部分省区没有大、中、小三种规模数据,有的是只有面积及长度的数值,按上述规定没法准确判定其规模的大小,因此,为使图面统一,本图没有体现其产地规模。
部分省区资料太少无法成图:西藏、台湾没有资料,山东、贵州没有调查统计表。
另一全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是以1:500万地质图为地理底图,进行绘制,情况与上述相同。
4-1 图例四张单因素图均是以1:500万地理底图为基础。
五、主要成果(一)赏石文化与产业发展赏石藏石之风在我国的历史十分久远,但历朝历代多为文人雅士匿于深宫内院。
自古以来,赏石文化的发民轨迹,与国运沉浮息息相关,国兴则兴,国衰则衰。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当家作主,给赏石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赏石、藏石之风才得以进入寻常百性家。
1990年7月,召开了“首届全国观赏石理论研讨会”召开了,会上统一了历史上赋予可供赏玩收藏的各种石头的称谓,统称为“观赏石”。
1998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观赏石协会,掀开中国石文化新的一页,成为中国石文化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自此以后,回荡在中华大地上的观赏石热潮汹涌澎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观赏石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现已有近百万人加入到观赏石事业中来。
各类展览、展示、交流、普及活动日益频繁,公益性和经营性藏石赏石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
各省地市观赏石协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纷纷举办不同规模的观赏石博览会或展览会,不仅宣传和普及了观赏石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赏石市场日益繁荣,已形成三级赏石市场的格局。
一级市场是赏石市场的供应源;二级市场是在配座加工提升文化档次后进行营销,把赏石商品提供给不同的需求者;三级市场是收藏家收藏的交流和营销平台。
现有的三级赏石市场正走向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赏石市场。
赏石文化研究日益深入。
中国是赏石文化的发祥地,赏石文化一直是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之下发展。
赏石文化坚持推陈出新、创新发展为研究方向,已从个人随意性欣赏走向有组织的群体化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为赏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当前赏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形势很好。
(二)观赏石的定义与类型观赏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观赏石是指在自然界形成且可以采集的,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石质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