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质课件


的战略决策。
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退
推进新课
原子弹成功爆炸
氢弹成功爆炸


退
推进新课
两弹的成功爆炸: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自 意义: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国和苏联 主 学 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核技术 习 上的使用:一方面,中国政府宣布,在任何情况下,中 国都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另一方面,中国使用核技术 为人类造福,相继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012年6月16日,“神舟”9号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 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退
推进新课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


退
推进新课
袁隆平其人: 自 主 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 学 稻研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习 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


退
推进新课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银河—Ⅰ号计算机


退
推进新课
计算机研究: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1亿次的“银 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
自 主 学 习
一个新阶段。
2002年,中国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 超级计算机,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 大突破。
中国科学家在推动国际基因组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 也建立了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技术和科研队伍。


退
推进新课
合 作 探 究
新中国科技不断发展的原因?


退
推进新课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要前提; 党的坚强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
教 师 解 读
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


退
推进新课


退
推进新课
载人航天:
1992年,中国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经过了四次成功的无人飞行。
自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飞天成功,并安全回到 主 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学 习 2011年11月1日,“神舟”8号成功对接,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


退
推进新课
导弹发射现场


退
推进新课
导弹研制: 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 自 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主 学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习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6年,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使中国的国 防力量进一步加强。


退
课堂小结
“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神舟五号” 袁隆平“南优2号” “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 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究
断,使科技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 技和经济的发展;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较雄厚的
技术人才储备。


退
推进新课
合 作 探 究
如何理解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退
推进新课
科学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经验和理论概括,是人类 智慧的积累和结晶;
教 践,是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 师 解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技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 读 切,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强大动力;
当代科技革命必然会把生产的社会化推向更高水平,
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源于生产实践又指导生产实
为将来的共产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退
推进新课
意义: 教 国家的生产力就获得大发展。 师 解 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读 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 道上来,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哪一个国家抓住了科技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哪一个
上下退推进新课 Nhomakorabea东方红一号


退
推进新课
卫星发射: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 射成功。 自 主 意义:“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中国自己设计 学 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卫星,它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 习
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响彻全球的《东方红》
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退
推进新课
结晶牛胰岛素


退
推进新课
生物技术: 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 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自 主 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于2001年至 学 2002年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 习 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这些辉煌成就,离不
开党的领导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退
推进新课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神舟五号发射场景


退
推进新课
“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提出: 自 主 学 习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 代领导集体,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果断作 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退
课堂导入


退
课堂导入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2 日,《人民日报》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表题 课 为《打破核垄断,消灭核武器》的社论。 堂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导 入 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大大加强了国防力量,减少了来自


退
推进新课
袁隆平杂交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袁隆平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自 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被 学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习 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稻;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 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