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内江职院动物营养与饲料课件第一章第1、2、3节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内江职院动物营养与饲料课件第一章第1、2、3节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食糜
(2)瘤胃微生物Biblioteka 厌氧细菌:1011个/ml
一类可利用纤维素、淀粉、葡萄糖等;
二类可发酵第一类细菌的代谢产物。
原生动物:106个/ml
吞噬食物 细胞颗粒
利用纤维素
注意: 细菌作用 > 原生动物
h
(二)、吸收
1、主要吸收部位:小肠、瘤胃
h
2、主要吸收方式:
(1)被动吸收——被动转运,由高浓度 梯度低浓度,主要养分如短链脂肪 酸、水溶性维生素、各种离子等;
(2)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进行、 耗能,主要养分单糖、AA等;
(3)胞饮吸收——细胞直接吞噬某些 大分子物质和离子,特别对幼龄 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吸收)。
h
(三)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1、非反刍动物 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2、反刍动物 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 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 主要是酶的消化。
动物 总产热
化学性消化在肠道中的部位
1)消化道腔内——大分子的降解如:
蛋白质 氨基酸 、小肽
脂肪
甘油、脂肪酸
淀粉
双糖、单糖
2)肠粘膜细胞内——进双一步降解如:
小肽
氨基酸 糖
单糖
h
(3)微生物消化
动物 部位 养 分
作用程度
猪
大肠 粗纤维
中
蛋白质
大
牛、羊 瘤胃 NFE、CP、CF 大
大肠
大
禽
嗉囔 CF
小
大肠 粗纤维
小
蛋白质
大
马
大肠 粗纤维、CP 大
h
瘤胃内环境
(1)内环境特点 —食物稳定地进入,提供微生物作用底物; —唾液NaHCO3不断进入,维持pH在6-7; —通过与血液间的离子交换使渗透压接近 血浆水平; —通过发酵产热使温度维持在38-42℃。
h
粗纤维
气室 瘤胃
.
瘤胃微生物种群
细菌
真菌
原生动物 病毒
13.0 18.2 18.0 19.0
39.0 14.1 4.0 22.0
--
--
--
--
1
1
1
1
3.0 4.7 4.0 4.0
h
(二)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异同点
(1)动植物体均由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 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六种营养物质组成。
(2)动植物水分含量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
(3)植物体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 动物体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
第一章 饲料营养 物质与动物营养
h
1
教学内容
饲料养分与动物营养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水与动物营养 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脂肪与动物营养 矿物质与动物营养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h
第一节 饲料养分与动物营养
饲料与动物的养分物质组成 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比较及相互关系
一、饲料与动物养分的物质组成
(4)植物体的碳水化合物中包括无氮浸出物(淀粉) 和粗纤维; 动物体中没有粗纤维,只含少量葡萄糖和糖原。
h
(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 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 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
(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 酸、树脂、蜡质; 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不含树 脂、蜡质。
2.单胃动物:单糖、寡糖、淀粉; 反刍动物:单糖、寡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
3.饲料的能量高低取决于三大有机物的比例与含量。
h
(二)、能量转化规律
总能 (GE)
粪能 (FE)
消化能 (DE)
尿能 (UE)
甲烷能 (AE) 代谢能 (ME)
热增耗 (HI)
净能 (NE)
h
维持净能 (NEm)
生产净能 (NEp)
2.消化道结构
h
猪消化道结构
鸡、鸭消化道结构
牛消化道结构
3.消化方式
动物消化方式
方式 部 位 工 具 作 用 物理性 口腔 牙齿 磨碎、增加表面积
消化道 肌肉收缩 和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 消化道 酶 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微生物 瘤胃 酶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大肠 酶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h
(1)物理性消化
粗灰分
玉米
13.9 8.1 3.7 0.9 71.8 1.6
植物性饲料
豆饼 南瓜
13.0 75.3 42.0 1.8 2.9 1.1 6.4 2.4 25.0 12.8 5.2 1.6
干草
14.0 10.0 3.0 23.0 41.0 6.0
动物体
肥猪 马 初生 中肥 牛犊 绵羊
44.0 61.9 73.0 54.0
(一)饲料与动物养分的化学元素组成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 。 如C、H、O、N、Ca、P、K、Na、C1、
Mg、S等,其中C、H、O、N含量最多。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 。 如Fe、Cu、Co、Zn、Mn、Se、I、Cr、F等。
h
(二)饲料与动物的营养物质组成
饲料
水分
干物质
无机物:粗灰分(矿物质) 碳水化合物
h
(3)相互关系
依赖
营养物质
动物
人
畜牧业
制约
种植业
植物
养分促进
1.排泄物和死后尸体 2.光合作用
动植物相h 互关系图
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第二节 动物对饲料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动物对饲料的吸收
h
(一)、消化方式
1. 概念
消化: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形式的过程 (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动物种类特异性
种类 部 位 作用程度
牛、羊 口腔(反刍) 大
禽
肌胃(石头) 大
猪
口腔
小
马
口腔
较大
h
(2)化学消化
动物 部 位
养分
作用程度
猪 口腔
淀粉
弱
胃
蛋白质
中
小肠 CP、NFE、EE 强
牛羊 口腔
淀粉
极弱
胃
蛋白质
中
小肠 CP、NFE、EE、MCP 强
禽 腺胃
蛋白质
弱
小肠 CP、NFE、EE 强
h
有机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h
(三)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因素
1. 饲料的种类与品种 2. 收获期 3. 饲料作物部位 4. 贮存时间 5. 土壤 6. 施肥 7. 气候条件
h
二、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 比较及相互关系
(一)植物性饲料和动物体成分比较
类 别 营养 成分 水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h
3、禽类 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 食物在腺胃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主要在 肌胃内进行,肌胃内的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 化。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 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
h
第三节 能量在动物体内的 转化规律
(一)、能量来源
1.主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来源; 脂肪次之; 蛋白质不宜作能源物质(对单胃动物) 。