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2009——2012.4真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2009——2012.4真题及答案

2009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试题教育学A 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A、中介B、基础C、过渡D、指挥员2、学校的出现,是在()A远古(原始社会)教育阶段B、古代教育阶段C、现代教育阶段D当代教育阶段3、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A、德智体美劳B、德智体美C、德智体D、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4、现代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是知已、朋友的关系,但是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又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威性,这种现象是()A、教师权威`B、教师的角色冲突C、教师培训D、教师的自我完善5、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教育条件的千变万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突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创造性B、长期性C、科学性D、复杂性6、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属于()A、学生从属于教师B、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C、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才是教学进程的主宰D、学生有学习的权利,也有不学习的权利7、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属于()A、形象思维发展期B、抽象思维萌芽期C、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D、动作思维关键期8、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发展主要是指()A、身心发展B、知识积累C、身体素质提高D、情感意志品质的发展9、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份是()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10、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包括()A、身体的健康B、知识、智力等C、情感、兴趣、态度等D、能力和技能技巧11、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发现法C、情景教学法D、演示法12、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A教学原则B、教学目标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13、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A维持课堂纪律B、教师人格力量C、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D、明确教学目标14、技能学习阶段的正确顺序是()A、定向;分解;熟练;定位`B、定向;分解;定位;`熟练C、分解;定位;熟练`D、定向;分解;熟练15、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源于()A、奥苏贝尔B、布.鲁纳C、皮亚杰D|、杜威16、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A、文化素质B、审美素质C、心理素质D、生理素质17、一个社会全体居民为着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规则是()A、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C、文明规则D、道德规范18、品德的基础是()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9、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我们称为()A、显性课程B、校风C、隐性课程D、教育环境20、“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体现了哪个德育原则?()A、因材施教原则B、在集体中教育原则C、疏导原则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A、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B、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C、教师的工作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D、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E、教师要提倡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22、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指()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C、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D、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E、学生是能动的人23、家庭教育的特点有()A、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B、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C、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D、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E、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24、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包括()A、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B、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学生结合起来C、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D、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E、坚持讨论式学习25、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A、商品性B、生产性C、科学性D、民主性E、发展性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6、课程27、必修课28、教学设计29、道德行为30、素质教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32、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33、试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有这样的调查结果:问被调查的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90%的老师回答:“爱”。

再问这些老师所教的学生:“你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只有10%的学生回答说感受到了。

为什么师生关系常常呈现出这样的尴尬局面?这使我又想起了假期进行的一次集体培训。

7月10日下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校长的讲座吸引了所有的人。

他说:“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

学会爱,首先要有真爱。

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是,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够,要爱,更要会爱”。

2009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试题教育学A 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 )2、(B )4、(B )5、(B )6、(B )7、(C )8、(A )9、(A )10、(C )11、(B )12( A )13、(A )14、(B )15、(A )16、(D )17、(B )18、(B )19、(B )2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ABD )22、(BCD )23、(ABCDE )24、(ABCD )25、(A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6、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27、必修课: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28、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29、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30、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32、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33、试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二)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三)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2、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四)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有这样的调查结果:问被调查的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90%的老师回答:“爱”。

再问这些老师所教的学生:“你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只有10%的学生回答说感受到了。

为什么师生关系常常呈现出这样的尴尬局面?这使我又想起了假期进行的一次集体培训。

7月10日下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校长的讲座吸引了所有的人。

他说:“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

学会爱,首先要有真爱。

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是,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够,要爱,更要会爱”。

情感对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能激发人们最求真理,具有动力的功能,尤其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爱,具有调节教师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对于学生的爱,是激发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作出巨大成就的重要的内部心理机制,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使教师趋向于学生,缩短他们与学生之间在空间上和心理上的距离,帮助他们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学生,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能调节学生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学生,这种信息对学生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与学生建立不同情感关系的教师来施与,可以相成相反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如果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爱,必然也会产生响应的情绪体验,学生与他喜欢的教师相处,可以形成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良好心境,能够激发积极的认识、意志,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学生对于他所爱的教师,总是伴随着某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反应,学生对教师的爱,必然产生出更多交往的愿望和行动,从而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2009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试题教育学A 试卷一、单选题1.用以概括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两个词是()A.“培养”和“推动”B.“制约”和“促进”C.“影响”和“干预”D.“共性”和“个性”2.“教育的效应”是指()A.教育的投入与产出B.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C.教育实际干了什么D.学校培养了多少人3.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是指教育要适应()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5.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A.榜样B.理C.创造D.促进6.教师要解决学生人生方向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与改造,这是因为教师具备A.教师的“教员”角色B.教师的“领导者”角色C.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D.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7.初中阶段,一般称为()A.学龄前期B.学龄初期C.学龄中期D.学龄晚期8.学生的主要任务是()A.学习B.人际交往C.升学D.参加社会实践9.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是指()A.家庭教育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有定势作用B.儿童有主观能动性C.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统一的D.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大10.校风的中心是()A.学风和教风B.班风C.教师形象D.领导形象11.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召开家长会B.传递书信C.打电话D.给家长寄送校刊12.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B.学生与社区之间的关系C.教师与校长的关系 D.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13.“运球上篮“,是属于 ( )A.智力技能 B.动作技能 C.抽象技能 D.形象技能1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A.孔子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维果茨基15.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符合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16.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A.教学方法 B.教学过程 C.教学原则 D.教学目标17.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是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A.教学思想问题 B.教学计划问题 C.了解学情问题 D.馈控制问题18.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A.审美教育B.文化教育C.道德教育D.素质教育19.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A. 道德认识B. 道德行为C. 道德意志D. 道德情感20.青少年品德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是()A.慎独 B.立志 C.自我批评 D.学习二、多项选择题21.素质教育的特点包括( )A.素质教育的特点B.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C.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具有D.涉及家庭、学校与社会及学生个人等综合影响因素E.学校升学率22.家庭的教育功能包括( )A.教导生活技能B.教导基本社会规范C.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与志趣方面发挥独特作用D.培养与定位儿童的社会角色方面发挥独特作用E.个人性格形成方面,作用不可替代2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A.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C.课本或教材D.课堂教学E.教案24.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包括( )A.作业B.辅导C.讲座D.补课E参观25.人格教育的方法包括(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B.人格优化C.明确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D.训导E.表扬三、名词解释26.教学的组织形式 27.教育28.学科课程29.教学方法30.道德意志四.解答题3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32.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养的的功能?五、综合题33.论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