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旋挖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最终)

旋挖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最终)

目录一、编制说明 (3)1、编制原则 (3)2、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4)1、工程简介 (4)2、地形地貌 (4)3、水文地质 (4)4、设计概况 (7)三、施工计划 (7)1、成孔方式与设备选型 (7)2、进度计划 (8)3、管理组织及劳动力计划 (8)4、机械设备计划 (9)四、平面布置 (10)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10)2、施工平面管理 (11)3、规范场地场容 (11)4、办公区 (12)5、材料堆放场地 (12)6、钢筋堆放场地 (12)7、施工平面布置图 (13)五、施工工艺与技术措施 (13)1、施工准备 (13)2、施工工艺流程 (16)3、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6)4、不良地质处理 (26)5、水下砼灌注桩事故预防处理方法 (27)六、质量保证措施 (29)1、组织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29)2、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31)3、材料采购质量保证措施 (32)4、施工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33)5、旋挖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5)七、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9)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9)2、旋挖桩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0)3、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 (42)一、编制说明1、编制原则、遵循业主要求,确保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坚持“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施工组织科学、按期优质安全建成,不留后患”的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村规民俗。

、重视生态环境,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不发生水土流失,不破坏当地环境。

、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

通过与业主、管理公司、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技术、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坚持用工制度的动态管理。

根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资源。

、充分发挥我单位“设计、科研、施工、修造”四位一体的专业优势,做到依靠科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突破难点。

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合同段的建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工程特点、施工条件编制安全、文明、环保、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依据、《坂田街道五和暗渠化河道民营街至五和大道段地面坍塌隐患整治工程招标文件》及相关合同、协议、补遗文件等;、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坂田街道五和暗渠化河道民营街至五和大道段地面坍塌隐患整治工程设计图》及相关文件:、深圳地质建设工程公司提供的《五和暗渠化河道地面坍塌隐患整治工程勘察报告》。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省市质检机关的相关文件等。

、国家和深圳市有关法律、规范、标准及操作规程,诸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手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等。

、我单位投入的机械设备,技术实力以及近年来参加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境内五和河地下河民营市场至五河大道段,五和河民营市场至五和大道段全长,其中下游段为钢筋混凝土箱涵,长;上游段为浆砌石盖板涵,长。

根据《龙岗区山厦河等9条覆盖河道重点隐患段排查(A包)检测、评估工作报告》,本段共查出地表隐患及涵内隐患共计30处,其中Ⅱ级隐患25处,Ⅲ级隐患4处,存在墙基掏空、墙体隆起、墙体破坏以及钢筋锈蚀等隐患。

此段暗渠化河道上存有大量的建筑物,直接影响面积万平方米,直接影响总人数1590人。

根据《深圳市地面坍塌隐患等级及认定办法》,属于地面坍塌隐患Ⅰ级,急需治理。

工程地质条件2、地形地貌、坂田街道地貌属于低陵残丘谷地,南北部高、中部较为平缓,整个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

南部和北部以丘陵为主,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主要是海拔100多米的平缓低丘陵;中部地形平缓,相对高差30m左右。

丘内自然形成丘间沟谷,水流大体自东南向西北,是为坂田河、五和河及其左支河道。

世纪80~90年代,坂田村大面积推山平壑,后来于其上大兴土木,地面均被楼房覆盖。

、地表主要由残积层、冲积层两种类型构成,表层土深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由于总体地势平缓,具有较好的城市建设开发的地形条件。

3、水文地质根据钻探揭露,本工程沿线分布的地层自上而下有: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残积层(Qel),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

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褐黄、褐红色,湿~很湿,多呈松散~稍密状,成分主要为砂砾质粘性土、粉质粘土,不均匀混石英砂,局部混含碎石及少量建筑垃圾,硬质含量超过15%。

填砂:多呈灰暗色,主要为次圆状粗砾砂,多呈松散状,系人工置建筑弃料。

、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根据岩性不同,分为二个亚层:(1)粉质粘土(层序号为2-1):含砾粉质粘土:灰黄、浅灰、灰暗等色,芯呈土柱状,可塑~硬塑状,不均匀含粗砾砂,局部过度为含粉质粘土粗砾砂。

上部偶见植物根须。

(2)含粉质粘土粗砾砂:灰黄、浅灰、灰暗等色,松散状~稍密状,含粉质粘土或粉土,局部相变过度为含粉土粗砾砂或含砂砾粉质粘土。

(3)坡残积层(Qdl +el:a.砂质粘性土:褐黄、褐灰、褐红色,呈可塑~硬塑状,为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均已风化成土状,局部底部可见全风化岩。

b.下伏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本次勘察因孔深限制,未揭露到基岩地层。

、地下水本次钻探深度内揭露的地下水主要有浅层孔隙性潜水类型。

浅层孔隙性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填土、冲洪积砂类或含砂土层中,其透水性及富水性均较强,沿河道走向展布,丰水季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侧向补给,枯水季节则是地表径流的补给来源之一,以蒸发及侧向径流排泄为主。

判断下伏基岩裂隙水接受上覆土层孔隙性潜水的补给,其透水性及富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及裂隙充填程度影响。

勘察期间,钻孔水位地下水位埋深介于~,标高介于~。

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地质柱状图详见以下附图(右):、岩土性能(1)第四系人工素填土层经多年自重压实,完成部分固结作用,多呈松散~稍密状态,力学性质较均匀,因其连续性较好、强度一般,除局部松散状填土层外,基本可作为整治工程拟建新箱涵地基持力层,若经施工开挖扰动和浸泡,强度将迅速降低,应作适当加固处理,方可作为箱基持力层。

局部存在的填砂,经多年自重作用及上部土层压迫,若开挖扰动,应作适当加固处理。

(2)第四系冲洪含砾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地:可塑~硬塑状,可作为整治工程拟建新箱涵地基持力层。

(3)第四系含粉质粘土粗砾砂:松散状~稍密状,可作为整治工程新拟建箱涵地基持力层。

4、设计概况设计防洪标准定为50年一遇,堤防级别为3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本工程基坑深度,最大基坑宽,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基坑支护:本工程施工临时支护结构均采用桩撑支护结构型式,桩径1000mm,排桩距1200mm,桩长18m,砼强度C30。

排孔均采用钻(冲)孔灌注桩,一般情况下(土质地层)采用钻孔,当遇孤石时采用冲孔,桩底高程。

、基坑止水:根据场地的土层情况,支护结构(围护桩)间采用高压旋喷桩防渗,高压旋喷桩能将围护桩表面混凝土冲刷剥离洁净,使水泥浆与桩紧密粘结,填补围护桩之间的间隙,止水效果较好。

本次使用φ600高压旋喷桩,单管喷射,平面布置以填补围护桩间隙控制,桩底高程为。

水泥宜选用号普通水泥,可加入适量的悬浮剂(可用陶土粉或膨胀土)、以减少浆液沉淀,保证桩身强度均匀。

水泥用量为600-700kg/立方米,并不小于土重的30%,水灰比1:1。

各桩位置详见以下平面图三、施工计划1、成孔方式与设备选型、本工程施工特点:(1)施工区域为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社会人群密集,建筑物多;(2)本工程钻孔灌注桩为支护桩,设计深度未入岩层;(3)本工程原地面标高约72m,支护桩深度范围内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为:素填土原度9m,砾砂层厚度,砾质粘性土层厚度。

、综合以上施工特点,为保证安全文明施工、施工进度,拟采用成孔效率高,施工噪声低的旋挖钻机。

经市场调查及对地质情况研究,决定采用三一重工280旋挖钻孔桩机、配旋挖斗钻头,膨润土泥浆护壁成孔,清孔时采用旋挖捞砂钻头。

2、进度计划本工程钻挖灌注桩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工作井支护桩,一部分为D2400砼管基坑支护桩。

、工作井是本工程施工安排的第一里程碑,应尽快抢工,故安排先进行工作井支护桩的施工,共25根。

根据本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工作井支护桩最早开始时间为1月分上旬,最早完成时间为2月下旬完成并到达设计要求强度,工期45天;、DN2400砼管基坑支护桩共72根,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最早开始时间为2月中旬开始,至5月分上旬完成,工期75天,最晚完成时间不得迟于8月中旬。

3、管理组织及劳动力计划、管理组织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担任该工程的总负责人,设项目副经理1名、总工1名,下设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测量员等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详见以下组织机构图:、劳动力计划本工程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拟采用1台旋挖钻机,设机手2人,辅工2人,泥浆外运车队4人。

4、机械设备计划、本工程拟投入设备见下表:旋挖钻孔灌注桩设备一览表(1)机具设备进场前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机械完好性;(2)机械设备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有效检定证书;(3)设备操作人员应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四、平面布置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根据本工程现场特点,在施工总平面的布置上,力求科学合理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以满足各阶段地施工要求,并使场容按“市标准化工地”标准实施,为此施工总平面布置将从基础设施、机械布置、现场用电、用水、道路、材料堆放及施工平面管理几个方面来规划,整个施工现场实行硬地化施工。

(1)必须科学合理,适应各个施工阶段的生产需要,满足施工进度、方法、工艺流程及施工现场管理的需要。

(2)充分利用现场原有设施与地方道路的施工服务,在保证施工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

(3)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4)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周围环境及交通的干扰与影响。

(5)场地内运输形式的选择及线路的布设,尽量减少施工材料二次倒运等,以缩短运距。

(6)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利于保安、防火、防洪、利于创造一个文明施工的环境条件。

(7)遵循节约原则,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平面管理、平面管理计划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调整情况,分阶段发布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包含时间计划表,责任人,执行标准,奖罚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